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古堡,東方情結—開平碉樓記

開平,被譽為“碉樓之鄉”。在這個擁有15個鎮、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著1800多座風格各異的古堡建築—碉樓。這些風格各異的古堡記錄著開平人海外謀生、光耀故鄉的傳奇故事,承載著那個時代歷史和文化的印記。

在開平,幾乎每一個村莊都有碉樓。碉樓是集防禦、居住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開平碉樓始建於清初,大量興建於20世紀20-30年代。它的興起與當時開平市的人文歷史及社會治安狀況密切相關。

西式古堡,東方情結—開平碉樓記

碉樓群立,應時而生

“阿爸離家鄉,搵錢把家養,去到金山挨淒涼。阿媽日盼夜又想,掛心腸,金山入夢鄉,夢裡不識金山樣,夢見阿爸淚沾裳”。鴉片戰爭後一批又一批的開平人跨過浩瀚的大海,到大洋彼岸去淘金,。《開平縣誌》這樣記述:“開平人富於冒險性質,五洲各地均有邑人足跡……”光宗耀祖,落葉歸根,遊子們帶著財物回鄉建房、買地、娶媳婦,然而等待他們的,除了親人的期盼,還有土匪的槍口。裝滿財物的金山箱、富裕滋潤的生活、漂亮寬敞的房間,讓土匪和盜賊垂涎三尺。華僑們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不得不建造這種集防衛和居住為一體的建築—碉樓。

西式古堡,東方情結—開平碉樓記

競相鬥豔,西風漸近

在1900-1931年,短短三十一年間,開平相繼崛起了1600多座碉樓。隨著華僑們在家鄉建造碉樓成為時尚,碉樓逐漸成為顯示個人財富、社會地位的象徵。這種競爭和攀比心理體現在碉樓建造中,因而出現了風格各異的碉樓。

由於旅居世界各地,受西方文化的深刻影響,返鄉的遊子們把理想的家園設計得“洋氣十足”。走近開平碉樓群,就如走進“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歐洲中世紀的拜占庭和哥特式、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革命時期的建築;從基督教到伊斯蘭教;從歐美到亞洲印度大陸建築,都可以在開平碉樓中找到它們的影子。

西式古堡,東方情結—開平碉樓記

然而在一棟棟的西式風格的碉樓中,仍然也繼承著中國傳統的文化。例如羅馬柱的拱券上裝飾了鳳凰、蝙蝠和麒麟的吉祥圖案;古老而浪漫的歐式彩色玻璃門窗上,鐫刻著中式門神保佑著他們來之不易的財富;而牆壁上的山水畫裝飾,印刻著中國人骨子裡的山水情懷。

如今由於碉樓的業主大部分在海外,絕大多數開平碉樓已是人去樓空,鐵門緊閉,唯有纏繞的青藤、茂密的竹林與它相依相伴,孤傲地立於鄉野之間。

西式古堡,東方情結—開平碉樓記

2001年6月,開平碉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蘭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頗具西方特色的古堡碉樓,掀開它華麗的西方盛裝,裡面鐫刻著海外遊子根深蒂固的東方情節,也是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留在大地上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