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现状:没编制工资还低,报考人数却只增不减?

辅警现状:没编制工资还低!

辅警,官方定义是“由政府出资,公安机关统一通过笔试、面试、政审、体检招录并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而实际上,由于辅警不纳入编制管理,工资待遇低上升空间也不大,我们对它身份的解读通常就算“临时工”、“合同工”、“背锅侠”。

辅警现状:没编制工资还低,报考人数却只增不减?

尽管这个岗位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是由于我国警力不足而编制却是有限的,工作量过大导致不得不诞生“辅警、协警”这一岗位,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这个人群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近期辅警招聘公告中不断增长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那么问题来了:明知前方路难走,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一头扎进去呢?它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辅警魅力:报考人数只增不减的四个原因!

1、相对较低的学历要求

根据众多辅警公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报考辅警的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专科学历,甚至部分单位只需要高中学历。对比公务员考试中的警察岗位报考要求,发现难度小很多!对于想进体制而学历不达标的人来说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好机会!并且,如果日后想通过公考入编,也可以参加成人自考、高考等提升学历,国家也是认可的!

2、较高的稳定性

企业灵活性高也代表着不稳定,中年危机带来的是没有竞争力、工资上不去、失业压力骤增。而辅警队伍呢,只要不出原则性问题不违反国家法律,“裁员下岗”是不存在的。况且辅警近年来五险一金都渐渐的有了,工资也随着年限增加在上涨。

3、警察梦:转正入编的信念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信念和梦想,而“人民警察”一定是大多数人梦想清单上的存在。辅警虽然不算正式人民警察,但是也是在体制内,也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而且在这里,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转正入编,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人民警察!

4、退伍军人安置

每年我国都会有一大批士兵退役,他们为了国家安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退伍之后的安置却不尽人意。而辅警招考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一条出路了,学历要求不高(大部分辅警招录单位对退伍军人都只要求高中学历),在未来的工作中,“退役军人”的身份也能带来不少优势。

行测-数量关系

一法:代入法

代入法是考试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经常用于诸如以下描述的题目中:“一个数”满足某种特点,或题目中所要求解的数据在选项中都已经给出来。

例题1:一个数除以11余3,除以8余4,除以7余1,问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A.36 B.55 C.78 D.122

解析:从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因为这道题问的就是这个数最小是多少。代入36发现符合条件所描述的情况,直接选定答案即可。

例题2:甲、乙、丙三种软糖,甲种每块0.08元,乙种每块0.05元,丙种每块0.03元,买10块共用0.54元,求三种糖各买几块?( )

A.4、2、4 B.4、3、3 C.3、4、3 D.3、3、4

解析:从A项开始代入,只要满足条件一:三种软糖的个数为10,条件二:三种软糖的价格数位0.54,就是正确选项。A项,4+2+4=10,4*0.08+2*0.05+4*0.03=0.54,所以选择A项。

二法:特值法

工程问题中的设1思想的本质就是采用设定特值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所要求的结果是一个比例,如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或者设定的数值对于解题没有影响。

例题3:李森在一次村委会选举中,需2/3的选票才能当选,当统计完3/5的选票时,他得到的选票数已达到当选票数的3/4,他还需要得到剩下选票的几分之几才能当选?( )

A.7/10 B.8/11 C.5/12 D.3/10

解析:这道题最后问的是一个比值,所以总票数是多少对于计算结果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给总票数设定一个特值来方便求解。一般设定这个特值选择分数分母的公倍数,方便化简。这道题我们可以选择60。那么需要40票才能当选,当统计完36票时,他得到了40*3/4=30票,他还差10票。剩下的票数是 60-36=24票,所以10/24=5/12就是正确答案。

三法:答案选项法

行测题目的答案之间有诸多联系,比如题目中如果指出两个量的和是多少,或甲比乙多出多少,一般选项中会出现某两个选项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据此直接根据选项来判断出答案来。

例题4:一队战士排成三层空心方阵多出9人,如果在空心部分再增加一层,又差7人,问这队战士共有多少人?( )A.121 B.81 C.96 D.105

解析:这道题的常规解法是求出空心部分增加的一层人数为9+7=16,根据方阵中每层人数相差8得出这三层人数分别为24,32,40,相加得96,再加上多出来的9人,共105人。答案选项法是直接观察CD两项,差值为9,所以这道题就是利用很多考生计算出三层人数后忘记加9而错选C选项,可以迅速选择D 项为正确答案。

四法:整除特性法

题目如果有某个数值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字眼,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判断某个数值是常见数字如2,3,5,11等的倍数,如甲的4/11是女的,我们可以判定甲的总数为11的倍数,而甲中女的数量为4的倍数。

例题5: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两个数之和。( )

A. 2353 B. 2896 C. 3015 D. 3457

解析:两数相除的商是8,也就是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8倍,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就是其中小一点的那个数字的9倍,所以说两数之和为9的倍数,在选项中只有C项是9的倍数。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一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量变质变规律。

一、质、量、度

所谓的质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此事物能称之为此事物,是因为它们质的不同,所以一个事物的质发生变化时,事物便发生变化,这也就是说质与事物是有着直接同一性。事物总是有一定质的事物,不具有一定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所谓的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考试中常见的是对事物规模、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比如吹气球,气球中的气体便是数量上的增减,跳舞时每个人排列的不同,而造成排列的形状不同,表现出了质上的不同。事物的量和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也就是说同一个质的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它的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说,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质才是基础和前提,这叫定性研究,而对事物量的研究是定量分析,而定性是定量的基础。

所谓的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规定性。也就是量表达到质变中的那个结点。

二、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都是基于一定的量的基础上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无论是量的数量上的增减或是内部结构的不同等等,只有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引起质变。比如我们每个人的成熟,都是大量的量作为前提和积累,每个人在上学的时候都要从最简单的拼音到汉字再到句子,最后到文章的过程,这也都是量的积累过程。

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数量、程度、规模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比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体现的正是量变积累的过程中,当达到度的标准时,便会打破原有的状态而发生质的变化,坏事做多了就会变成坏人,好事虽然小,但是做多了也会积善成德。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不是单另存在的,是相互渗透,彼此在一定条件下又会相互转化的过程,量变中渗透着质变,质变中又有量变的存在,从小学到工作单位,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质变,而在这质变中却不断的渗透着量的积累,当读完小学,小学对于幼儿园是质变,而同时它在通往大学的道路中却又是一种量的积累过程。

三、事物的变化状态

事物是从量变-----质变 -----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永不停息,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比如在某试题中,说《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由“新手”变成“老手”的过程体现的是什么哲学原理。从“新手”到“老手”的过程总的来说是质的飞跃,而期间是不断的量的积累过程,所以是总体质变中量的积累。

四、方法论指导意义

坚持适度原则,把握事物的度,也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防微杜渐,如果在能力范围之外,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和麻烦。

要重视量的积累,如果想质变,就必须要注重量的积累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这就告诉我们若想要成功,就要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