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世界因你而精彩,請為緣分點關注)

雲南人喜歡昆蟲,比國內任何地方的人都喜歡。以前人們是沒東西吃,才迫不得已找蟲子填肚子,現在不愁吃喝了,吃蟲子的習慣還沒改過來,甚至還將蟲子料理當成了高級料理,賣得比肉還貴,比肉還受歡迎。來到雲南旅遊,不吃幾道昆蟲料理是說不過去的。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雲南有一種蟲子會在將家安在葛藤裡面,事實上不僅葛藤,它們還喜歡豇豆等一些植物的幹莖,這種蟲子叫“葛蟲”,因葛藤而得名。葛蟲鑽進葛藤內部,以幹莖裡面的物質為食,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結果,所以算是一種害蟲。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要找到葛蟲,通常會去找葛藤。有經驗的人,會根據葛藤的外形判斷裡面有沒有葛蟲。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是葛藤幹莖鼓起一大塊,起瘤了,裡面就會有葛蟲。

將起瘤那一截葛藤砍下來,劈開瘤,就會看到裡面是葛蟲的大本營,裡面有一個個黑褐色的繭子,掰開繭子,米黃色胖胖的葛蟲就藏在裡頭。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每個葛藤瘤裡面都住著幾隻葛蟲,每隻葛蟲都獨享一隻繭子,感覺就像住單身公寓。一小盤子葛蟲弄下來,一隻只在扭動著肥嘟嘟的身子,看起來很像蠐螬。雖然看起來像,但葛蟲和蠐螬是不一樣的,葛蟲生在植物的莖裡,而蠐螬通常長在草地下面的土裡。而且葛蟲的成蟲是“紫莖甲”,全身紫紅閃亮閃亮的,十分的漂亮,而蠐螬的成蟲是“金龜子”。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葛蟲抓回來後,通常是烤著吃或者炒來吃,少就烤著吃,多就炒著吃。

炒葛蟲非常簡單,連油都不需要下。乾鍋燒熱,將鮮活的葛蟲倒進鍋裡小火翻炒,過程什麼都不用下,等炒到表皮微焦,肥肥的蟲體就會滋滋冒出油來,整個鍋子都是油亮亮的。香味撲鼻。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葛蟲炒至金黃就可以出鍋了,這時可以撒些精鹽或者椒鹽,但最好是連鹽都不用下,直接吃就最美味。

葛蟲在嘴裡會“爆漿”,濃濃的蛋白質充滿嘴巴,油滋滋的,又香又鮮,非常好吃。除了好吃,葛蟲還含有豐富優質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能改善孩子厭食。但老年人不能多吃,因為太肥了,吃多了會有膽固醇增高的問題。

奇特美食之旅:雲南美味炒“葛蟲”,自己在鍋裡“滋滋”冒油

在市面上,葛蟲算是稀缺品,所以來雲南旅遊的朋友,如果有緣遇到炒葛蟲,一定要來一碟,這可是有錢都未必能吃到的特色美食阿。

(如果喜歡,請點“關注”。《奇特美食之旅》系列繼續開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