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打車VS滴滴出行,你更看好誰?

美團打車VS滴滴出行,你更看好誰?

消滅你的,與你無關。——《三體》

1

跨界從來不可避免。

只能說大公司就是牛逼,發展個新業務各方媒體都爭相報道,美團打車與滴滴外賣相互跨界這事,就像——

  • 古有曹操精通政治軍事文學;

  • 今有頭條對標知乎微博快手;

  • 外有西南航空對標汽車行業。

同時,

外賣來了,方便麵的銷量竟然下降了;

所以美團打車與滴滴外賣並不奇怪,只是有一定的違合感罷了。而且,玻特那老頭也早就總結過了——

美團打車VS滴滴出行,你更看好誰?

2

從行業本質講,只不過是新進入者出現了而已。

而至於為啥我認為美團打車能做起來,而滴滴外賣根本不行?

勢、道、法、術、器5層來看,「勢、法、術」美團都沒啥機會,因為打車這行業從就沒啥勢,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用戶的需求一直就有這項,只是因為4G網絡、智能手機、移動支付、地圖等一系列的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以及滴滴給生靠著2個乾爹用錢加速了「出行=滴滴」這個認知,而就「法、術」這二層來講,滴滴戰略決策層、管理層與戰術執行層絕不比美團弱,所以從「勢、法、術」沒啥機會。

而從「道與器」中看,會發現隱約有那麼一道口子美團可以撕開,搏上一搏。

因為滴滴並沒有絕對的壁壘。滴滴從根本上看,並不是一個生態化的網絡協同(曾鳴教授提出)型企業,而是靠規模經濟型的海量資本砸出來的獨角獸。如果對網絡協同沒啥瞭解的,我簡單的闡釋下——

美團打車VS滴滴出行,你更看好誰?

網絡效應越強,競爭的壁壘就越高。

從而,雖然美團從「勢、法、術」上都沒有優勢的情況之下,從「道」這點講,因為滴滴沒有絕對的護城河(大資本、大資源也無法撬動)。

3

從資源能力講,而從「器」上講,美團是誰?擁有「大品牌、大流量、大團隊、大渠道、大資本」的獨角獸。

  • 美團的產品使用體驗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 價格方面,美團還是有資本可以打打價格戰吧?

  • 美團的品牌認知度方面,只要有手機的,也基本下載了吧?

  • 獲取成本,不過是在美團APP上接一個入口的問題了吧?

  • 學習成本,滴滴已經幫美團完全教育過了吧?

  • 使用成本,美團的產品體驗總體還是可以打上80分的吧?

綜上,為了打這個市場,只要美團剛開始打打價格戰,新體驗減掉舊體驗可以是正吧,當然滴滴也會做出反應,但至少不會是負數,而替換成本,也基本上是0啊,所以新產品價值>0。

當然,你可能會講,打車不符合用戶對美團的認知呀。

這個問題問得好。

但同樣根本不是問題,一來美團說我要做食住行、吃喝玩樂的綜合服務商,你覺得在認知裡有任何違合感嗎?倒是滴滴外賣倒有一定的違合感。

二來互聯網時代,定位理論竟然可以用互聯網的高頻打低頻來擴大品類,但仍然可以不影響用戶心智,因為傳統工業時代的「品牌即品類」的玩法,是因為媒介、渠道是割裂的,教育的成本實在太高,而不敢盲目擴張。而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你天天裝著美團,時不時點個外賣,在外賣下面安個按扭叫打車,每天教育你,砸入你心智還不輕輕鬆鬆。

所以,你會發現,其實美團打車這事,和滴滴比的,竟然只是赤裸裸的「資源投入、資本大小、團隊運營水平」。

如此看來,美團這個新進入者竟然可以真玩得開,加上當年美團是靠著地推鐵軍意志,從千團大戰中殺出來的,如此強硬的狼性文化,無論怎樣,都將是滴滴的一大勁敵。

4

從人性底層來講,司機介意多下一個打車軟件嗎?不介意。

因為他們真正介意的是,如何收益才最大。

同時,快車目前的抽成費用也不低,因為一家獨大,司機也沒處說理去,心中一直有火,只是離了滴滴,快車司機根本活不了,所以只能忍,而美團出來幹,再來點補貼,司機沒有理由不考慮,只是滴滴從政策上可能會要求司機籤排他協議,司機籤不籤,看的是美團的力度大小了。

而至少用戶側,如果你在西二旗中關村軟件園裡工作過,特別是晚上10點才回家時,你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下5個APP同時幫你叫車。再加上美團來點補貼,為什麼不呢?

一切看來,都是順勢、順人性而為。我真沒有理由不看好。

5

從競爭戰略講,如果說美團打車是美團的攻城掠地的進攻型戰略行為,而滴滴外賣只能是被動式防禦型戰略。

還得從網絡效應來看,美團在生活服務是具備一定的網絡協同效應的,同樣沿著商家與買家這條線,也是更有網絡協同效應可能性的。

比如現在美團在做「發現」欄目的內容,雖然美團的屬於還是電商交易環節,並沒有先天的內容優勢,但這些品類還是有做內容的基因的,比如對於精品美食,是有天然的分享基因的。

同時,對於賣家來講,沒有人不想聽如果提升坪效吧?像有贊玩的商家社區,講些運營幹貨,粘度還是相當可觀。也連接了更多外賣小哥,橫向拓展的行業、品類也相當的寬,對於網絡協同效應擁有足夠的可能性。

說的是,美團的的競爭壁磊要明顯高於滴滴。所以,滴滴外賣更多是滴滴消耗美團資源的防禦行為,而並不是能入侵美團的進攻行為。

所以這場戰役,我更看好美團。——鹽九


美團打車VS滴滴出行,你更看好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