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軟件工程總負責人:為什麼 iOS 與 MacOS 絕不會合並?

雷鋒網按:2018 年 6 月 4 日,蘋果舉行了一年一度的 WWDC 開發者大會,本次發佈會上蘋果沒有發佈任何硬件,而是在 iOS/macOS/tvOS/WatchOS 等系統上進行了更新,而且對外界關於 iOS 和 macOS 合併的傳言進行了堅決否認。針對這一情況,《連線》雜誌對蘋果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進行了專訪,對蘋果在 WWDC 2018 背後的考慮進行了挖掘;雷鋒網對這篇文章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

昨天的 WWDC 蘋果全程一“軟”到底,在主題演講的收尾階段,輪到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上臺講話,他一開口就講到一個問題,即許多人翹首以盼,想讓蘋果搞出一套 iPhone 與 Mac 大融合的操作系統。可惜,Federighi 針對該問題給出了“No”的答案,而且還直接打在了身後的大屏幕上。幾分鐘之內,這個“No”的截圖就成了 Twitter 上最火爆的表情包。

苹果软件工程总负责人:为什么 iOS 与 MacOS 绝不会合并?

不過,這個鏗鏘有力的否定其實應該加個引號,因為雖然蘋果一直堅持 iOS 和 macOS 雙線作戰,但它們已經把許多 iOS 應用騰挪到了 Mac 上。

在接受《連線》雜誌專訪時,Federighi 稱移植 iOS 應用到 Mac 的架構兩年前就開始開發了。同時,他還透露了許多有關該項目的技術細節,並“欽定”了一些他認為能在 Mac 上大放異彩的 iOS 應用類型。此外,Federighi 還表達了自己對觸屏筆記本的鄙視。

雙重標準

在 Federighi 看來,問題的核心並非打造一款大一統的操作系統,而是蘋果對應用未來的看法。同時,他還談到了 Mac App Store 的健康問題,這個面向 Mac 的應用商城雖然也有數萬款應用,但跟 App Store 相比依然相當弱小,後者已經有了數百萬款應用。也就是說,現階段蘋果更看重 iOS 應用對 Mac 平臺發展的帶動作用,而非推動兩大操作系統融合。

在週二凌晨的 WWDC 大會主題演講上蘋果表示,公司自主開發的一些原生 iOS 應用,如股票、新聞、語音備忘錄和 Home 應用今年晚些時候就會登陸最新的 macOS Mojave。從表面上看,蘋果確實想嘗試跨平臺之路,但事實上它們早就在做了。硅谷巨頭兩年前就在開發相關工具了,它們要幫助第三方開發者“輕而易舉”的將移動應用移植到 macOS 上。據悉,蘋果的內部軟件工程師一直在測試此類移植工具,而上面提到的四款 iOS 應用就是蘋果兩年辛苦測試工作的產物。不過,蘋果明顯還沒準備好,這套工具恐怕開發者明年才能用上。

蘋果的這項秘密工作其實此前就有過曝光。彭博社去年年底就透露稱,蘋果正在開發新的解決方案,以幫助開發者打造能在 iOS 和 macOS 上跨平臺運行的應用。不過,這些跨平臺應用該如何開發與它們的交互方式依舊成謎,畢竟用手指操控觸摸屏和用鍵鼠控制 Mac 的體驗可完全不同。

相同的母語

Federighi 還從技術的角度講了軟件移植的問題。在這方面蘋果可不像其它廠商一樣玩模擬器或仿真器,因為它們的系統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即 iOS 與 macOS 共享內核,且在圖形、音頻和顯示佈局上有著類似的架構佈局。不過,兩大平臺並非一成不變,進化多年後它們的差異性正在加大。

UI 套件恐怕是大家最為了解的架構之一了,最初它是為 iOS 量身定製的,與鍵鼠操作天生就八字不合。不過在 macOS Mojave 上,UI 套件會得到升級,開發者的春天要來了。

對開發者來說,應用移植時有些部分甚至可以自動完成,而剩下的則需要稍稍費點編程功力。只需使用 Mac 平臺上的 Xcode(應用開發工具),開發者就能簡要說明自己開發移植版 macOS 軟件的理念,隨後一些交互 UI 就會進行自動轉換,比如將 iOS 上的長按變成 Mac 上的雙指點擊。開發者只需在菜單和工具條等區域進行一些額外設計就行。

即使這些應用可以高效的跨平臺運行,Federighi 還是強調了一點,那就是你的 Mac 用起來可不會像一臺 iPhone。“它依然是 macOS,你還是能外掛硬盤或外接四個顯示器。”他說道。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移動應用都適合移植到 Mac 上,比如計步器。不過,蘋果依然堅信,許多遊戲非常適合桌面端,Federighi 就特別提到了《堡壘之夜》(Fortnite),它也用到了 Metal 圖形接口,移植到 macOS 非常輕鬆。他還表示,自己曾暢想過為 Mac 添加 IMDB、Yelp 或 DirectTV 等網站的原生桌面應用,這些應用用起來可比瀏覽器舒服多了。

對開發者來說,現在為 macOS 做這樣的應用已經不是問題,只是由於工具限制導致工作量大些罷了。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想吸引大家使用桌面端的移植應用,至少得給點甜頭,它可以是特別的應用功能,甚至是更強的隱私保護。

筆者還問了 Federighi 一個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既然 iPhone 和 Mac 用了不同的芯片架構,這點對它們運行相同應用有什麼影響嗎?“影響並不大。”Federighi 回答道。“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對蘋果的核心 API 進行了持續優化,即使是不同的芯片架構,它們也能流暢運行。”

敏感話題

在專訪中,筆者還問了不少尖銳問題,比如蘋果開始著手向 macOS 移植 iOS 應用,是否意味著要推出觸屏版 Mac 呢?Federighi 的回答也很簡潔,他表示自己對“觸摸屏 PC 不感興趣,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涉及該領域。”

“在我們看來,使用 Mac 時最棒的人體工程學就是用戶把雙手放在一個平面上,舉著胳膊點擊屏幕是個很累的事。”Federighi 說道。

此外他還表示,現在市場上的觸屏筆記本都是“實驗品”。“蘋果可從沒眼紅過其他人,我們的產品經理也沒調研過蘋果是否能在短時間裡複製這種概念。”(話雖如此,但現在 MacBook 最強有力的對手 Surface 確實收到了大多數用戶的積極評價)

大一統的未來

說到競爭,其實蘋果的腳步已經稍顯落後,畢竟其主要競爭者都在跨平臺上做出了不少成績,它們都提供了不少能在筆記本和桌面 PC 上運行的移動應用。微軟 2016 年就拋出了通用 Windows 平臺(UWP),開發者只需寫一個應用,就能在 PC、平板、手機和 Xbox One 上暢行無阻。同年,谷歌也加入戰團,它們將 Google Play Store 帶到了 Chromebook 上,這就意味著原本就相當廉價的 Chromebook 也能享用安卓平臺的應用了。

在跨平臺應用的開發上,微軟和谷歌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方案,不過兩年的實踐都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移動應用大受歡迎的背景下,開發者再專門針對多平臺開發獨立應用可能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

此外,所謂的通用應用或兼容 PC 的移動應用等概念可能只是廠商們一廂情願罷了。當年微軟的 UWP 才剛剛誕生,就有開發者吐槽稱這是微軟對自家平臺的過度控制。Epic Games 聯合創始人 Tim Sweeney 更是公開指出,微軟就是給開發者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你想用到這些 Windows 功能,就得服從這個封閉的 UWP 生態的管控。”

同時,通用應用對營收分配到底意味著什麼現在也沒人能說得清,畢竟現在蘋果會從 App Store 的收入中分走 30% 的蛋糕(長期付費應用分走 15%)。眼下,Mac 開發者還能通過網絡分發渠道來躲避“蘋果稅”,未來呢?精明的蘋果還會這樣放任開發者“逃稅”嗎?

針對這一問題,Federighi 堅稱未來的分發渠道和分成比例會由開發者來決定。不過,這一切要到明年才會見分曉(包括開發者什麼時候才能用上移植工具),在這段時間裡,恐怕還會有更多細節持續曝光,開發者也會自行評估桌面應用的價值。

所以,還是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年的 WWDC 吧。

Via wired,雷鋒網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