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详解中国重汽如何新旧动能转换

2018年的山东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让山东这个发展步伐放缓的经济大省,再次迎来了快步迈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机遇。

作为山东省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国重汽自然要扛起新旧动能转换先行者的大旗。

中国重汽是中国重型汽车的摇篮,一直引领着中国重卡行业的发展趋势。1960年,生产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1983年,成功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引领斯太尔平台的重型汽车风靡华夏大地;2009年实现与德国曼公司战略合作,再次成为我国重卡行业的技术新标杆。

的确,在市场方面,中国重汽稳居国内重卡行业前列,出口量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我们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有1.5万辆的订单待生产。”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这话说得底气十足。

在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优化产能,如何寻求新突破,如何挖掘新动能,成为中国重汽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5月8日,中央媒体走基层大调研活动走进中国重汽。蔡东接受媒体专访,详细阐述了中国重汽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者,如何寻找新动能的思考和实践。

“新旧动能转换要产生新的动能,应该向更高的技术、更新的领域拓展。”蔡东表示,从需求角度,要走向全球,拓展新的市场;从供给角度,要向新技术、新能源方向走。中国重汽目前就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顺利前进。

蔡东详解中国重汽如何新旧动能转换

蔡东

“中国制造走出去,需要有金融业支持”

“关于未来,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重汽。如果仅面向国内市场,经济有波峰波谷的波动,走向国际,能平衡这种经济的波动,有利于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走向国际,才能对全球的需求有清晰的了解。”蔡东对中国重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非常坚定。

事实上,在我国重卡行业,中国重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化拓展的先行者。中国重汽产品已销往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2017全年实现重卡出口3.3万辆,占全国出口总量的近50%,连续13年稳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首位,并初步打开了爱尔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门。

今年一季度,中国重汽国际公司累计订单达到了19356辆,同比增长18.73%,出口销售同比增长42.54%,实现2018年首季开门红。

“我们走出去比较早,逐步在探索。早年基本是在不发达地区,主要是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矿业走出去,在一些区域相互促进,建立起了根据地。”蔡东介绍说,中国重汽国际化发展,一方面,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努力走向高端市场。

近年来,中国重汽重点聚焦东南亚、南亚、中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重卡产品直接出口外,还与合作方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以输出资本和输出技术的方式实现当地制造。

在多年国际化探索的历程中,蔡东发现,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住友、三菱等都是银行商社一体的,很多市场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都是商社在研究,形成了一套非常强大的互补体系。

由此,蔡东想到:“当前中国金融业和制造业是分离的,是一种纯贷关系。未来,金融业是否能为我们走出去做一些支撑呢?”

“其实,不仅是汽车,中国很多行业走向全球,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支持,都很难。”蔡东呼吁,国家能够支持制造业和金融业紧密合作,包括行业协会,一起建立一种走出去的新模式。

“坚信混合动力重卡是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汽车技术正在进行历史性大变革,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势在必行。国内外卡车企业都在大力布局新能源产品研发和推广,中国重汽对此也早已布局。

中国重汽全面进军新能源市场,积极开展新能源、清洁燃料汽车研发与制造,推出了一批天然气、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氢燃料电池产品。其中,中国重汽研发的国内首款氢燃料码头牵引车样车,2017年在济南正式亮相,填补了国内空白。

关于未来的新产品,蔡东透露:“我坚信,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步退出,未来混合动力重卡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重汽已在研发一种混合动力重卡,可以大幅度减少燃油消耗,让终端客户车虽然买的略贵一点,但整个使用周期的成本,比柴油车还便宜。

“当前一些所谓的电动汽车,我认为跟电动自行车一个水平。”蔡东表示,中国重汽做电动卡车,要走创新路,要有独特性。比如,现在的电动汽车基本是低转速大扭矩,这种模式对电机损耗很大。如果换一种模式,高速低扭,实现同样的功率输出,电机成本能够减低约50%。

为什么要选择独特的技术路线?蔡东认为:“我们国企,如果去做大家都会做的事,一定没路可走。必须要有独特性,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走创新发展的路,才可能成功。”

“智能化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

如今,汽车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一是新能源,二是智能驾驶。

蔡东认为:“汽车走向智能化,是未来竞争的需要。在一些特定领域,已经逐步具备了实现智能驾驶的条件。比如在矿区等特定工况下,完全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而且能够大幅减少人工成本。”

2016年10月,中国重汽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Ⅰ代智能卡车,集防追尾(AEBS)、防侧翻(ESC+EBS)、防蹿道(LDWS)、防溜车(HSA)、自适应巡航(ACC)5大功能于一身;

2018年4月12日,中国重汽与合作伙伴携手打造的全球首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豪沃T5G在天津港开启试运营;

2018年4月26日,中国重汽豪沃T7H第一代智能卡车在济南上市,并现场与上海石化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200台订单。

“不过,汽车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我认为时间还很远。”蔡东表示,不在特定条件下的无人驾驶,中国重汽研究了多年,从车辆自动刹车,到自动换挡,再到自动转向,都下了很多功夫。单项技术相对成熟,但是集成控制技术还不成熟。而且,不同厂家的设计语言和标准是否需要统一,还需要国家顶层设计。

“我认为,智能化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蔡东介绍说,中国重汽推出了智慧重汽APP,建立重卡生态圈,实现与用户的互动沟通,而且融合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技术成果,推出智能通车队管理系统,用重汽智慧让物流更智慧。

“对共享模式不能大意,一旦大意就可能被甩开”

共享是当今时髦的热词。中国重汽在2018年商务大会上提出,努力打造新时代的“四个重汽”(国际重汽、智能重汽、绿色重汽、共享重汽),其中就包含“共享重汽”。

当然,中国重汽对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同样高度关注。2018年5月5日,中国重汽联手运满满、货车帮、陆鲸、福佑卡车、G7智能车管平台和凯立德导航地图平台,宣布“不停车”服务全国上线。不论任何品牌的重卡牵引车,运输途中发生故障,有代用车需求时,均可点击各个平台的“不停车”服务按钮,享受中国重汽的亲人服务。

在与运满满等共享平台接触后,蔡东感觉有点可怕。因为,这些互联网平台创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比如今后高速公路可能会建驿站,这种驿站模式会改变物流运输体系,从而会给运输车辆提出一种全新的要求。“我们可不能大意。一旦大意了,被甩开就会全甩开,在这个领域我们在做一些深度的探讨。”蔡东说。

蔡东认为,互联网平台公司不可能自己造车,而是会跟汽车生产厂家合作,来实现他们的新商业模式。汽车公司也要坚定不移,坚持把车造好作为自己的使命。但不能不关注新的市场机遇,必须以开放性的姿态与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多探讨,多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