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客家人稱廚房為“灶下”,灶在客家人的心裡佔了非常重的分量。自古以來,客家人對灶就有崇拜情節,認為它掌管著一家人的溫飽和安康,並且相信如果灶頭旺就意味著日子旺、家業旺。因此幾乎各家各戶的灶上都設造神位,或貼“灶君”畫像,或放著“司令灶君神位”的神牌,並逢年過節祭供,以求灶神護佑。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正是由於客家人對灶有著特殊的情節,所以“打灶頭”(結爐砌灶)對於客家人來說是一件大事,非常講究。如果家裡一直禍事連連、諸事不順,客家人會認為這是灶頭出問題了,惹怒灶神了,然後將灶頭拆毀重砌,希望能夠改變處境,重獲福氣。

在蓋新房時,灶頭是最後修建的。房子的其他結構已經修建好,主人家就會滿懷著喜悅請來熟手師傅來“打灶頭”。客家人對“打灶頭”很重視,不僅要請風水先生選吉日,還要對灶頭的方位嚴加考究。人們認為:“灶門向西,向戌亥方者,主散財;向南方者,主口舌、爭鬥;向北方者,主病災;向東方者,主有福祿。向辰已方者,主家業昌盛,子孫吉祥。除了方位之外, 還有一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比如灶門不能正對著廚房的大門,那樣會招來厄運;如果家裡有井,灶門也不能向井,因為水火相剋等等。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新屋建好,打好灶頭後主人家要選擇吉日正式“進火”(即開爐灶)。“進火”需事先選好吉時,按照嚴格完整的儀式來,各地方儀式會有所區別。一般程序是這樣的,黎明時開始,由長輩提燈或執火把在前,男主人挑飯甑或米缸在後,主婦則挑著廚房炊具,小孩各取自需物件緊隨在後。全家大小列隊行進,鳴炮入宅。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如若灶頭起得好,就有口福了。客家的灶頭有不同數量的灶門,有的灶只有一個大灶門,配大鍋;有的是兩個灶門,配一大一小兩個鍋,還有些大家庭是三個灶門,大、中、小三個鍋依次排開。說起大鍋灶,勾起了很多客家人舊時的記憶。在舊時,沒有熱水器,人們用柴火燒一大鍋水,供全家人洗澡;逢年過節時,大鍋成就了孩子們最幸福的時刻,因為這時客家婦女們用她們的巧手作出各種粄,如發粄、麥粄、甜粄、蘿蔔粄等,一大鍋粄在柴火的燃燒下伴隨著濃煙散發著誘惑的香氣,孩子們在這誘惑的香氣中期待著品嚐的時刻,想想都很幸福!逢年過節或遇上歡慶喜事,大鍋也是招待親戚朋友的功臣,一鍋“東坡肉”新鮮出爐,擺上各桌供親朋好友品嚐,分量足,火候足,吃不完還可以帶回各家,熱熱鬧鬧歡天喜地,吃的是氣氛,是情義!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客家人已經很少再打這樣的灶頭,現在都是用煤氣灶、天然氣灶等現代灶具。但是在客家農村鄉鎮仍然還有不少家庭保留著“打灶頭”的傳統,即使建起自己的新樓房,在設計廚房時,仍然把傳統的灶頭設計進去,形成了一邊傳統灶頭、一邊現代廚灶的情形,但是傳統灶頭也不常用,一般只有在逢年過節或家有大事要招待大量客人時才會使用。如今要吃一頓用灶頭做出來的飯已實屬不易,這樣的傳統是否有一天會離我們遠去?

“打灶頭” 旺日子—客家傳統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