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藝是歷代藝人繼承和沉澱形成的產物,成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興紫砂始於北宋而盛於明清。它的興盛與茶葉有直接關係。紫砂壺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它的藝術美在於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共融於一身,所以說今天的制壺高手不只是製坯工匠,而是具有多方面文化素養,全面掌握多種制壺藝術手段的藝師。

他們以壺為主體,綜融各種藝術表現手段於一體,因藝師們的個性不同,而突出壺藝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不同的風格,使素面紫砂呈現出千姿百態,紫砂壺經過火與藝的配合,保留泥土的質樸、渾厚。壺與茶的配合使它們的素面、素心的品格,常為鑑賞者引為知己。紫砂陶藝是歷代藝人繼承和沉澱形成的產物,成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品茶能調節緊張的工作,用紫砂壺品茶已形成一種時尚,一種獨特的東方茶文化,已是一種較高藝術的層次。宜興歷來盛產名茶,而紫砂壺有著沏泡茗茶的優異功能,所以紫砂泥也被人類認識和利用,反過來也因為紫砂陶的良好功能使茶葉的美質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紫砂壺造型千姿百態,可謂彙集器皿造型藝術的寶庫,其間蘊藏著豐富多彩的完美器形,彙集著歷代藝人的創作智慧,經數百年來的反覆提煉、修改、日臻完善,沿傳至今,雖古猶新。掇球壺、仿古壺、漢扁壺、線雲壺、菱花壺、合菊壺、風 葵壺、魚化龍壺……各呈儀態,蘊蓄著紫砂壺藝獨特的風格和內涵的精華。

探索壺藝的創新,既要有取捨地繼承傳統的優良特色;又要能夠吸收新的東西。要有新的突破,要能夠發現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內在真諦;而這個真諦就是美的本身。一件較為完美的作品,必須自己能夠抒發藝術語言,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紫砂陶藝是歷代藝人繼承和沉澱形成的產物,成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是神,即壺的神態。也就是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創作的時候,萬不可僅在平面上探求,而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從一箇中心迸生出,然後由內到外,滋長髮芽,燦然開花。要設想壺正迎著你,向你突出,向你訴說,向你表達。這種形象具有一種強烈的內在衝動。這樣的藝作就具有了生命,就有了神。 紫砂陶藝是歷代藝人繼承和沉澱形成的產物,成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是氣,即壺的氣質,也就是形象內涵的實質的美的素質,紫砂壺藝是實用工藝美術產品之一,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實用品和裝飾品,要求做到美與形相結合,裝飾生活,適用於生活,既方便實用,又能陶冶性情,從使用中獲得美的感受。這就是氣質上的美,是健康的美,而不是病態的美。

藝術的本身就是感情。如果沒有輪廓、線條、體積、比例的學問,沒有基本功紮實而又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具有充沛的感情在抒發,在感染著人。 紫砂陶藝是歷代藝人繼承和沉澱形成的產物,成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

壺藝的創新如能做到形、神、氣三者融會貫通,方可稱為佳。誠然,這是不容易的事,需要有紮實的基本技能,豐富的生活積累,嚴格縝密的技巧。要有對泥原料、成型、燒成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工藝流程深入瞭解和掌握等等。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現在紫砂陶藝是歷代藝人繼承和沉澱形成的產物,成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研究砂藝,掌握傳承,才能使我們的紫砂藝術有可貴獨立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