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西安?

什麼是西安?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風光↑

什麼是西安?

鮮衣怒馬1000年

文 | 星球研究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安

或是秦皇的兵馬俑

或是漢唐的長安城

又或是明清的古城牆

這個位於中國腹地的城市

王朝更迭無數、古蹟遺留遍地

它們共同賦予西安一個深刻的標籤

古老

(西安位置及建都的王朝,製圖@劉昊冰/星球研究所)

什麼是西安?

然而今天的西安

標籤似乎截然相反

鮮活

它發動“搶人”大戰

3個月落戶人數高達21萬

直逼2017年全年總量

(2018年西安發佈史上最寬鬆的落戶政策: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在線落戶,導致2018遷入入數爆增,下圖為《每日經濟新聞》對此的報道)

什麼是西安?

它關注溫情的小事

要求所有機動車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

(2017年起西安嚴格實施“車讓人”,違規的司機將面臨罰款扣分,這點在全國城市中屈指可數)

什麼是西安?

另一方面

一批又一批的網友趕往西安

喝著豪氣干雲的摔碗酒

吃著書卷氣十足的毛筆酥

傳統西安美食的創新能力也令人刮目相看

什麼是西安?

什麼是西安?

西安是古老還是鮮活?

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在星球研究所看來

西安並非只是一座高高在上的古老帝都

而是中國最鮮活的城市之一

它歷經無數次城毀人失

卻總有一種力量

讓它煥然一新

讓它鮮衣怒馬

初生

首先

我們需要刷新對西安基本地理格局的認知

它不是純粹的平原

而是

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西安地形圖,製圖@風沉鬱/星球研究所)

什麼是西安?

山在平原前

巍峨聳立

(西安鄠邑區太平口的秦嶺圭峰,道路為秦嶺環山路,攝影師@李文廣)

什麼是西安?

平原在山腳下

緩緩鋪陳

(秦嶺終南山下的長安區,非主峰,攝影師@劉帆)

什麼是西安?

千百萬年前

今天秦嶺北部的地層發生斷裂

斷層北部持續下陷

斷陷形成關中盆地

南部則不斷隆升

崛起成為秦嶺山脈

(秦嶺北部斷裂簡化示意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什麼是西安?

太白山、翠華山、終南山、驪山、華山

從西向東連綿展布

(航拍秦嶺群峰,攝影師@劉忠文)

什麼是西安?

高山、雲海

波瀾壯闊,蔚為大觀

(拍攝於太白山附近,攝影師@孫佳偉)

什麼是西安?

山地中發育出大量水系

(秦嶺耿峪,攝影師@8:35分)

什麼是西安?

水系切穿山體

形成峽谷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黑河金盆水庫,西安的主要水源,攝影師@射虎)

什麼是西安?

秦嶺面向關中盆地的一側

諸多峽谷依次並排而立

如同群龍吐水

是為

秦嶺七十二峪

(秦嶺七十二峪分佈圖,製圖@風沉鬱/星球研究所)

什麼是西安?

流水衝出大小峪口

流向關中盆地

盆地內湖沼遍佈、河流縱橫

(滻灞溼地,攝影師@魏煒)

什麼是西安?

灃河、澇河、潏河、滈河、滻河、灞河等

再加上北部的涇河

共同注入渭河

統稱為長安八水

(渭河與涇河交匯的涇渭分明處,渭河濁而涇河清,攝影師@陳團結)

什麼是西安?

這些河流、湖沼帶來大量的泥沙

經過漫長的沉積

關中盆地的沉積物厚達千米

號稱“八百里秦川”的

關中平原

誕生了

(關中平原地形圖,製圖@風沉鬱/星球研究所)

什麼是西安?

西安人的舞臺

將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展開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西安城南秦嶺腳下的廣闊平原,拍攝於長安區引鎮,攝影師@李傑)

什麼是西安?

鮮衣怒馬

約6000年前

早期的一批“西安人”

居住在滻河、涇河等河流的岸邊

他們有著近似現代南方人的相貌

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

可以達到170CM

他們所使用的器具

簡單而樸素

他們是漁民獵手野果採集者

對魚有著神秘的崇拜

他們生產力低下

備受疾病、野獸、部落敵人的威脅

兒童夭折的悲劇頻繁發生

成年人的壽命也只有30-40歲

對生命的祈禱凝固為一個人面魚紋符號

刻畫在陶盆之中

(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彩陶盆,人面由人魚合體而成,頭頂裝束奇特,一種可能是埋葬夭折兒童的葬具,象徵著巫師請魚神附體招魂祈福;圖片源自@國家博物館)

什麼是西安?

3000多年前

擅長農耕以農民為主的周人

從甘肅、陝西黃土高原出發

加入“西安市民”的行列

周人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和精細化的農田管理

他們為作物除草、施肥

甚至利用雨水洗去土壤中多餘的鹽鹼

西安肥沃的沖積平原

很快被周人開發為良田

田間地頭種滿了粟(sù)、黍(shǔ)等農作物

發達的農業讓周人積累起強大的實力

他們在西安西南的灃河兩岸

接連建起豐京鎬(hào)京兩座都城

但是都城的生活依然質樸

周人熱衷於鑄造渾厚凝重的青銅器

然後將數十到數百不等的文字

規規整整地鑄刻其上

這些文字事無鉅細地記載著

他們的冊命、職官、戰爭、祭祀以及法律

(西安市長安區花園村出土的西周早期蠶紋方鼎,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真正的改變來自

秦人的工匠和士兵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

西安的第一代都城就此煙消雲散

緊接著

秦人從甘肅遷移到關中平原

填補了周人留下的空白

他們實行軍功爵制

無論貴庶貧賤

都可以論憑藉軍功獲得土地、官爵

有效的激勵制度

讓秦人建立起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農民放下鋤頭變成了士兵

父子兄弟同鄉一起衝鋒陷陣

正如更早期的先秦詩歌中所唱

(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同仇敵愾的秦人

最終以咸陽為都

橫掃六合、統一華夏

秦人在西安及周邊地區

集聚起全國最優秀的工匠

“甲丁”“小”“安”“文”“冉”“杏”

以及許許多多沒有留下名字的匠人

將在另一個世界裡

完美再現秦人的武裝力量

工匠們對兵馬俑逐一刻畫

拒絕千篇一律

每一個作品都被賦予獨特的性格

栩栩如生

就連頭髮、肌肉的紋路

也都被精心處理

重達1噸的銅車馬

由6000多個一次鑄造成型的零件組成

一號銅車馬配備駑機、劍、盾牌等攻防武器

負責為二號車武裝開道

二號銅車馬搭載豪華“車廂”

與我們今天所見不同的是

秦人喜歡鮮豔的顏色

當時的人、馬、車用色都十分搶眼

以人為例

兵馬俑將士們平均身高175CM

穿著紫色的長襖

外披深紅色的鎧甲

局部則由藍色、粉色、黑色、白色點綴

他們是帝國最耀眼的戰士

華麗的衣著、壯美的駿馬

7000多個鮮衣怒馬的將士

組成了鮮衣怒馬的方陣

共同拱衛著鮮衣怒馬的帝國

工匠、士兵

成了城市的關鍵角色

一個更富想象力的作品也在等待他們完成

建造一個神一樣的都城

秦人以渭河銀河

將宮殿橫跨渭河兩岸

咸陽宮對應北極星及周圍眾星

又名“紫宮”,是後世“紫禁城”的來源

阿房宮對應營室星(飛馬星座)

同樣是天子的居所

兩宮之間則由橫跨渭河的橋樑連接

對應閣道星

這種佈局被稱為“法天象地

堪稱世界上最富想象力的都城規劃

然而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對人力、物力的過度使用

引發了秦末的戰火

咸陽宮被付之一炬

阿房宮則一直未能完工

鮮衣怒馬的秦代西安

也在時光中失去了色彩

它是否能再次煥發生機?

建造神一樣的都城

真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