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營銷是啥?

肯定不是強買強賣,它應該是你情我願的,感覺很不錯,買完還幫你傳播。

這是營銷!

說有一個小販賣烤紅薯,他在攤子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

烤紅薯3塊一個,10元3個。

路過一顧客看到,就問了說:我買一個,重複買三個,多少錢?

小販:9塊。

顧客買完就得意的走了,而小販,也笑了。

看完你是不是也笑了笑?

這樣的銷售雖不是那麼高明,也不是什麼高級營銷策略。

但是,它會讓消費者感覺很賺,很有成就感,買起來也很高興。

烤紅薯3塊一個,10元3個,顧客9元買了3個,感覺很佔便宜,而事實上還多買了2個。

結果是顧客和小販賣家都感覺挺好,都很高興,都有利可得,這挺好。

而這樣的銷售也再一次告訴我們:

感覺有時比事實重要,在營銷中大多如此。

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大多數正常人都是一樣,非常多的時候,我們都會僅憑一些表象或感覺就做出判斷,甚至堅定選擇。

而往往事實這個東西反而沒那麼重要,我們的感覺決定了判斷。

感覺對了,那就買了,如果買完後還發現確實不錯,品質也過關,超出預期,那就到處推薦了。

而如果一開始就感覺不對,那也就沒有然後了。

在絕大部分營銷裡面,在引導人們產生行為方面,營造這種感覺比事實更重要。(這並非說事實不重要,大家千萬別誤解)

比如感覺很熱銷,比真的很熱銷更重要。

你看那些奶茶店門口都在排隊,你會覺得它非常熱銷,所以選擇也上去排隊。

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比如感覺質量好,比真的質量好可能更重要。

你去吃炸醬麵,在炸醬麵端來時候,都是把各種雜醬平鋪在上面,你會感覺炸醬很多的樣子。

事實可不一定,對不對?

再說到,我們經常在生活中會看到這樣的情景:

款式皮質差不多的一雙皮鞋,在普通鞋店賣100元,而在一些品牌店就要賣好幾百上千元,卻總有人願意買。有些非常貴的東西,往往也能在市場上走俏。

其實,購買行為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或者說那種感覺。

所以總有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很多公司會憑藉媒體的宣傳的力量,將產品或品牌的形象轉化為一種心理感覺,使產品附帶上一種高層次的形象,給人以名貴、高逼格的印象,從而加強顧客對產品的好感。

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當然,給顧客的這種感覺可以是名貴,也可以是物美價廉,這個時候:感覺很便宜,比真的很便宜更重要。

可以是高逼格,也可以是文藝範,這個時候:感覺很文藝,就比真的很文藝更重要。

以此類推......

不過,大家記住,這個感覺並不是像個傻子一樣拼命慣著顧客,營銷不只是讓顧客感覺好,前面說了,是大家都要感覺好才對。

比如說,第二份明明是半價,你來第二份1毛錢,客戶是高興了,你呢?

這樣不行!

我們總是在說客戶是上帝,用戶至上。其實那只是一個說法嘛,有時候客戶還真不能像上帝一樣對待。

有個特別好的營銷例子,很多餐廳會用坐起來不太舒服的椅子。

為什麼呢?

是這樣,因為大多用戶對餐廳環境要求不會太高,只要整個就餐體驗滿足他的期望,讓他們感覺好即可。

而要是你的椅子太舒服,吃完坐著不走,一個勁的聊天怎麼辦?

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這就會降低餐桌的上桌率,後面還有人排隊呢。

比如外婆家的椅子就是經過他們靜心設計過的,顧客在上面坐久了,會有點不舒服。

當然這並不會影響整體就餐體驗,他們整體感覺還是很好。

但是,這會讓客戶就餐完畢後,不會待太久,會很快離開,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其上座率,而又不影響顧客的感覺。

大家都感覺挺好,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所以說,感覺真的是經常比事實重要,再怎麼招,也別毀了它的好感覺。

做營銷,這4個字特別重要——做好感覺。做好它,你可能距離目標就完成了80%!

營銷做好了這4個字,你基本就完成了80%!

好了,以上就是一個平時的小思考,分享出來與大家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