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越久,你的心就越冷,你就越接近股神

股神因為有一顆超冷的心,所以才是神

交易的世界很奇妙,很多東西是不經歷的人無法體驗的,炒股的過程,也是對心智的磨練。如果有一天,你的內心足夠強大了,那麼你就會變成神一樣的人物了。

你還記得自己初入股市時候的興奮麼?

很多人下單子的時候特別興奮,看了又看輸入的數據,就怕有出錯的地方,買入股票之後,就死死盯著,為了每一次資產波動而心跳不已。賺了錢會興高采烈,虧了錢就無精打采。

這是多麼的正常的表現。

炒股越久,你的心就越冷,你就越接近股神

隨著你在股市中折騰久了,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激情了。

相反,以為感受到了市場的兇殘,反而變得十分謹慎。這個市場裡,真正的學生是永遠都保持謙遜謹慎的。市場裡有學不完的知識。

當你不再為股票的快速上漲下跌而情緒劇烈波動的時候,恭喜你,你成熟了。

任何行業都是,當你變得成熟穩重,從容應對各種市場變化的時候,你就成熟了。

世界上沒有神,只有神一樣存在的行業高手。

他們會在面對複雜的市場變化的時候,表現出一種沉著,冷靜。

如同戰場上的將軍:臨危不懼,方為上將軍也!

股市如戰場,當你領悟到其中的奧秘的時候,就不會因為市場的一時波動而內心狂躁不安,你會有自己的判斷,會有自己的交易決策,會從容準確的應對一切突發的狀況。

炒股越久,你的心就越冷,你就越接近股神


炒股的要訣:空倉也是炒股

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資者.總是耐不住寂寞,唯恐資金有一時半刻的閒置,總是頻繁地操作,剛賣出又買進,剛買進又賣出,還美其名曰“最大限度地使用資金。”其實這些投資者並不真正懂得,空倉等待與持股待漲同樣是炒股之道的半壁江山。如同老子哲學中“無”和“有”的關係一樣,“無”中可以生“有”,“有”又可以返歸於“無”。

投資者在股市操作中,必須學會空倉等待的忍耐功夫。當你運氣很差,或者又無法判斷股指的走向,無法選擇合適中意的股票時,就要耐心地等待買入機會的到來。從這點上說,耐心的等待,並不是不思進取的做法,而是做出積極選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空倉並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正如飢餒的猛虎臥于山林一樣。如果介人的時機不成熟,或選擇的把握性不大,寧願放棄,也不要做無謂的冒險,而是應繼續空倉耐心地等待。

武王伐紂之時,巧遇了姜子牙,姜子牙通過分析後,認為紂王雖昏淫無道,但商朝氣數並未衰竭,故暫不宜出兵。這既可使己方養精蓄銳,又可等待時機,等待商朝氣數完全衰竭時再出兵。武王採納了姜子牙的意見,這一等就是十五年,待武王重新出兵後,果然勢如破竹,很快就滅了殷商。這個事例說明,等待時機的重要性。炒股中的空倉等待也是這樣,等到空方氣數已盡時,再大膽進場吸納,將是事半功倍的上佳選擇。

然而,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投資者並不是這樣,他們大多熱衷於短炒,追漲殺跌,過分迷信專家,信奉炒股的技術手段,無法忍受空倉,一兩天沒有進出,好像就不是在炒股票了,有行情也做,沒有行情也強行做,這樣做來做去,“一陰包九陽”,九次賺的還不夠一次賠的,因而是有害的。因為短線是不能賺足差價的,但遇到下跌時,卻又不情願割肉,以至於出現賠多賺少的境地,或被迫成為“套牢一族”。

這種狀況,都是因為這些投資者不瞭解空倉也是炒股,也是重要的操作手段。

在實戰中,適時空倉與適時逃頂一樣重要。

在交易中,適時空倉,隨時備有現金,是捕獲一切贏利機會的基礎。由於中國股市只有做多機制,沒有做空機制,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投資者不應將空倉作為一種無所事事的理念。而對一切誘惑,要能忍之又忍,一直到出現可靠的信號,才適時買入。“無”是“有”的基礎。不會空倉就不會炒股。空倉是持有的基礎,一切持有都是從空倉中衍生出來的。


炒股是一場徹悟智慧和人性歸真的修行

我今天沒有做好。”

“為什麼?”

“太貪婪了。”

“貪婪沒有錯,關鍵是不是在該貪婪時貪婪。”

事實上,在我們人的一生當中,有兩種情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從未消失的,甚至可以說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貪婪和恐懼。投資是生活的一個縮影,是一個被縮小了的生活。置身於投資世界的人們,同樣面臨著恐懼和貪婪的誘惑和驅使。投資世界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更加放大了這種情緒。以至於我們的思維、心情在恐懼和貪婪中完全迷失自我。

其實,在操作時,我們不要去奢望能完整的把握到所有行情,而是應該忽略周圍的誘惑,專注於自己的交易標的以及交易系統所能把握的那一段。交易市場是一個明天不會關門的市場,即使我們錯過了一次好的機會,只要我們有耐心,能夠控制住內心的貪婪。總會等到下一次良好的交易時機。

但實際上,我們中的大多數永遠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貪婪,在丟掉合理的入場時機後盲目的追漲殺跌。還有很多次,我們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在系統沒有出現止損的情況下,人為的平掉了本可以大賺的倉位。

幾乎所有失敗的交易者都會因為交易理念的混亂,不懂得交易盈利的哲學原理,致使他們不能接受系統中出現的虧損,從而也就享受不到大幅盈利所帶來的震撼。在交易中,虧損只是我們為了獲得最終勝利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它就像人類的呼吸一樣自然。然而很多投資者在經歷了幾次連續的虧損後,往往會因為對未來不可預見的恐懼感,從而放棄了一套優秀的交易系統。

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必須要培養起正確對待虧損的認識和心態。只有你恰如其分地認識到了虧損在整個交易系統中的意義,才能在一種無壓力的心態中進行當下的操作。除非你能夠從交易理念上坦然接受虧損,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名盈利的交易者。為了追求全局的盈利,就必須接受暫時的虧損。

以上種種怪異的交易行為,都是因為投資者的交易理念不清晰,不懂得投資行業盈利的交易哲學造成的。試想,如果我們有著正確的交易理念,能夠深刻的理解成功的交易其實不關乎趨勢多空的判斷,而在於嚴格的遵守紀律。那麼我們還會在系統發出做多信號時對趨勢的多空搖擺不定嗎?如果我們能夠深刻的理解了交易和趨勢無關,只與交易信號有關,我們還會心神不寧的看外圍股市、聽消息、在盤中隨意地操作嗎?

如果我們深刻的理解了投資盈利的交易哲學,虧損只是我們捕捉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還會不接受虧損、而去追求和尋找高勝率的交易系統嗎?

如果我們懂得了所有的交易系統只能捕捉特定的一段行情,任何系統都不可能將所有的波動一網打盡,懂了做得多不一定收益就多的道理,我們還會貪婪的想擁有所有的利潤而抄底逃頂嗎?

交易與其他無關,只與系統的交易信號有關。趨勢的方向根本就和你的成功無任何關聯。什麼看外圍股市、聽消息,問磚家,這些除了使自己更加焦慮以外,對我們的成功交易沒有絲毫的幫助。只要系統顯示的是賣出信號,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看多,我們也要賣出。嚴格的按照系統操作才能保證虧損最小化,利潤最大化。

技術只是成功道路上一個很微不足道的障礙,良好技術應用背後是交易內功。

在一套簡單有效的交易系統後,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因為人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不能完全執行。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我們對一個優秀的交易系統的執行呢?是交易者徹底貫徹交易系統的信念和能力。控制著交易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信念,自信心的大小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他自信心的大小,而他的自信心源於他的交易內功的修煉。


炒股票,說到底就是炒心態。

可以說,炒股只修行是不夠的,還得修心。賺賠只是心態順帶的結果。炒股的過程,是一個不斷修煉心態的過程,歸納起來,也就是你如何處理好三個關係的過程:

第一是,你與股票。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股票,你買入它們之後,是踏實還是不安?你是打算持有還是賣出?所有的股民都在為這個事情忙碌著、快樂著也煩惱著;

第二是,你與其他股民。

別人樂觀悲觀,別人恐懼貪婪,別人賺了賠了,都可能影響到你的決定與情緒。你如果做不到獨立思考和判斷,你還需要進一步修煉。如果做到了,說明你就已經超越了普通股民的階段,進階為專業投資者的層面;

第三,你與自己的內心。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內心基本上不受投資結果的困擾,在任何情況下,你的投資決定都不受外部噪音的干擾,你聽從自己的內心,而且,不管對與錯,你能保持內心的平靜,這個問題解決了,或許,你才算到達了炒股的最高境界!


炒股要放棄左側 堅定右側

講明白這個邏輯後,我們的觀點就很明確了——放棄左側、堅定右側。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要做右側,得有經得起推敲、經得起考驗的根據。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右側交易者,但事實上卻屬於左側的性質。因為其所交易的依據並不符合事情發展的邏輯。例如,大多指標使用者在看到MACD由綠柱變為紅柱或者布林帶開口開始向上拐的時候下多單,看起來沒有問題,但能不能算是右側呢?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指標到底能否作為判斷趨勢的依據?先從指標的來源說起,無論哪一種指標(K線除外),都是跟隨價格的波動而衍生出來的,也就是說價格在先、指標在後,指標只是過去趨勢的總結,如果拿它預測未來,豈不是拿滯後的東西預測超前的東西?就好像先有腳落地,才有地上的腳印,而不是相反,誰能根據腳印的痕跡預測未來腳落地的方向呢?

所以,用指標來做交易的投資者,依據的只是行情的過往表現,和行情的未來沒有任何關係,就像買彩票的彩民,喜歡研究之前開獎的數字走勢圖,其實在正常情況下(無操縱的情況下),每次開獎每個數字、每個顏色出現的概率都是一樣的,和之前所有出現過的情況都沒有任何關係,研究過往徒勞無功。同樣,在交易產品盤面上每個點位都是平衡的,上漲是供小於求了,而不是因為跌的太多了;下跌是因為供大於求了,而不是因為漲的太多了。

炒股越久,你的心就越冷,你就越接近股神

如圖所示,假設一個品種出現此圖走勢,多數指標都會出現好轉跡象、提示買入,但是上方的壓力還尚未被化解,如何能有真正的反轉?套牢盤還在巨大的浮虧當中,行情豈能順利向上不遇阻?

炒股越久,你的心就越冷,你就越接近股神

若是像此圖一樣,壓力線的買單在經歷浮虧後都有機會解套,才能不對未來的多頭形成阻力,行情的反轉才會是大概率事件。

在我們“識莊牽牛”交易系統裡,真正的右側,依據的是供求關係的變化,而不是總結過往走勢的指標;真正的交易,看的是多空力量的對比,而不是任何指標的改變。


在股市搏殺,要忍耐些甚麼呢?

1.忍得住寂寞:勤奮蒐集資訊,長年研究,不斷檢討成敗得失,總結經驗。

2.忍得住不從眾:股票市場賺錢的畢竟佔少數,散戶當中80%以上都虧損,當大家一致看好時,不從眾肯賣出;當大家一致看壞時,不從眾仔細研判找點。

3.忍得住恐懼:在崩盤時,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在低點尋找高股息的優質股。

4.忍得住不貪:股價常會不合理的漲過頭,或是莊家急拉硬推吸引散戶,這時要忍得住不貪,該收手就收手,以免套牢。

5.忍得住虧損:如果一時選錯股,選錯時,行情不如預料逆轉,要忍得住停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6.忍得住不受媒體誘惑,不受小道消息的吹噓。各路消息必須經過大腦過濾,認真研判,才好採取行動。

7.忍得住波段操作,股市每年都有一兩次行情,要對股市、對自己有信心。

8.忍得住不進場交易。自己不具備股票投資的知識和條件,應忍得住,先學習,先充實自己,提昇自己的操作的水平,然後才可進場搏殺。


優秀的投資者兩大不留縫

一、大虧不留縫

大幅虧損後,資金嚴重縮水,信心嚴重受挫,不能再承受任何失敗和虧損。在繼續交易時,一方面是急於找機會扳回,將就交易、勉強交易、頻繁交易;一方面不是按系統要求設置技術位止錯,而是人為縮小止錯幅度,選擇自己能承受的金額止錯。這二者實質上是在違背系統交易。結果是一次大虧後,接著一長串的小虧,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交易狀態。

不少交易者,一次大虧後,幾年都無法恢復正常,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原因多在於此。

大虧後要做的,不是急於找機會扳回,而是按流程控制,立即停止交易,進入修復流程。從系統或執行漏洞上,找出大虧的原因,修補系統和執行的相關規則,通過覆盤或模擬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完成修補。在心理上接受大虧、恢復平衡,技術和執行上完成修補後,才能恢復正常交易。

大虧立停,就是留一條縫。扼制大虧漫延、恢復正常交易就長在大虧立停這條止痛的縫上。

二、大盈不留縫

大幅盈利後,信心容易膨脹,行為容易輕率,易利誘違規,仗利亂做,導致盈利回吐。

大盈後要做的,不是乘勝追擊,而是按流程控制,立即停止交易,進入修復流程。在心理上接受大盈、恢復平衡,技術和執行上進一步整固後,才能恢復正常交易。

大盈立停,就是留一條縫。

留住大利、穩健交易就長在大盈立停這條留盈的縫上。


提升自己的意識狀態,達到一個更高的立足點

有些問題無法在同樣的層面被解決,因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會產生其他新的問題,所以問題只能被超越,而不能在問題的層面上被解決。同樣,股票交易中有些問題無法在股市的層面上被解決,這需要一個交易者把自己提升到遠遠超出市場之外的高度,這樣原來的問題將會被超越。

這方面無法依靠理論的學習,知識的積累達成。因為理論知識是外在的,死的東西。智慧是活的,是去知道的能力,是悟性、洞察力、敏感度、大局觀這些微妙和無法量化的層面。這些內在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藉助藝術,音樂,哲學,宗教。

哲學的任務是認識你自己,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哲學素質的培養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理性意識,大局觀,整體感。

交易者不僅要有能力觀察市場盤面的動向,同時還要洞察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心理動態,因為交易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當主體和客體的動態都能夠反映在你的意識中,這種察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藝術和音樂是超越理性的,而無意識和慾望低於理性。頭腦理智能夠理解比它低的東西,卻無法領悟藝術和音樂,因為藝術和音樂遠在頭腦之上。只有提升我們的悟性,才能夠讓我們有能力去領略藝術世界的無限風光。

反過來如果我們適當地接觸藝術和音樂,那將會提高我們的智慧、柔韌性、敏感度、協調性,尤其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悟性,這對我們在股票市場上的運作非常有幫助。音樂是所有藝術中對心靈最有滋養作用的,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和諧,而我們本身就目前而言是一種混亂的存在,經常欣賞音樂有助於達成我們內在的和諧。

我們的心已經在慾望的粗濁中變得過於遲鈍和堅硬,我們的本性中細膩、敏感和靈悟的那部分已經被埋沒。我們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悟性和洞察力,因為我們過分依賴理性和頭腦。但理性永遠是局部的、片段的,它永遠是間接的,它只能一步一步推理,如盲人用手杖在黑暗中摸索。而悟性超越頭腦,來自你的整體,它是突然的、直接的。一下子你就對很多事情開竅了,這就像禪宗的開悟。

宗教是直接在我們的慾望上下功夫,當一個人有了宗教意識,他的慾望自然就會淡化,我們內在那頭野豬就不再那麼狂暴。當我們的內在不再那麼狂亂焦慮,當我們不再那麼急功近利,我們的智力就會更加清晰,我們將會更加客觀冷靜,從而少犯錯誤。

內在的提升是長期漸進的過程。當我們提高我們的立足點,我們將會有一個全體的視角,就會以一種超然的心境看待整個事情。正如歌德所說‘當我們提升了我們的立足點,我們就提升了一切。如果我們降低我們的立足點,那麼就會補足我們所有的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