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停的“奥数竞赛”,真就是小升初道路上的“恶魔”吗?

被叫停的“奥数竞赛”,真就是小升初道路上的“恶魔”吗?

被叫停的“奥数竞赛”,真就是小升初道路上的“恶魔”吗?

看点 前两天,外滩教育发布的“校园内幕”一文引起了热议。作者袁昊从学生的角度,审视了当下教育中的某些问题,深深震撼了人们,也包括在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任教的华伟栋老师。作为毕业于巴黎第六大学数学系的硕士,曾经在奥数竞赛中过关斩将的学霸,华老师对于袁昊感受到的竞赛压力很理解,但也有“过来人”的视角和思考。下文中,华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奥数的观点,更为父母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这周一,在外滩教育上看到了中学生袁昊同学的文章《小升初学霸放弃名校,近万字长文揭露校园“内幕”》,深有感触。一方面,他小小年纪就已经对人生有了这么深的感悟和见解,让我对零零后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期待;另一方面,文章中提到的关于各种竞赛带给学生的压力,也非常真实,让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岁月。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奥数,大大小小的比赛参加了不少,获奖无数,并荣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二等奖。凭着还不错的竞赛成绩,在青春年少之际,我有幸背上行囊,去法国深造,成为巴黎第六大学数学系本硕连读的毕业生(该校数学领域位于全球第4,仅次于普林斯顿、哈佛、加州伯克利、麻省理工)。目前,我任教于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负责IB数学的教学工作。

袁昊同学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我曾经的生活也有相似之处。同样地,我也像袁昊同学一样,因为竞赛成绩优异(奥数)而得到了升学上的便利。所以,我想我是可以和大家谈谈“奥数的利与弊”这个话题的,希望可以让大家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奥数。

奥数那些“优点”

在袁昊同学的文章里,因为参加各种竞赛,他承受了莫大的压力,所以他对竞赛特别是奥数方面的看法比较片面,甚至有点偏激地将竞赛比喻为“恶魔”。我理解他的感受,但是作为过来人,回顾曾经的历程,我觉得奥数还是带给我很多好处。

1、奥数给了那些在数学上学有余力的孩子,一个更好的舞台。

小的时候,因为喜欢数学,我在幼儿园就可以很快速地算出24点,可以算四位数加上四位数,总觉得数学就那么点知识。小学的前两年,在数学学习上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没有惊喜没有挑战,直到奥数的出现,改变了我对数学的认知。

三年级的时候,开始跟着老师循序渐进地接触奥数,被逻辑推理题里的严密逻辑分析所吸引,被小高斯巧妙地推出等差数列公式所惊叹,为行程问题里的你追我赶绞尽脑汁,我想说那是我小学阶段最快乐的时光。我真的很感谢奥数的出现,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数学的机会,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学习没有尽头。

所以,奥数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真心喜欢数学的孩子来说,是一片新的天地。奥数帮助他们升级了能力,让他们对数学的认知更上了一个台阶。

2、奥数为将来更深一层的理科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思维能力是一个孩子的智力的核心。有什么比孩子在小学期间,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更重要的事呢?

而奥数包涵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

奥数是能够快速有效、全面提高孩子智商的工具。奥数学习对开拓思路有着重要作用。奥数学习好的学生整个理科都会比较优秀,因为数学是理科的基础,物理化学都需要数学这个基础。

奥数的那些“缺点”

不可否认,奥数在目前而言,还有一个现实层面的优点,那就是它对于升学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奥数的缺点,也许很多人还没有仔细地甄别过。

对于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一直驰骋在奥数赛场上的我来说,也在离开这个舞台后不断地思索着“奥数”那些不为人知的缺点。下面我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些奥数的缺点。

1、奥数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钥匙,让我们不用中考高考,但是却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这是一个发生在奥数班真实的故事。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在课堂上分析一篇鲁迅的文章。大家在下面看似认真地听讲,突然老师就讲到的问题进行提问,结果第一位被抽到的同学起身后连书翻到第几页也不知道,第二位同学起身后悄悄藏起了放在桌面的数学题,直到第五位同学才终于解决了老师的问题。

在奥数的光环下,那些同样重要的学科慢慢地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于有些累赘,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以我为例,其实也是在高中一次家长会后才开始重视语文。那次家长会后,老师和我妈妈直截了当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们家孩子数学很厉害,但是语文好像没有学过一样。”

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后来通过不断积累,以及提高上课效率,才慢慢把语文这个“大窟窿”给补上了。虽然最后还是靠数学竞赛解决了大学的问题,但是文学素养地提高,对我今后的人生很有帮助。

奥数确实可以给我带来辉煌,可是当辉煌过去,我还是我,一个需要用“语文”和人打交道,一个需要用“英语”去给孩子们上学数学课的我。

2、奥数学习经验并不适用于其他学科和大学数学学习

从小学到高中,由于一路直升,所以并没有发现奥数学习策略的弊端。直到去了法国,面对高等教育的学习,才发现奥数学习和高等教育那完全是两码事儿。

首先奥数学习强调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发现最短的路径,并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讲究的是瞬间的爆发力,就好比田径比赛中的

“100米”跑。而大学学习讲究的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就好比“10000米”跑,谁更加踏实,谁就更加接近金字塔的顶端。

从小学到高中的奥数学习过程中,我是幸运的,基本上遇到了当时上海最好的奥数老师。他们从启蒙到开花结果,给了我无数的帮助,甚至于在我自己教书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做竞赛题时,想起他们的解题思路。

可是让我非常惭愧的是,虽然掌握了老师们的知识精髓,却始终没有在本质上超越自己,这里包括人格上的成长,学习能力的成长。

真正让我有质的飞跃,其实是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当时为了报某大牛(概率鼻祖柯尔莫哥罗夫的徒弟)的时间序列课,居然忘了自己本科主修的是数值分析,连基础概率都没有怎么接触过。

于是,为了能够跟上其他的同学的脚步,我每天一放学就跑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边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又反复论证每一个重要的公式,一天又一天,终于在一个月后,把时间序列之前所有的知识补齐。后来我这门课越学越顺,最后以90分高分通过。

想起以前读奥数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期盼着明天老师会教什么,再想想大学生活里,不被老师的课所束缚,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体会。

总之奥数学习始终离不开老师的“教”,我们只是学会了如何将公式和知识运用到考试,从本质上并没有提升自己。

被叫停的“奥数竞赛”,真就是小升初道路上的“恶魔”吗?

3、童年里反复地上奥数课,反复操练奥数题,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对于学习的向往和憧憬

袁昊同学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为了上各种培训班,课余的时间,甚至是上课的时间都被安排地满满的。其实,初高中时的我,也几乎是这么过来的。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周六早上、下午,周日早上、下午,都要去学习奥数,每周都是这样的安排。对于奥数好的孩子来说,总是会有这样的感触:我都会了,两个小时不过是机械式地做几道题目而已;而对于奥数不好的孩子来说,总在想:又要上讨厌的奥数课了。

可悲的是这样的安排一周复一周,直到一个学期的终结。我们将一切的享受放置于脑后,钻研奥数,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整个童年。现在看来,正是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导致了后来慢慢走向平庸

到了大学后,一切都变了,首先就是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初高中的时候,奥数老师会明确告诉你,你只要奥数好好学,某某比赛得到一等奖,好的学校你随便挑。相比之下,大学就变得模糊了很多,要毕业只要每门课都及格不就好了吗?但是,大学生活究竟该怎么过,其实心里并没有明确的想法。

其次进入大学后,很多孩子并不会懂得如何去做规划。初高中的时候,你不要动脑筋,家长也会帮你安排好一切。奥数好,就多补补课,多刷刷题,争取拿到高的名次直接报送。而到了大学后,很多人反而会很迷茫,从而耽误了学业。

最后就是在外界的诱惑下,渐渐失去了往日学习的动力。“以前在奥数上吃的苦,我在大学里一定要弥补回来”,于是在这种心态下,很多人将汗水和激情投入到了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选择了去法国深造。虽然没有某些人的天赋异禀,却在大学前两年中,在法语理解以及非常严谨的数学夹击下,认真踏实地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本应接触大自然,快乐成长的童年献给了奥数,却在最该绽放的大学里迷失了方向,最终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凡人”。

4、读奥数的孩子往往被给予了更高的希望

袁昊同学的文章为什么可以那么震撼?说到底就是大家对于竞赛成绩好的孩子有着太多不切实际的思维定势。

以奥数来说,许多人觉得奥数好就一定可以成为数学家,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其实读奥数的孩子也是普通人,只是逻辑思维比一般人好一点。横向对比,就好像有的人天生对语言有感觉,背单词过目不忘,难道就一定会成为语言学家吗?又好像有的人天生对文学写作很有天赋,文章常常被拿来鉴赏,难道就一定会成为文学家吗?

记得两年前,我的同学们组织了毕业十周年的同学会,曾经在奥数上你追我赶,并肩战斗过的伙伴们再次相遇。除了少数同学还在读博搞科研外,大部分人都走向了其它工作岗位。

有的选择了银行,有的选择了金融,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做了医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奋斗着。当奥数故事结束的那一刻,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我们都需要像普通人一样,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奥数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终究只是过往云烟,如何能够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比一切都重要。

被叫停的“奥数竞赛”,真就是小升初道路上的“恶魔”吗?

给家长的建议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些关于学习奥数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明确奥数的意义:提高孩子的思维,而不是择校的敲门砖

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不多,现在我们去学习奥数多半带有很功利的想法。据某个资料表明,真正有奥数天赋的孩子仅有5%,多数的孩子在奥数这个方面难以取得成就,以后也不会去选择数学竞赛之路。

我想在孩子才接触到奥数的时候,家长心里就该有数,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那些动辄七八个一等奖的孩子确实有,但只是极少数。

家长一定要端正心态,孩子在数学上能走多远,首先由心态决定。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奥数好的孩子小升初确实占优势,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因此对待奥数也别如临大敌,只是一门普通科目而已,能学好固然好,学不好,也无可厚非。

2、学奥数前,请让孩子至少喜欢上数学

当家长们一门心思地想着孩子到底什么时候要开始读奥数比较合适,哪家机构奥数最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可能孩子只是了解了数学的基本意义,其实根本没有那么有兴趣呢?

记得以前我是先觉得数学有趣,有挑战之后,再开始接触奥数的,这主要归功于父母的悉心教导。幼儿园的时候,爸妈就在我了解了四则运算后就和我比赛二十四点,让我的数感迅速提高;又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抛出了“三分之一加上六分之一等于几”这样的问题,让我对数字有了全新的认识。正是这些细心地培养,让我在学习奥数的时候,至少是不排斥的。

所以如果觉得小孩有天赋,就请先研究研究,怎么样让孩子先喜欢上数学,然后再去接触和学习奥数也不迟。

3、奥数的学习模式绝对不可以复制到其他领域

语文和英语的学习讲究的是日积月累,物理和化学学习讲究的是了解物体和物质的本质,每个领域的学习都有其特性,而奥数的特点是取巧,通过最妙的想法解决看似很难的问题。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们应该要始终了解不同科目之间的区别,做好对孩子的引导。

4、奥数学习中,理解远远比做对重要

做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很欣喜的是现在学习奥数的孩子越来越多,谈到奥数总是头头是道,可是让我失望的是奥数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孩子的素养。比方说在讲等差数列的时候,孩子们马上会表现出自己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可是公式呢,早忘了。

这里我建议家长与其关心孩子平时奥数学习过程中,做对了几题,做错了几题,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复述学到的内容,以及推导过程,这样对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总有一天,奥数不再是简单的答案上错与对,而是比拼基础和理解。

我的奥数故事,自从高三全国联赛交卷子的那一刻,就已经画上了不算圆满的句号。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还正在进行中,写下此文,希望对各位家长和正在经历的奥数的孩子们有所启示。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