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一妻多夫制的東壩女人,宮殿式的東壩民居,堪稱貧瘠峽谷裡的傳奇。東壩傳統婚俗是一妻多夫制,一家人幾兄弟娶一個媳婦,這和內地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截然相反!一妻多夫制有歷史可循,受制於特殊的生存環境,東壩可利用的地少,家窮無力分財產,就實行一妻多夫。到了適婚年齡,男方父母或親戚帶麵粉30斤,銀元1塊,哈達去女方家提親,或相互交換媳婦,男方兄弟幾個娶一個女孩作為妻子。結婚當天,新娘必須背對著灶頭往門口走十三步,而新郎們要反方向走十三步(吉祥的數字)。女方來男方家時會帶著瑪瑙,天珠等貴重物品。之後,新娘和新郎們要坐在男方家用青稞畫的“萬福”圖形座位上舉行婚禮,有喇嘛唸經,希翼以後生活越來越好,有條件的舉辦三天,沒條件的不辦婚禮。婚後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守在家裡。東壩由於是茶馬古道上的驛站,因而有著從商傳統。本次走訪的人家香巴卓嘎,她是五個男人共有的夫人,可惜的是我們沒能見到這家的男主人,他們三位已經出國,一位在寺裡做喇嘛,還有一位在外面包工程。兄弟們賺來的錢全部用於修建雕琢自家的豪宅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東壩民居外觀彷彿是一座宏偉的寺廟,莊嚴氣派,建築大氣而不失藝術造詣。進入民居內,如同走進古代達官貴人的宮殿,內部繪畫、裝飾精美絕倫,富麗堂皇。

東壩民居地處怒江峽谷之中,距左貢縣城82多公里,海拔2600餘米 。四周山巒疊嶂,形如蓮花,周圍的山川形成了姿態各異的動物形狀。東為獅形,南為龍形,西為鳳形,北為龜形。沿怒江一線山勢陡峭,如刀劈斧砍一般,山腰上有一相對平坦之地為觀江臺,立足其上,可鳥瞰怒江全景。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東壩民居集漢、藏、印度、雲南納西族等風格,並自成一體,建築面積龐大,選料考究,設計精細、精雕細縷,外觀雄偉壯觀,內部富麗堂皇,一座座依山、依道、依水、依果園而建,放眼望去,宛如古代的宮殿群,氣勢磅礴。房屋圖案活靈活現,且有顯著藏民族文化特點,同時佈局又似麗江;流水、村道、民居有序相依,讓人眼前不覺一亮,在全區乃至全國也為數不多。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沿怒江河谷的崎嶇山路穿行,在大山深處,忽見一片開闊之地,草木青蔥,鳥鳴清脆,東壩民居坐落在其間,如同盛開蓮花中心的一片世外桃源。

東壩民居,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怒江峽谷沿岸的東壩鄉境內,有600多年曆史。東壩鄉是茶馬古道眾多支線上的重要驛站,因茶馬古道促進了該地商業的發展,使其一度繁榮。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柱頭、坐鬥和雀替之間用榫卯連接。清代雀替,從“託木”或“替木”的形式演變而來,安置在梁與柱交點,具有穩定和裝飾的功能,從力學上的構件,發展成美學的構件,像一對翅膀在柱的上部向兩邊伸出,其結構作用仍很明顯,分為兩層,上為長弓、下為短弓。短弓長0.46——0.6米左右,其下墊以木坐鬥。長弓長度不等,為柱距的l/2—2/3,隨著柱間框格而改變。東壩鄉傳統民居建築對雀替的裝飾要求尤其講究,以雕刻結合彩繪的方式進行,裝飾元素與中原地區裝飾內容類似,有龍、鳳、仙鶴、花鳥、花籃、金蟾等各種形式。在坐鬥下方是長城箭垛式圖案,下面是代表自家宗教的圖案、布幔圖案,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以及短簾垂鈴式圖案,所有柱頭裝飾圖案基本上按此模式製作。柱身以塗飾紅色為主,通常包裹織物,如白色哈達,重要的建築在柱身的l/3處有三條綵帶作為裝飾,並繪有蓮瓣、流雲、卷草等圖案,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彩繪或直接雕刻,也有些是將雕好的木刻飾件直接貼在構件上。入戶的門扇為木質門,以單扇和雙扇為主。門扇作為門的重要功能組成部件,上面的裝飾主要有塗飾,是在門扇上塗色,色彩以紅、黑兩色較常見,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有時加入別的顏色,也有許多普通民居未上色,門板上掛裝金屬製成的門環及門環座等。門框的木構件多則五六層,少則兩三層,室內門框亦有三四層,分為內門框和外門框。內門框有兩根框柱,上面一根平枋組成一個框架來固定門扇。內門框較粗,外門框較細,門框均有雕刻彩繪。內門框雕刻、彩繪的圖案主要有堆經和各種吉祥八寶圖案,外門框雕刻、彩繪的圖案比較豐富,有蓮花花瓣、經文、宗教符號、宗教圖案、累卷疊函凹凸方格木雕、象徵星辰的底白色圓形圖案、長城箭垛圖案以及動物等,並且在最靠門的牆邊再飾一道黑色。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門楣的作用相當於雨棚,主要是防止雨水對門及門環上裝飾的損壞,位置在門過樑上方,用兩層或兩層以上的短椽層層挑出而成。室內的門一般也設置門楣,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其上下層對齊,短椽個數相等。一般在門楣上進行雕刻與彩繪,通常以彩繪為主,在大門上短椽之間常見雕刻,普通門楣短椽多以簡單色彩塗飾。門斗棋在東壩鄉所見並不多,只有在家境比較富裕的家庭門口可以見到,一般用於院門,起裝飾作用。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東壩鄉傳統民居建築開窗與一般藏式建築不同,其特點是洞口尺寸比較大,窗臺高度低,窗上裝飾較多,窗框的裝飾雕刻與門楣、門框大致相同,正立面二層的窗扇通常為3扇或5扇,三層經房的窗扇較多,為5——6扇,長方形,窗格形式多樣,花卉、卷草和吉祥八寶圖案,靠天井北部的一排窗扇上部分雕刻成弧形圖案,四周分佈一圈較小的長方形木板小窗扇,色彩組合依然以紅、藍、黃、綠為主。建築風格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東壩民居的建築,融合了不同民族元素。整個建築,以天井作為組織中心,四周呈封閉狀,部分兩邊傾斜的屋頂鋪上了琉璃瓦,屋頂上臥著栩栩如生的雙龍雕塑。同時,建築的內外牆體繪畫裝飾中,內地常見的仙鶴、花鳥、鳳、金蟾等在這裡都可以見到。屋內窗戶相比一般藏式建築要大很多,窗框的裝飾雕刻也堪稱精美。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作為藏區建築,其一貫的總體佈局基本沒變,一層一般設立為儲藏室,二層佈局為客廳、臥室、廚房等,三層通常為佛堂和經堂,保持了藏式特色。但東壩藏族民居有滇西民居一顆印式的建築佈局,有比其他藏式建築更精緻細膩的彩繪,有來自西域的波斯圖案,也有明清風格的紋樣圖案,有漢式風格精緻的木雕窗戶,也有尼泊爾木窗窗框的木雕造型,建築外形則不失藏式建築的渾厚。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據西藏昌都地區文化局長張青介紹,在茶馬古道興盛時,由於本地和雲南、四川等地貿易往來頻繁,也促進了西藏和內地民族文化藝術的交流融合,東壩民居借鑑並吸收了內地的建築風格和設計技巧。

川藏線上一妻多夫,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堅守自己的宮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