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源頭是《莊子》?禪宗之“見山是山”是脫胎於莊子的寓言?

今人常以簡易、變易、不易解"易”。此從理上講,並沒有錯。簡易是指易道

至精至簡,變易是指易道循環變化,周流六虛,不易是指易道之性體。然易經之出者,並非如王弼所指只從理上枕玩性體,易的可貴處在於它的致用,用的最好的非魏伯陽真人莫屬。魏真人說日月為易。日月即坎離,坎離即水火,水火即心腎,心腎氣交,水火升降,運轉無窮,成就大丹。魏真人有此獨創,真下愧萬古丹經王。然歷代解易,貧道獨服白玉蟾仙師。白真人說:“在天為明,明者日月之橫合,在世為易,易者日月之縱合,在人為丹,丹者日月之重合”。易貫天地人三才,既符易經之理,又對《參同契》不破之處加以說破,真是千古以來第一解!

禪宗的源頭是《莊子》?禪宗之“見山是山”是脫胎於莊子的寓言?

昨天戊日,有閒整理書籍,無意中翻出幾本安意如的書,引發了一點感想。貧道以前讀書很雜,也曾像許多少男少女一樣,迷戀過唐詩宋詞。但近年來,貧道只讀古書,不讀現代人寫的書,但安意如(或許還可以加上一個素黑)的書是個例外,我幾乎讀過她的所有作品,我不止一次慨嘆:這個小丫頭片子太厲害了。安意如的厲害,不僅在於她對詩詞天生的過人的領悟與知見,還在於她對歷史社會民情官場的深刻洞見,更在於她對人性入木三分的理解與包容。安意如年齡不大,她是怎麼能做到這些的?她就好像是親臨其境似的。是天之生才嗎?不全是,是她心靈。這使我想到,道的確無須外求,老子說,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我們要求的是心,真誠去求,求多了心神會有感應的,心神感應了,心就靈了,心若靈,則無事不辦。安意如或許就是因此而這麼厲害的吧!順便多說一句,看安意如的相片,覺得她和我恩師有幾分相像,因為這個緣故,我更喜歡這個小丫頭片子了!

禪宗的源頭是《莊子》?禪宗之“見山是山”是脫胎於莊子的寓言?

《莊子》是禪宗的源頭,禪宗的許多話頭脫胎手莊子的寓言,隨便舉一例,莊周夢蝶的三段說。第一段,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此即禪宗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也;第二段,莊周不是莊周,蝴蝶不是蝴蝶,因為莊周可夢為蝴蝶,蝴蝶可夢為莊周,此禪宗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也;第三段,莊周還是莊周,蝴蝶還是蝴蝶,此禪宗之:“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也。窺一班以觀全豹,禪宗後出,其脫胎於莊子,由此可知。

禪宗的源頭是《莊子》?禪宗之“見山是山”是脫胎於莊子的寓言?

莊子有心齋坐忘說,心齋就是虛,坐忘就是靜,此二者相通,坐忘是對心齋的進一步解釋。細而言之,“墮肢體”就是"無聽之以耳”,“黜聰明"就是"無聽之以心”,“離形去肢"就是"無聽之以氣”。或者,“離形"是"無聽之以耳,“去知"是"無聽之以心”,“同於大通”是無聽之以氣”,“此謂坐忘"是"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禪宗的源頭是《莊子》?禪宗之“見山是山”是脫胎於莊子的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