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现存史料告诉我们,最早建立的道教有两支。一支为东汉末年灵帝时张角的太平道,又称“黄老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枚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水,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意则为不信道”。这支道教后来由于发动黄巾起义被镇压,亲教活动未能流传下来,因此学术界公认张修创建的五斗斗米道为早期道教的源头。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东汉时期,巴部(今甸阳)教首领张修利用鬼道起义,这种鬼神崇拜又被张鲁吸收,成为早期天师道的中心信仰。据

《后汉书·灵帝纪》;“中中平元年(公元184)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记载:“嘉平中,妖贼大起,三轴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曬教民缅置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张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更,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张角发动太平道起义后,张修也在巴邯(今甸阳县)起兵。益州牧刘璋为割据一方,便利用张修起义之机,以“米贼断道,不得复通”为由,不再向朝廷纳贡。同时派督司马张鲁协同张修攻占汉中郡(汉中郡治先设于西城即今安康市,后移南郑即今汉中市),杀太守苏固。其后张鲁又突然发难,複杀张修,夺取其部众,实行武装据,并继张修大业,大力发展五斗米道《三国志·张鲁传》云: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张鲁政教合一统治汉中(今安康地区和汉中地区)一带近30年,使五斗米道得到很大发展。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魏晋时期,道教逐渐由民间道教(尚鬼道之原始道教)演变为上层人士推崇的神仙道教,终于由葛洪等人集大成,完成

了神仙道教的改革,建构了中国道教文化大厦。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正因为安康曾是原始道教的策源地。在这块土地上,追求长生不老、企望成仙得道,成为一代一代道教徒的追求,炼丹服药方术盛行,仙人传说故事深入人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据《仙人唐公房碑》(东汉碑刻,碑现存汉中市)云:王莽居摄年间,西城(今安康市)郡吏唐公房,系成固人氏,学道成仙,服师傅真人李八百给的丹药后,带领妻、子、六畜、房屋一同飞升上天。公房升天时,他的女婿外出未归,及女婿归后,尚闻鸡鸣天上,狗吠云中。

安康历史上的道教文化影响 (二)

安康久负盛名的香溪洞旅游风景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初,以道教“八仙”为蓝本,古称“古洞仙踪”为安康八景之一。现代建筑“香溪文化广场”无不透露浓厚的道教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