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而放棄女兒呢?

石玉磊

除了第一次看《唐山大地震》看過媽媽艱難抉擇的這一段,後來再看時,這一段直接跳過了,作為一個母親,我不敢想象地震中的媽媽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心中的悲慟和無奈該怎麼形容。

在災難面前,人總是那麼的弱小、無能為力。地震中的爸爸,衝進房子裡救孩子,再也沒有出來。就在媽媽以為只剩下自己一人時,兩個孩子尚存的生命氣息給了她新的希望。她多麼希望一雙兒女都能鮮活的站在她面前,給她支撐下去的勇氣。可能,上天總是在給你一片天空的同時,又要關掉一扇窗。

媽媽為了能夠給婆家傳宗接代,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求搶險人員都無能為力後,做出了艱難的抉擇,選擇了兒子。她不知道,石板下的女兒,把她的一字一句都聽了進去,刻進了心裡。如果媽媽知道女兒在下面是清醒的,聽到了令她絕望的救弟弟,媽媽的心會要痛死。

有人說,媽媽就是重男輕女。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思想去衡量 一個70年代的母親。在那個年代,媳婦肩負著傳宗接代的使命,在農村,不生一個男孩會被村裡人唾罵。所以,媽媽選擇了兒子。可是,對女兒,她是一輩子的虧欠。從電影最後,徐帆的那一跪,哽咽道:一句你這些年去哪裡了,為什麼不來找我們。可以看出,30年了,媽媽一直沒有原諒自己。

不管選擇的是哪一個,媽媽都註定一輩子活在愧疚中,對另一個女兒(兒子)的虧欠,會令她一輩子都不得安生。這就是人生的無奈,你無處可逃,只有承受。

還好,電影結尾,女兒回來了,對母親的敵意也終於放下了,一家人團聚了。媽媽對女兒的歉疚,能就此放下嗎?


八卦氣象臺

1.母親選擇兒子,其實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作怪,我們別去找其他高尚的藉口。但是,這就是一種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我們真的能很容易說它就是糟粕嗎?我看也不行!中國人自古都有很強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的形成我認為跟傳宗接代、香火的延續等家族觀念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這樣一種傳統的家族觀念,也就很難擁有濃烈的家國情懷,因為失去了歸屬感,而傳統家族傳承文化強調了我們中國人的歸屬感。

2.女兒憎恨母親是由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女兒其實也知道媽媽愛著她,媽媽也愛著她弟弟,他們姐弟之間也是相親相愛。假如換一個劇情,是女兒自己主動選擇放棄了生的機會去救她弟弟的話,那麼這家人呈現的情感都是愛的情感,而且我相信如果真的遇見這樣的事情,作為姐姐真的會這麼做。但是做出選擇做出決定的是她媽媽,放棄她難道就代表她媽媽不愛她了嗎?顯然不是,只是在女兒的心目中留下一個“愛弟弟勝過愛她”的結論,她感受到不公平,感受到不重要。於是,選擇遠離他們來表示自己的抗議,但是內心深處卻從來沒有否定過媽媽和弟弟對她的愛,只要重新接觸,愛的情感就會馬上迸發!

感覺好繞啊,不過整部電影其實就是在闡述一個愛的故事,一個愛的內涵!


保道手記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特意又去看了一遍電影《唐山大地震》,徐帆和李晨等主演的那部。看完還是依舊感動,尤其是徐帆的那一跪,眼淚瞬間就出來了!現在摸乾淨眼淚,來回答這個問題。



電影當中,爸爸媽媽發現地震了以後,在別人都拼命地往外跑的時候,他們卻拼命地往樓裡跑,因為他們的孩子還在裡面!登(女兒)、達(兒子),在搖曳的樓中哭喊,爸爸往裡衝,樓塌了,爸爸就往生了!當救援隊來的時候,發現兩個孩子被一塊石板壓著,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在媽媽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後,最終選擇救助兒子。這時候的女兒是清醒的,能聽見媽媽的選擇!心疼得都碎了,救了兒子,但是他失去了一隻胳膊,萬幸的是女兒也沒死,但是她卻不想去找媽媽,心裡怨恨!



媽媽之所以選擇兒子,是因為她想給方家留後啊!自己的丈夫死了,要是再把兒子放棄了,他們方家那就沒後了。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丈夫已經死了,再不能沒有兒子了,要麼就對不起自己的丈夫了,對不起方家的列祖列宗了。這不是用簡單的重男輕女思想就能說明白的,這裡麵包含了一種血緣的歸屬感,一種家族的延續使命。這兩個孩子,他們夫妻都喜歡!不是重男輕女,在他們眼裡手心手背都是肉,從電影最後也能看出來,徐帆飾演的媽媽,給方登的一跪,一聲抱歉,一句你這些年去哪裡了,為什麼不來找我們。看出來,她自從做了那個選擇兒子的選擇,就再也沒有原諒她自己,她那屬於方登的一部分的心,跟著她當時的決定就死了……



這個選擇放在當下,可能所有的媽媽也還是會選擇兒子吧!但是要是爸爸來選的話,可能選擇女兒的人就多了。父親總是莫名的喜歡女兒,並且當自己的妻子死了,選擇女兒,也是對母親生命的一種延續吧!



作為兒子的我要是處在這個情況下,我會讓我媽選擇我姐,因為我總是有那麼多不懂事的地方,總是惹到我媽,讓她生氣傷心難過。但是如果選擇了我姐,一方面是我想讓我姐過得幸福,另一方面我感覺我媽跟著我姐,會比跟著我幸福!因為我是那麼不懂事。即使是現在我也有好多地方讓她擔心,沒有好的工作,沒有對象,沒有房子,沒有錢……她有時候為我擔憂,晚上都不能睡覺。要是有這樣的選擇,選擇我吧,只要她們過得幸福就好!


莒國小嚴

那是虐心的一幕啊,作為母親,怎麼選擇?手心手背都是肉,誰不想都救啊,徐帆跪在廢墟上,懇請大傢伙都救,可是不能啊,只能救一個,再拖兩個都救不了。作為一個母親,這個選擇是痛苦的,很多人說重男輕女,讓徐帆做了救兒子的決定,但捫心自問,換作是自己,又該如何抉擇?救女兒?那兒子就死定了,不排除重男輕女的思想,自己的丈夫已經死了,兒子好歹算是留下一條香火,這種抉擇本就考驗人心的。



大地震後,徐帆辛苦拉扯兒子,終身未再嫁,一是對丈夫的忠誠 二也是對女兒有愧。她折磨自己,讓自己辛苦,也是想讓自己心裡好受一些,苦苦的堅守著老房子,不肯搬,怕丈夫女兒孤魂無處可依。一切都表面這個母親對女兒的愛一點不少於兒子,她為自己的決定懊悔,難過,無可奈何,折磨著自己幾十年,在痛苦中思念女兒。



當我看到徐帆飾演的母親跪在了女兒面前,我禁不住的感動,她在祈求女兒的原諒啊。我們是不能說母親救兒子放棄兒子對不對,一個痛苦的選擇,哪有對錯,女兒在懺悔中,說,“那是我的弟弟啊”,都是親人,哪有仇恨呢?


憶秦皇漢武

《唐山大地震》電影我也看了,當兩個孩子被壓在兩頭時,救援隊說只能救一個,當時母親依然決然的選擇了弟弟,而放棄了女兒,其實兩人是龍鳳胎,一樣大,但是因為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選擇兒子,雖然女兒最後被別人救下,但是留下了陰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6f3fcd01a2ea108cf080e0407e8be1d\

文子149038192

先不看這一片段,電影中的另一個片段,媽媽也是選擇了兒子。

聽到兩個孩子要吃西紅柿時,媽媽都答應了,到了廚房發現西紅柿只有一個,她也沒有猶豫的直接遞給了兒子。

並且對女兒說,讓弟弟吃,明天媽媽再給你買。

這個選擇也是地震時選擇救兒子的一個鋪墊吧。

至於媽媽選擇救兒子並不是不愛女兒,畢竟兩個都是自己的孩子,媽媽都很愛。

只是在這位媽媽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兒子才是香火,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會以兒子為重。

其次,媽媽認為女兒很懂事,會理解她的選擇。

記得有一幕,電風扇打開時,兒子只顧自己玩,女兒卻記得對著媽媽扇。

女兒的懂事,媽媽心裡明白。

或許這也是在危急關頭,媽媽選擇救兒子的原因。因為她認為女兒會理解的。

所以啊,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是受委屈,被犧牲的那個。


大武漢新媒體

題目所描述的那事,電影《唐山大地震》裡的情景。而我所經歷的卻是在大地震中,人們自救的情景。

在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想救出孩子,哪管還是兒還是女呀。

每位先脫離災難的父母,在救自己家人的時候,那都 是能救出一個算一個。

說這話,那還是我親身經歷的那場唐山大地震,一些驚心動魄的場面,至今還在我的頭腦裡難以揮去。

42年前,那時候我只有十幾歲,我隨爺爺奶奶在唐山地區的一個縣的農村生活。

悶熱的前半夜,讓人們難以入睡,只是過了後半夜,稍微有了一絲涼意,人們才進入夢鄉。

然而就在夢中大地搖晃了起來,接著,又是一切物品一股腦的朝我的身上砸來,隨後 就聽70多歲的奶奶,在呼喊著我的名字,同時 也聽見爺爺在痛苦的呻吟。

原來奶奶實在無法入睡,便到天井裡乘涼去了,這才躲過了一場劫難,讓這個裹著小腳的70多歲老年人,躲過了一場災難。

由於當時農村的房屋,大多數都是土木磚石的結構,沒有水泥,有的房齡都在百年以上,大地的搖晃,全村的房屋,沒剩下幾個完整的。

奶奶拼命的,扒著磚石,先把我拔出來,可是實在無能為力,便囑咐我要挺住,我把你爺爺弄出來一起救你。

本來就年邁而又負了重傷的爺爺,與奶奶一起,直到天亮才把我從廢墟里摳出來。

原來我們睡覺的炕,被地震搖晃坍塌了,我們掉在了炕洞裡,從房上落下來的下來的橿木和過樑全都搭在了炕牆上。

當我爬出廢墟後,看到的一幕幕自救的情景,更讓人震撼。

爹孃呼喊著兒女的名字,兒女呼喊著父母。

埋在廢墟里的人們,誰能辨認出哪裡是兒哪裡是女呢?

當一些父母爬出廢墟後,在拼命的八的廢墟,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從廢墟里搶救出來。

奶奶的鄰居住著一家年輕人,當丈夫把女兒從廢墟里拉出來的時候,母親便抱著女兒失聲痛哭,然後告訴丈夫,看看兒子埋在哪呢?快快的弄出來。

在哪危機關頭,根本不存在什麼先救兒後救女的事情。

在整個村子,人們自救和互救當中,還真就沒有一個放棄比較容易救出的女兒,而 去尋救兒子的。

人們的共同心願就是救出一個是一個,決不能讓一個人埋在廢墟里。


趙志軍001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塑造了很多經典,在這裡不去評論電影,單就在地震發生時媽媽選擇救兒子,放棄女兒的這個橋段來談一下。其實,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結果,在沒有發現兒子女兒的時候,媽媽有多麼的心急,這種迫切的心情讓媽媽沒有放棄尋找,但是發現之後,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板子壓倒了兩個人,而只能救助一個,一開始媽媽是拒絕的,她想要兩個都活著,但是,事實的殘酷讓她必須做出決斷,再三猶豫下,選擇了救兒子。對於媽媽來說,兩個孩子同等重要。而地震過後,媽媽生活在愧疚之中,她一直記得女兒的喜好(冰鎮西紅柿),一直沒有搬家,守在了女兒去世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固執的陪伴在女兒身邊,這何嘗不是一種愛呢。媽媽一直覺得愧對女兒,直到與女兒相見,才將自己的愧疚表達出來。這部電影重釋了母愛,並非媽媽不愛女兒,只是現實太過於殘酷,讓她不得不去抉擇。為人父母的,怎麼不是想把自己最好的留給子女,有時候甚至想要代子女去承受,讓媽媽去選擇保住哪一個,殊不知媽媽心中遭受的煎熬,誰能瞭解她心中的難以抉擇呢。當然,可能還會存在很多網友認為媽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比如剩下一個西紅柿的時候會給弟弟吃),但是不能否認媽媽對於女兒的愛,對於自己行為後果的愧疚以及堅守。


優兒學堂

中國自古以來重男輕女改變不了的事情。假如是2017年大地震,母親救得依舊是弟弟。姐姐沒有必要這樣,因為你生在中國。我和哥哥就是這樣的情況。從小到大父親都是所有東西一人一半,別人覺得父親向著我,父親也說我家不是重男輕女,所有東西必須一人一半。可是我結婚之後,我孃家房子都是給了哥哥。我是淨身出戶,我沒有怪父親,因為我是女孩子,沒有房子沒有錢一樣結婚,我哥哥是男孩子必須有房子錢財,我即使流落街頭也不會怪父親!因為我生在中國。


澆花匠777

記得76年地震時,我才不到八歲。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地震時我父親一邊嚷,一邊把我哥哥抱了出去,記得當年他得意地跟鄰居說,直接摸那個頭髮短就抱哪一個。姐姐們也跑了出去,只有我,地震停了,我父母才把我弄出去,感謝老天爺,沒有把我收走。至於自己的父母,多年來,他們眼裡幾乎只有自己兒子。只是他們沒有想到我後來比他們的兒子優秀多了,所以有事就折騰我,好事跟我還是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