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陪伴”正在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小心!你的“陪伴”正在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文 /白樺

小心!你的“陪伴”正在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週末陪著孩子去上美術班。內容是畫一隻自己喜歡的動物。老師示範完畢,顏料畫紙發到小朋友手中,由家長陪同完成。

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頭髮卷卷的,穿著紅色蕾絲裙,像個小公主。她媽媽想讓她也畫一副,她卻表現得很沒有信心,一直低頭說著:"我畫得不好怎麼辦?"但最後她還是選了一隻小老虎的圖案,開始動筆了。

畫的過程中,小女孩的媽媽嘴巴就沒停過,一直在叨叨:"你這樣畫不行,得這樣畫...這哪像老虎啊,跟大花貓似的,還是重新畫吧。"然後就把女兒的畫撕得粉碎。女兒一臉無辜,又不得不聽媽媽的指揮,再畫一張。

......

老師說,讓孩子自己發揮,畫自己喜歡的顏色。

但那位媽媽仍然忍不住干預:"要這樣,哎,對了!這裡塗紅色,我都給你調好色了,你直接塗就好了。"

最後,小女孩賭氣把筆一扔,索性不畫了。

最後,由於媽媽過度干預的行為,導致孩子的專注力,就這樣毀掉了。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專心、坐不住,希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殊不知,好的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當孩子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如果他不被打擾,這種專注就會變成他自身的品質;而如果他總被打擾,他的專注力就會慢慢喪失。所以,當孩子很投入地做事時,請不要隨意參與,因為這正是他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發展專注力的好時機,下面幾件事你還在做嗎?

小心!你的“陪伴”正在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1

拍照時的碎碎念

現在的父母都喜歡在盆友圈曬娃,所以基本是走到哪裡拍到哪裡!生活隨拍一定要追求一種完美,也就是拍照的小主角一定要看著媽媽的鏡頭,但孰不知,一句“寶寶,看看媽媽”、“你看這裡”,就是對於正在專心玩或做事情孩子的一種打斷,無形中也破壞了小朋友的專注力。

2

吃飯時的催促

到了吃飯的時間,而孩子還在專心地玩玩具或看書,在說了幾次無效之後,家長可能就會不耐煩了,“快點來吃飯,飯菜就涼了”。其實想想,飯菜涼了可以再次加熱,為什麼一定要為這點小事而去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呢?而且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在吃飯前,家長也可以給其一點準備的時間,可以提前告訴孩子“還有五分鐘我們就要吃飯了”,這樣孩子便會意識到很快就要吃飯了,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小心!你的“陪伴”正在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3

玩玩具時的較真

同一件玩具的玩法有千萬種,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不一定非要按照說明書去教孩子玩。爸爸媽媽每拿一件新玩具出來給明明,一般都是不管不問不教小朋友的,讓其自己去琢磨,如果明明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玩,小朋友自己會來找爸爸或媽媽幫忙的。而有些家長在孩子鑽研玩具如何玩時,認為自己是好心,不斷地告訴孩子應該怎樣玩、怎樣玩就是錯誤的,孰不知這些家長恰恰是在打斷孩子專注力地幫倒忙。

4

親子閱讀時干擾

很多媽媽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時,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趁孩子翻書頁或找書之時,自己爭分奪妙地看一眼手機信息,或者接打一個電話,其實媽媽以前也有這個壞習慣,不但打斷了自己的注意力,而且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會被你的舉動所打擾或者被你吸引,而不能專注閱讀!

小心!你的“陪伴”正在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5

自言自語的打斷

相信很多孩子在自己看書時有這麼一種習慣,就是邊看書邊自言自語,雖說都是爸爸媽媽聽不明白的火星語,但小朋友們還是說得頭頭是道,而有些家長則會說,“你這是說的什麼啊?我怎麼什麼也聽不懂啊?”或者在旁邊嘲笑一番,“什麼都不懂,嘴裡還唸叨個不停”。這也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一個“最佳手段”,您意識到了嗎?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如果你起到在成長路上自我完善、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