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车改好消息:这六省已确定实施!

1、江西省

事业单位车改好消息:这六省已确定实施!

根据江西5月9日下发的文件显示,将分级分类进行全省事业单位的车改,合理规划车补或者报销的范围、方式、标准或额度;参改范围包括全省各级党委、直属非参公事业单位;参改人员为所有在编在岗的事业单位人员。

从时间节点看,5月底省直参改事业单位完成;6月底前省直教科文卫体等参改事业单位完成;7月底前,设区市参改事业单位完成;致10月底钱,所有参改单位全面完成车改。

事业单位车改好消息:这六省已确定实施!

2、广西省

4月28日广西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在5月31日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完成取消车辆的封存停驶工作。

3、陕西省

4月25日,召开相关会议表示: 其他事业单位5月底完成,教育和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在6月底完成。

另外规定,副厅级及以上事业单位,编制人数200人以上的,可保留 1辆机要通信用车和1辆应急保障用车,其他单位保留数量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定。

4、山西省

目前没有全面推广,部分单位试行状态。2017年12月18日发布改革办法称:对参改单位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对其参改人员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化方式等保障其公务活动出行。

5、湖北省

2017年12月12日,湖北全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启动,省直事业单位率先进行车改,目前按照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及采用其他方式保障公务出行的人员。

6、青海省

2017年12月8日,按照中央事业单位车改的做法,结合参改单位实际情况分类推进车改。第一类是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车改方式参照执行党政机关车改政策;第二类是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按照近日印发的《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执行。

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这4类人没有车补!

各地区陆续开始进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也明确了时间节点,但对于“车补”的相关细则暂未发布,车补辐射人员是哪些?车补发放标准是怎样的?我们还未可知。不过以下这几类人无法享受到车补我们是知道的:

1、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

2、没有编制的合同工、临时工;

3、超编人员、非在岗人员;

4、身份不符合的人员:比如公务员单位中的未过渡人员,违规调入人员等。

你觉得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车补发多少合适呢?教师应该发车补吗?我们留言区见!

申论失分的五大原因

1.对申论考试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

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重视不够,认为无非就是写一篇作文,没有复习的必要。因此,在进考场之前,基本没有复习过,既没有仔细地研读考试大纲,也没有购买相应的复习资料,更谈不上动笔练习了,对申论考试的基本情况如性质、目的、题型、形式都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2.忽视对给定材料的阅读

申论考试的作答基础是对给定材料的仔细阅读,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定材料中。但有的考生在第一步阅读给定材料时舍不得花时间,匆匆读完材料,重要词句、段落、中心还没弄清,就急于下笔。要知道,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顺利进行写作,阅读材料是关键的一步。但很多考生由于没有读出材料的内在含义,理解片面,导致了整个申论答题质量不高。

3.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

申论考试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时效性,既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很多考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除了课本,基本就不再关注社会;有的学生只关注娱乐和体育方面的新闻。这导致许多考生对我国现在的一些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对相关问题的宏观导向、思路和对策不了解,结果在考试中无计可施。

4.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和解题方法

有的考生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复习,但是因为大方向有错误,导致思维和解题方法不当,尤其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够。另外,还存在不会读资料或对资料读得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等问题。

5.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很多考生平时很少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导致写作基本功“不够硬”,表现在不能够准确地理解材料,或者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写作思路放不开。尤其是很多考生习惯在计算机上进行写作,已经基本上不用笔进行写作了。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如果用手来写字,写上半个小时手就又酸又懒,结果写的字就很潦草,大大影响了考试成绩。二是心里有一种比较急躁的情绪,希望早一点结束考试。三是书面表达能力弱化。四是语言风格与申论考试不符合。

了解了申论失分的五大原因之后,考生应该怎么做呢?中公教育专家给出了应对措施:

1.选好教材学方法

教材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指引考生对申论的感觉从懵懂到熟知的老师。在为数不多的备考时间里,除了要拥有一本科学并适合自己的教材之外,还要注意选择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讲,教材中的方法讲解部分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真题详解考生要全面掌握,按照书中提供的思路并结合自身情况摸透各题型的答法,并做到灵活运用。如此方能在考场上从容淡定,方法在手,解题不愁。

2.勤于动笔善总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这句话俗了点,但能流传至今必然有其道理。申论重在写作,想要写出既有文采又有深度的好文章,不是靠看靠记便能实现的,只有亲自下笔才能知晓短处何在。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即使在做真题的时候,看到自己不想写的题目尤其是写作题就放下不写了,或直接看看答案,或想想思路就罢了。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只有写出自己的答案,再和参考答案相对比做反复修改,才能不断总结出答题方法,获得更多的有用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和写作风格,拥有更高的申论水平。

3.常做真题多思考

配合教材的复习,考生要多加重视真题的训练,在真题实践中牢固掌握教材所述的技巧和方法,使所学有所用。需要强调的是,做真题不是单纯地写完即可,真题的存在意义一是在于让考生更了解考试题目动态,二是为考生提供真枪实战的平台,让其在这些有份量的题目中寻找更多的规律,以备考生制定更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因此真题做一遍是万万不够的,需要反复琢磨思考才可以。

4.熟悉热点做储备

时政热点的储备是考前的必要环节之一,多积累些政策及热点并能够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将大大增加申论考试成功的砝码。了解热点的途径有很多,除了教材上涵盖的政策和热点分析外,建议考生们还可以经常上网浏览政府网站或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主流新闻网站,多看热点聚焦或评论型文章,在了解过程中也要积极思考,为考试做好知识储备。

5.后期模拟找感觉

模拟题虽然不是真题,没有真题的权威性,但是在后期冲刺阶段可作练手之用,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帮助考生保持住事业单位考试的感觉。要注意模拟题不要过多,在真题研究透彻的基础上方可加练几套。

6.合理休息抓保障

考生在备考日子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和休息时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人生挑战。复习时要注重劳逸结合,并经常为自己做好心理疏通,让心态保持平和。

申论失分的五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上。如果考生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公教育。我们将一如既往为备战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提供帮助,助力考生实现梦想!

随着事业单位面试的初步成熟,不管是命题还是面试的操作过程都越来越规范。据数据统计,90%以上的考生会在考前,选择看辅导书或者参加辅导训练以达到面试成功的目的。但是市面上很多参考书的不规范性,很多培训的不科学性导致学生答题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况,也就是俗话讲的套路化。去套路反模式成为当今面试成功的制胜法宝。总结出了几条反套路必杀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以情动人

事业单位面试说到底就是一种求职面试。在《暂定方法》中,明确规定面试要通过交流和观察,由表及里地去考查一个人的能力、知识以及经验。很多时候,阐述自己对题目理解的时候都要用到个人事例的阐述。而这些事例,理应是考生经历过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讲,如果在讲的时候能加点感情进去,里面充斥的感情很容易打动考官。前提是,考生在考试前要主动发掘自身经历中跟公务员相关的经历。真实动人的东西往往是最美的,也是最难求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在面试中想翻盘的同学,要好好研究下“以情动人”四个字。

二、以理服人

有句公考界的老话说:得综合分析者得天下。综合分析很多时候是个说理论证的过程。很多考生在表达论证的时候,往往思路比较散,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内部逻辑,这样在说理的效果上就会大打折扣。而在各位考官眼中,严密的逻辑思路,是一个人缜密思维能力的表现,这样的考生往往冷静沉着。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掌握一定说理的方法,或者按照主体由小到大排列,或者按照层面维度按照思想—操作—制度—利益等几个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了维度,在说理上,还要有一定的关系展开,各个论证可以按照并列或者递进的关系进行再次排序,这样会使自己的整体论证很有层次感。

三、扬长避短

很多考生喜欢跟自己较劲,自己言语表达很差,就使劲地想让自己的言语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突破,当然练习肯定是有效果的,但可悲的是很多考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是思维可能很灵活,其实考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思维的优势去取胜。所以,面试最快的进步之道是扬长避短,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凸显考生的个性。公务员面试的真正反模式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offcn。当然要做到扬长避短,考生需要提前详尽的了解自己的面试的优势和短板,进行个性化的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