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時捷如何定義 Mission E Cross Turismo?
先來看一張圖。保時捷自己把 Mission E CrossTurismo(以下簡稱Mission E)定位為 C 級車,有三廂和 CT 兩種車身結構。廠方表示,明年首先投產的是三廂車,CT 是否會推出,要看市場需求。眼前這輛原型車,還有一個定位,就是高端多用途,車主可以開著它去衝浪、滑雪、自行車,所以試車活動才選擇在富可敵國的加州(如果把加州當做一個國家,2017 年 GDP 已經超過英國,居世界第五,人均 6.5 萬美元)。
這臺 Mission E 原型車長寬高為 4950/1990/1420,如果只看尺寸,比 D 級的 Panamera 只小一點,C 級或者 D 級,只是保時捷自己定義而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Mission E 作為一款電動車,其實不必受到太多傳統意義上「級別」的限制,根據消費者喜好來定義大小就好。至於說到「高端多用途」,保時捷 Mission E Cross Turismo 畢竟是款展車,需要最大程度的吸引眼球,所以融合了很多跨界理念。而明年下半年推出的 Mission E 三廂,卻是一個更務實的策略。畢竟 C 級和 D 級的轎車市場裡,三廂(或者 SUV)還是主流,特斯拉 Model S 的銷量也印證了這一點,CT 還是個小眾分類。
2.車裡屏幕有多大?
車內極簡設計的思路非常明確
沒有遮陽罩的儀表,照樣能夠清晰可見
主要的屏幕有 5 塊——儀表屏,中控屏,副駕駛屏、HUD 抬頭顯示屏和空調控制屏,和很多電動車相比,這些屏幕的尺寸不大,但整體設計和功能性卻非常出色。
儀表屏是一個全新「物種」,它拋棄了傳統的遮陽罩,看上去非常酷炫,即使是加州炙熱的陽光(玻璃天窗對陽光沒有絲毫抵抗力),所有信息完全清晰可見。它的造型繼承了保時捷傳統的5塊儀表,但中間沒有分隔。所有信息也都是數字化的,沒有傳統的錶盤,功能強大,而設計上卻極簡而有情懷。
中控屏與副駕屏並排,都是 12 英寸,可以進行菜單設定,把重要信息放在桌面
中控屏和副駕屏都是 12 英寸觸控,功能也接近,包括多媒體、空調、導航以及手機互聯等。為了實現以駕駛員為中心的信息交互,儘量避免讓駕駛員去尋找儀表或者中控的某些功能——最常用的功能都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如果需要其他信息,可以藉助語音系統。這樣就避免了繁雜的「菜單森林」。
這張圖更能看清極簡的設計思路,沒有任何按鈕,非常純粹的設計
駕駛艙的設計也遵循了極簡原則,中控臺上沒有任何按鈕,電子換擋桿也移到了方向盤後面,主要功能都是通過觸屏操作。內飾的佈局和設計也儘量體現那種後現代的簡潔和高級感。從而讓 Mission E 明顯與其他保時捷車系區別開來,營造一種專屬感。
雖然傳統鑰匙門的位置還保留了一個電源啟動按鈕,但它基本用不上,因為車主上車之後,所有電源已經接通,Mission E 處於待命狀態。未來很多功能和控制都可以通過手機 APP 實現,某種意義上,手機已經取代了傳統的鑰匙。當然,Mission E 還是會有物理鑰匙,這是身份的重要象徵,不能少。
3.開起來還是保時捷的感覺嗎?
我可以負責任地回答:是的。從 911 Targa 到 Panamera,從 GT3 RS 到 918 Spyder,我駕駛過保時捷所有主流車型,它們共同的駕駛感受就是——紮實、動感、響應迅速,Mission E 完全繼承了這些基因。當然,由於是原型車,Mission E 距離「完美」還有明顯的差距。油門、剎車和方向都很沉,駕駛者也能感覺到車重很大,但 600 馬力電動機的功率更大,推動 Mission E 並不費力。加速特性不像其他電動車,有狂暴的感覺,而是很像保時捷跑車,油門線性相當好,電動機的聲音也隨著油門幅度的增加而增加,這一點給駕駛者很舒服的心理暗示。
方向盤對於車輪的控制,也是保時捷專屬的感覺,很準確,有樂趣,讓人喜歡去駕馭它,這是一種看不見的「保時捷價值觀」。更讓人驚喜的是,其他電動車在鬆開油門滑行的時候,總有一種不舒服的減速感,或輕或重,而 Mission E 完全沒有,它能像一臺汽油車一樣滑行。唯一和保時捷跑車有所區別的就是剎車調校,感覺行程比較短,有時需要有意識去重踩一下,才能控制得比較準確(可能是車身太重)。空氣懸掛很硬,道路上所有的情況都能通過臀部和後背傳達給你,那種活躍的感覺,好像隨時都想去下賽道飈一圈。但由於是原型車,調校還有些粗糙,沒那麼細膩,相信量產車的駕駛性能非常值得期待。
4.性能如何?
官方給出的性能是:百公里加速時間小於 3.5 秒,200km/h加速時間小於 12 秒,最高車速 250km/h。Mission E 採用全鋁車身,但由於整車重量比汽油車大,車身結構進行了加強。電池位於前後軸之間的車底(官方沒有公佈電池的容量和重量),前後橋上各有一臺永磁同步電動機,兩者功率相加為 600 馬力。變速機構採用單級減速齒輪,所以能夠實現 250km/h的最高車速,電機的轉速非常高。前後空氣懸掛,裝備保時捷一系列電子底盤控制系統。實際駕駛感覺加速沒有那麼迅猛,因為車身還沒有輕量化,畢竟是原型車。
5.四驅的原理與實際駕駛表現如何?
由於前後橋各有一臺電機,所以 Mission E 是一輛恆時四驅車,後橋電機功率更大(沒給具體數據),後輪驅動為主,前輪為輔。為加強彎道性能,後橋還裝備了電控運動型差速器,兩個後輪之間還可以分配扭矩,外側動力更多,從而有更完美的彎道表現。實際駕駛中,我們跑了一段山路,Mission E 前後輪都有強大的抓地力,感覺車身牢牢地趴在地面上,不必擔心很重的車身和 600 馬力難以控制。
6.電池、電機、充電方面,有什麼創新?
電池供應來自 LG,並沒有公佈如何分組和封裝。電機和管理系統主要是由保時捷製造,在歐洲 NEDC 工況下,Mission E 的續航為 500 公里。主要創新在充電——800 伏高壓充電站,15 分鐘充電,即可續航 400 公里。這是到目前為止,最高效的充電數據。15 分鐘對於消費者來說,完全是一個能夠接受的充電時間,也就是下樓喝個咖啡或者抽支菸的工夫,消費者不必為「充電」這件事單獨預備時間。800 伏充電還有一個好處是電芯可以細一些,從而減重。
當然,800 伏高壓充電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需要幾個條件。首先是電網的支持,其次是電樁設備的支持,最後是車輛本身的支持。Mission E 車輛本身 800 伏系統是沒問題的,而且可以向下兼容,400 伏電樁也可以用。而電樁設備就要看充電站公司的考慮了。因為一般來說充電站公司會考慮不同電動車品牌的需求,基本上還是以 400 伏充電為主,800 伏充電樁肯定是少數。關於電網是否支持,就要看中國國家電網的政策了,這不是你我討論一下就能決定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通知。從世界其他地方來看,保時捷已經找到了歐洲(IONITY)和美國(Electrify Amaerica)的充電合作伙伴,他們會提供部分 800 伏電樁。中國的夥伴理論上也在洽談中,中國市場上市之前,肯定可以落實。
感應式充電
如果沒有 800 伏快充,400 伏情況下,Mission E 目前的充電時間是 40 分鐘(續航 400 公里),未來目標是縮減到 30 分鐘。當然,Mission E 還提供在家裡使用的 11 千瓦的感應充電和 22 千瓦的插線充電。假定電池的容量是 80 千瓦時,那麼充電時間分別就是 7.3 和 3.6 小時。Mission E 的感應充電帶有動物保護功能,如果有小動物接近充電區附近時,系統就會自動斷電,等它離開,充電繼續。還有一個有趣的設計就是 Mission E 左右兩側都有充電口,功能是一樣的,只是為了充電位置方便。
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充電口
7.量產車與現在的原型車有什麼不同?
Mission E 最先量產的是三廂車,也就是更接近 2015 年法蘭克福車展上那款概念車,而不是眼前的 CT,CT 可能是第二款。其次,量產車會比這輛原型車減重 500 公斤,對,你沒看錯,是 500 公斤!因為原型車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性能需求而製造的,而沒有任何輕量化,到量產的時候,包括電池、底盤、車身、附件在內的很多零部件和總成,都會進行減重,那個時候的操控應該非常凌厲。
此外,量產車的儀表和人機交互更加完善,原型車的 HUD 還不能顯示,手機 APP 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另外,一些在概念車上很炫的功能,可能不會裝備在量產車上。例如,人眼跟蹤的儀表系統(它的原理是,駕駛員看到哪塊儀表,哪塊儀表就高亮,其他變暗)、自動跟拍的無人機,都不會出現在量產車上。
8.Mission E 的平臺是大眾集團 MEB 嗎?
並不是 MEB,而是保時捷自己的 J1 平臺。和 MEB 相比,J1 更大、更貴、更高端,MEB 有一部分借鑑了 J1,但僅此而已。MEB 要照顧整個大眾集團眾多品牌,成本方面會考慮較多,尺寸的靈活性也更大。兩個平臺是不同的團隊在開發。
另外還有一個平臺叫 PPE,保時捷與奧迪正在聯合開發(聯合開發的好處是省時省錢)。PPE 項目晚於 J1(J1 完全是保時捷自己搞的),未來會成為保時捷和奧迪的主要電動車平臺,PPE 最終將取代 J1。
保時捷在本來已經相當擁擠的祖芬豪森工廠中,想盡辦法又為 Mission E 新建了一條生產線。如果一切順利,Mission E 長遠的產能為 2 萬臺/年。
9.Mission E 與特斯拉 Model X 相比,誰更厲害?
Mission E 的極簡和純粹的設計很有品味
雖然 Mission E 的尺寸與特斯拉 Model X 接近,但整體的檔次更高,設計思路更前衛。例如,Mission E 極簡的儀表和屏幕,就比特斯拉 17 寸的「電腦顯示器」更智慧。量產之後,保時捷的選材和做工,也會明顯高於特斯拉。包括特斯拉引以為豪的在線升級和輔助駕駛,保時捷也能做到,還可能更好。而關於車輛本身的性能,保時捷優勢就更明顯。
從底盤調校到車身結構,從駕駛樂趣到賽道表現,都是保時捷的強項。雖然特斯拉在加速時間上佔優(Model X 為 3.1 秒,Mission E 為 3.5 秒),但加速感受卻沒法和保時捷相提並論。續航里程上,部分特斯拉車型也優於 Mission E,但如果大家都能達到 500 公里,再多的續航,其實也區別不大了。如此看來,Mission E 還是佔優壓倒性優勢。保時捷在研發 Mission E 的時候肯定研究了特斯拉,但保時捷的目標肯定不是特斯拉,應該是更高。
10.能否幫忙分析一下大概價格區間?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敏感的話題,談論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但還是繞不過的。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 Mission E 和特斯拉,如果 Mission E 三廂車先上市的話,對標的應該是 Model S。目前 Model S P100D 中國售價為 123 萬,剛才已經說過,保時捷的目標不是特斯拉,所以 Mission E 的價格要高出一截,我判斷應該是 150 萬左右,這是 Mission E 的下限。
我們再來看汽油性能車,寶馬 M5 的指導價為 164.8 萬,Mission E 的性能與 M5 很接近,有可能也會定出類似的價格。最後再來看一下 Panamera,4S 入門和 Turbo 入門分別是 168 萬和 217 萬,Mission E 的級別雖然低於 Panamera,但性能卻比 Panamera Turbo 還要強,所以可能更多參照 4S 的價格。綜合判斷,Mission E 的價格可能在 150~170 萬元之間。當然,這完全是基於現有條件的臆測,Mission E 可能要 2020 年才中國上市,兩年時間可能有各種變化,那個時候的情況還很難講。
後記
記得 2010 年左右,918 Spyder 的原型車也在加州有過一次試車,和這次試車的時機很相似。當時是保時捷第一次嘗試在超級跑車上加入電的元素,而今天,已經可以製造純電的性能車了。保時捷的電動車,不僅是高水平的技術和工藝,還有不凡的高品位和生活方式內涵。另外,明年保時捷還將投入電動方程式 Formula E,說不定 Mission E 的電動機會與 Formula E 賽車的電動機有某些關聯。總之,隨著各家對於電動車的投入,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Mission E 基本信息
長寬高:4950mm/1990mm/1420mm
功率:600 馬力
扭矩:未公佈
發電機:永久勵磁同步電機(兩臺)
變速機構:單級減速齒輪
車身結構:4 門轎車
懸掛:前後空氣懸掛
驅動方式:恆時四輪驅動
0-100km/h:
0-200km/h:
最高時速:250km/h
續航:500km(NEDC 工況)
閱讀更多 車雲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