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自然8040

赤壁之战前,曹操已经拥有幽州、并州、冀州、兖州、徐州、豫州,地广人众,本钱极多,打输后,曹仁还在南郡硬抗了一年才失败,也就是说,208年-210年这两年,看着孙刘联军风风火火,实际上一直在长江边上打仗,根本没有深入江北,直捣许都。为何?

曹操在北方树大根深,赤壁一战虽有损失,但是根基尚在。曹操击败袁绍后,就在中原一带屯田,有军屯和民屯,招徕流民,恢复和发展生产,使得曹操积累了很强的经济实力。

曹操在赤壁失败后,依然稳固地控制着汉朝中央,军政实力一直都在,孙刘两家此时即使北伐,也没有胜算,只能依靠长江对曹操掌握的荆州地方做有限地争夺。

刘备与孙权忙活了2年多,也不过是与曹操各得荆州的1/3。从实际的战果来看,曹操只是损失了一些士兵,在地盘上还是有扩张的。

曹操只是经过了2年的休整和稳定内部,随后就又进军并州和关中。在南线,孙权则经历了逍遥津之败,不敢北望。刘备则在休整2年后,挥军入川,与刘璋鏖战3年,才入据成都。

曹操输了赤壁之战,更多的是惋惜,一次一统全国的好机会就此错过了,但他仍不失为北方雄主,所以,他能看的开——曹操是天生的乐天派。

另外,曹操跟董卓、吕布、张绣等多次交战,身先士卒,多次被几乎被杀。所以,曹操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一两次失败,对他来说都是“今日差点儿为小儿所擒”一句话轻描淡写就过去了。自信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袁绍和刘备,就大不同了。

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对决,事关北方的归属,为此袁绍尽遣精锐,集结了10万之众,谋臣猛将都跟过来了,后来粮草缺乏,又派人把留守后方的几个儿子都叫到了前线,可以说,官渡之战的战场上,袁绍把家底都拿出来了,要跟曹操拼命。

曹操也不敢怠慢,本来他的人就不多,一开始前线只派了1万多人,后来问计于谋士,许昌都不留兵了,都派到了前线,大约有5万人。曹操的处境当时很艰难,粮食都供应不上了。如果这次曹操失败了,估计也会直接领盒饭,也会一蹶不振。

袁绍在官渡之战前,打韩馥,打公孙瓒,打山贼,都是顺风顺水。靠着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和财富,袁绍迅速成为了北方第一大势力。短短10年不到的时间,他占据了北方的四州之地。官渡一战失败,在曹操的持续打击下,已无翻盘的可能。前线告急,几个儿子又各自为政,袁绍忧心如焚,积郁成疾,官渡之战后2年,就病死了。说到底,袁绍是一下子输的太狠,把本钱都折进去了,心灰意冷,英雄末路。

刘备与袁绍也有不同。

刘备东征时已经62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属于老年了,所以刘备也说“人过五十不称夭”,活够本了。他的同辈人,曹操、孙坚、袁绍、袁术、吕布这些当年他为了糊弄曹操报出来的英雄都死了。他的兄弟,关羽和张飞也都身遭横祸。

与他对战的,是一个叫陆逊的年轻后生。这次惨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多是人的精神上。老当益壮,宝刀未老的情况只能是个例。刘备细数前生,悲从中来,所谓建功立业,杀伐决断,至此为休——所以,他对诸葛亮说:“太子贤,卿可辅之;太子不贤,卿可自取。”

刘备的损失堪与袁绍相比。刘备失败后,北方曹魏政权一连6、7年正眼都不带瞧蜀汉的,因为蜀汉的精华已经三去其二,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了。所以,曹丕时代,始终都没有把蜀汉当成一个对手,把所有的兵力都财富都用在对付东吴身上,这才有了诸葛亮一出祁山时的出其不意。

刘备年老了,即使他也跟曹操一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是他没有了曹操的本钱。想他一辈子征战,足迹踏遍了中国,临到老了,输的一干二净。

刘备是伤心死的。

所以,要说曹操为什么大败之后还能活蹦乱跳的,那是因为他“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而知而行

袁绍本该是在官场上混的人。身为官二代,袁绍拥有诸多令人羡慕的天然条件,淳厚的为官基因,英俊外表,外加一般文人缺乏勇武!不到二十岁出任县长,而且清正能干。后来当上反董联盟盟主,天下谁人不给他面子!再后来成为冀、青、幽、并四州及渤海辽东的霸主,实力超群,拔剑四顾,无人可敌!

官渡失败,是袁绍从未预料的!也是他涉及江湖,遇过的最大打击!本来脆弱的小心脏,是在过去一帆风顺当中发育起来的。却在感觉最好,兵力最强,胜算最大时,一败涂地!这让他如何承受得了!输给打小从未在自己面前抬起头的宦官子弟曹操,这叫 “四世三公”后代的自己如何存活世间!官渡失败,一棒子将心态不好的袁绍,从天下争霸英雄,打回儒弱文生的原形!

此刻袁绍虽拥有冀、青、幽、并四州大部,以及辽东北海,但官渡彻底摧毁他的斗志,蹂躏他的雄心!他永远不明白,在自己身边表现平平的荀彧、郭嘉、许攸等谋士,到了曹操手里就成为置自己于死地的无敌高手?为什么高览、张郃到了曹操营中,就像打鸡血一样,越杀越兴奋?当初为何不听沮授所言“挟天子以令诸侯”,白白地把机会让给曹操?太多的不明白,活活累死心理阴暗的袁绍!

官渡大败,并非后世所言曹操的多智与勇猛,而是袁绍部下的倒戈太多!这大概说明袁绍后期的人品出了问题!此时的袁绍虽有东山再起的实力,所拥有的领地实力,要比夷陵大战后的西蜀强大无数倍!无奈英雄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虽平定冀州叛乱,但是难以笼络人心!整个集团难以聚焦,不要说优秀人才的无意挺身而出,就连自己几个儿子都各怀鬼胎!官渡一战,损失的不仅是七万袁兵,最大的损失是袁绍的争霸斗志!官渡一败,袁绍吓破了胆,终成三国昙花一现人物!



刘备在夷陵大战后,退守白帝城,也是阴郁而终!但是,与袁绍不同!刘备的一病不起,倒不是什么承受不了的战败,而是追思兄弟!夷陵大战,虽然损失西蜀七成兵力,但根据地完好无损,那里还成建制保留着诸葛、赵云、魏延等革命火种,星星之火随时燎原!对于在“倾家荡产”与“丢妻弃子”间滚爬大半辈子的刘备,怎么会在乎一次军事失败!丢徐州,失小沛,溃败长坂坡,大意失荆州等,刘备可是一直在屡败屡战!“人生本来失败就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对于穷光蛋刘备来讲,所有得失,本是抢别人的,只要青山依旧,东山再起便成不变追求!然而这一次与众不同,真正令他难以释怀,抑郁难解,是关张遽然离世!都说刘备爱哭,不管真假,至少说明这个人的泪点很低,说白了有点多愁善感!或者以往的落泪,多有政治意图,但是此番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的惨死,这让他实在有点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关羽随便与曹操结为兄弟,与孙权结为亲家,都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张飞本来就是富二代,不愁吃不愁穿,结果跟着穷困潦倒的刘备出来打天下!想想他俩身首异处的结局,刘备便觉得心如刀绞!心力交瘁,外加身受重伤,竟然溘然长逝,追随关张而去,不忘结义一场!刘备的死,至少不像袁绍那么窝囊,还能顶着“兄弟情重”的人伦光环,赢得天下英雄敬仰!那句“兄弟不在,要江山何用”铮铮铁言,虽无政治家风度,但是作为江湖侠士,还是难以逾越的丰碑!



再看看伟大的曹操,在几乎复制袁绍官渡的赤壁大败,率着二三百兵卒,仓皇逃窜!袁绍还带着七八百将士,一路顺风逃到黎阳。袁绍是十万人对曹操两万,损失七万;刘备是五万对五万,全军覆灭;曹操是二十万对五万,伤一半(主要是水兵七八万)!都是三人一生未遇惨败!然而,失败者的气度与风貌,大不一样了,似乎早已决定各自的未来命运!

曹操内心痛苦,但是很快忘掉悲伤,革命的乐观主义洋溢于表,继续感染着所有将士!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能不能尽快站起来!从他回到曹营,积极布置防御,以及稳固后防!派张郃守合肥,使之成为孙权一生的痛;后屯田养兵蓄锐,平叛庐江,再征汉中!期间还数次攻伐东吴,互有胜负!赤壁虽败,曹操的精神世界岿然不动,这也是赤壁之战的损失降为最低,甚至令孙权刘备都笑不起来!面对迅速恢复的曹操,吴蜀这两头凶狼无力下嘴,最终反而使得相互撕咬。荆州与夷陵,弄得吴蜀两败具伤!

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走华容道情景,极为传神地刻画曹操乐观情怀!他每到一处关隘,便会哈哈大笑,嘲讽周瑜诸葛不会用兵,在此设一哨人马,我命休也!话音未落,便有张飞、赵云、关羽相继闪出!吓得手下人,一听曹操大笑,就吓得要哭了出来!是啊!一个能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洒脱情怀、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情壮志的人,岂能因一时一地失败,为颓废不振,抑郁而终!这就是曹操与袁绍、刘备的最大不同!






常有时势造英雄之说,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英雄的胸襟与格局,决定他能走多远!


云子落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却能活蹦乱跳、又活了十多年,这些主要与心态和年龄有关。

袁绍官渡之战时已经五十七岁,并且一直只把曹操当做自己的小跟班,对于败于小跟班之手心理上难以接受;赤壁之战时,曹操正当壮年,且一直把刘备看作自己真正的对手,对于败于刘备之手心理上能够接受;夷陵之战时,刘备已经六十有余,并且根本就没有看得起陆逊,对于败于陆逊之手难以承受。

袁绍(去世于公元202年,五十八岁)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与其尚没有下定决心坚决打击曹操有关系。当时袁绍虽然大军进逼许都,但只是把曹操当做一个不太听话的兄弟看待,只是想威逼曹操把汉献帝送往邺城,尚没有把曹操当做真正的敌人,还没有与曹操全面开战的想法,因此战争中袁绍表现得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大失水准。而曹操则是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进行了坚决应对。这种情况下,原本实力比曹操强大很多的袁绍,对失败就很郁闷了。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后,已经快六十岁,想到曹操一直以来是自己的小跟班,一个人人鄙视的阉宦之后,家世不如自己,实力不如自己,军队比自己少,自己曾经多次帮助他,几次帮助曹操起死回生,但是这个没良心的狗东西不仅不报恩,还利用汉献帝羞辱我袁绍,官渡之战期间我还一直顾念兄弟之情没下死手,没跟他真打,只是想让他把汉献帝送往邺城而已,可这个狗东西居然对我下死手,后悔啊生气啊。于是袁绍就郁闷而死了。

【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曹操(去世于公元220年,六十五岁)

曹操赤壁之战虽然大败,但是那个时候曹操刚刚五十岁出头,正是人生壮年。而且他败给了刘备,觉得不算羞辱。在曹操心里,普天之下只有刘备与他能相提并论,自己一直压着刘备,也该让刘备胜利一次了,此次刘备没在华容道预先埋伏人马、没把自己的命留下已经很幸运了。尤其,北方还在自己手中,襄阳、樊城、南阳也都在自己手里,大部分军队还在,实力依然最强!

【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也。】

当然,关羽后来于公元219年七月份发起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把曹操惊吓得够呛,虽然后来通过东吴背盟偷袭,击杀了关羽。但是几悲一喜,年岁已大的曹操心理上大为折腾,关羽死后不到三个月,曹操也在黄泉路上寻觅而去。

刘备(去世于公元223年,六十三岁)

刘备曾经多次遭遇挫折,坚韧不拔,屡战屡败,甚至在两次拥有徐州的大好形势下,一次被吕布算计、袭夺,另一次被曹操撵走,最终失去了徐州。折腾近二十年后,刘备流离到荆州刘表地盘,脚下空空。这种情况下,刘备依然不甘心沉沦,依然志在匡扶汉室。他跟刘表叹息自己髀下生肉后,很快就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终于穷屌丝逆袭,在赤壁之战中联合东吴一举大破曹军,接着智取荆南四郡,跟孙权要来南郡,又接着西夺巴蜀,然后汉中之战再一次大破曹军,走向事业巅峰,眼看《隆中对》规划的中兴汉室的愿景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

刘备正在高兴的时候,荆州关羽又频频传来捷报,什么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投降,庞德被斩,曹操议欲迁都,好消息接二连三。

但是,突然晴天霹雳传来,东吴背盟偷袭,关羽身死,荆州丢失......

人生就像过山车,从最低谷到高峰,来回起起伏伏,最后再从巅峰突然跌落到谷底,一切就像一场梦:誓以共死的关羽没了?曾经一起谈笑风生、并肩战斗的孙权突然背后向自己举起了屠刀?东吴向曹魏称臣了?

刘备心里爆发了,报仇、报仇、坚决报仇!要惩罚这个背信弃义的东吴,你不让我好过,我也要你难受。赵云、诸葛亮以及其他人,你们立即闭嘴,都不要再劝阻我!

刘备赶紧训练军队,努力从汉中之战的损失以及丢失荆州的损失中恢复军力,并紧随曹丕称帝而称帝,既要给关羽报仇,也要顾及恢复汉室大业,然后发兵,出击!

东征进展顺利,吴军节节败退,蜀汉大军气势如虹,直抵猇亭地区。乳臭未干的陆逊据险不战,然后就是对峙......。突然一把火,七百里连营瞬间一片火海,吴军就像旋风一样刮来,迅猛地收割刘备将士的生命,刘备匆忙逃跑,一直逃到白帝城,直到赵云带兵前来。

夷陵之战,刘备几乎全军覆没,人才尽失。不仅关羽的仇没有报成,还弄得蜀汉元气大伤,成了一个烂摊子。

在白帝城,刘备很郁闷,想自己南征北战,英雄一生,前不久还意气风发地在汉中之战击败绝世奸雄曹操,如今居然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儒生陆逊?自己有何脸面回成都面见蜀地父老?如何面对诸葛亮、赵云等人?老天,你瞎眼了么?

【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这一时期,刘备回顾往事,看看眼前。老对手曹操已经挂了,曹丕上台了;东吴的周瑜、鲁肃、吕蒙都已经挂了,更年轻的陆逊冒出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刘备终于感觉自己老了,折腾了一辈子,该休息了,此后天下将是年轻人的天下。关羽、张飞正在黄泉路上等着自己。

当时,心力交瘁的刘备已经六十多岁,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也确实是老了。于是,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再次临危受命。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人生理念的诸葛亮,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演了一出千古无二、感人肺腑的历史传奇。


红色星河

谢邀,这个问题很新鲜啊,我试着说说我的观点吧!
按时间顺序来,袁绍官渡大败、曹操赤壁大败、刘备夷陵大败,三国时代最大的三场战役都是大BOSS亲率大军,以强败于弱,以众败于寡,不同的是战败方袁绍和刘备都是不久后抑郁而终了,唯独曹操战败后没有受到大的打击,而是吸取教训、励精图治。
以古观今认为造成这样一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人之前的经历。

袁绍前半生一帆风顺,官渡大败后心理落差太大,承受不住。

袁绍自讨伐董卓以来一路顺风顺水,原本其实力并不强大,在自己家世的影响力下,用计兵不血刃的夺取了韩馥的整个冀州,从此袁绍不光有了名气,更有了雄霸一方实力。之后更是各地人才慕名而来,实力越来越雄厚。与曹操的官渡之战,袁绍占有绝对优势,可是自己刚愎自用,不听能听取谋士正确的建议,本来胜券在握,却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以致有官渡之败。
而且袁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袁绍的谋士田丰曾经考虑讨伐曹操时机还未成熟,于是阻止袁绍讨出兵攻曹,袁绍不听,战败归来后怕田丰嘲笑自己,于是杀了田丰。内心狭小到容不下这点小事,那么官渡战败这件大事足以压垮袁绍了,最终一场大病结束了袁绍的一生。

刘备本经得起战败的,奈何花甲之年遭此大败,也是经受不起了。

刘备自黄巾起义以来,23岁的他多次征战,到47岁才得荆州,53岁得到益州,60称帝,63岁夷陵大败。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在得到荆州之前都是败多胜少,可以说打败仗对刘备来说是家常便饭了,但是为什么夷陵之战后就一病不起了呢?以古观今觉得夷陵之战是刘备到了60多岁后,觉得自己来日无多,想趁有生之年尽量完成一统,就这么着急的打了这一仗、结果损失惨重。以前战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现在却没有再来的机会了,已是垂暮之年的刘备,也就算心理素质再好,也经受不了打击的。

曹操年年征战,胜败乃兵家常事,赤壁之败时也就53岁。

再看曹操,是宦官之后,底子还比较厚,讨伐董卓开始就花钱招募了一批军士。一路稳步走来,先是攻破黄巾军残党,得到30万青州兵,并且得到根据地兖州,后来逐步扩充实力,胜仗败仗常有发生。特别是宛城之败,曹操损失了大将典韦,还有自己的大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曹操事后主动承认是自己的过失导致失败,有这样胸襟的枭雄,又怎会在意一次战败之失呢?况且曹操赤壁之战时53岁,比刘备夷陵战败时小了10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也不必向刘备那样因为年龄的原因惋惜自责了!
总之能在战败后受得住打击的才能算作英雄,袁绍是算不上的,刘备败给了自己这犯糊涂的年龄,曹操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一次战败打败不了他。


历史长流中的鱼儿

首先从战争结果上来看:

袁绍在官渡之战战败,11万嫡系兵马几乎全军覆没,袁绍虽然实力还在,但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可以说官渡之战的失败改变了袁绍与曹操的攻防走势。

刘备夷陵之战同样损失惨重,蜀汉兵团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下属的领导层在战斗中大部阵亡,在战争爆发前刘备本来只剩下半个益州(南中地区没有平定),夷陵之战又赔掉了自己的主力军队,北伐复兴汉室几乎只能成为了口号。



赤壁之战曹操同样惨败,但原有的地盘没有受到损失,甚至仍然占据荆州一部分,北方仍然在曹操的掌控之下,而在军事消耗方面,曹操20多万大军损失多半,但大部分是原来荆州投降的降军,曹操本身的实力并未受太大损失,甚至其麾下的将官文官团队几乎全部突围而出,而对曹操威胁最大的刘备和孙权,由于周边的还有其他势力尚未平定,即便在赤壁之战结束的多年后,也不敢轻易大规模对曹操用兵。

所以三人虽然都经历过惨败,但相比之下曹操的损失范围最小,并且在失败后也仍然占据着主动权。



还要说明的一点,袁绍和刘备虽然都经历了惨败,并非都是因失败而气恼去世,袁绍退回北方后,还积极的参加了平定内部叛乱的战斗,并且仍然占据着四州,迫使曹操不敢轻举妄动,两年后才因病去世,并非因为战败去世。

而刘备则赔的最惨,虽然还有益州这个地盘,但由于在一系列的失败中损耗了太多的力量,刘备已经彻底丧失了复兴汉室的可能,他是这三个人中唯一一个因为战败而气恼去世的领导。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不妨分开来回答。

先说说袁绍

袁绍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了败仗,建安七年(202年)5月就在抑郁中发病而死,时年58岁,这一年与官渡之战仅相隔2年。

袁绍死于何病史书均未作记载,但他死得跟弟弟袁术很相像,都是在心情极差的情况下染病的,死前都有吐血的症状。

从医学上讲,吐血分咯血和呕血两种,咯血一般是咽喉以下呼吸系统出了问题,而呕血通常是消化系统的问题。

袁术和袁绍都属于呕血,袁术更是呕吐了一斗多的血,说明他们得的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从他们兄弟二人相似的症状看,他们得的这种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史。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心情有关,袁绍打了败仗,心情很抑郁,他出道之前便名满天下,出道之后又一帆风顺,几乎没打过败仗,自视很高,这造成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想不通,又窝火,看着曹操打了大胜仗,神气活现,袁绍又气又急还没办法,结果就病倒了。

再说说曹操

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打了败仗,这一仗的打击也不亚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所承受的,曹操那时也50多岁了,但却没有因此倒下。

在此之前曹操其实打过不少败仗:汴水之战差点送命,手下全部人马一万多人,几乎全部损失了;濮阳之战被吕布骗进城,差点儿来个瓮中捉鳖,曹操本人虽逃过一劫,但左手受伤;南阳之战被张绣打得狼狈不堪,儿子、侄子及爱将典韦战死。

曹操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与袁绍不同,曹操是边失败边进步的,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话说得很对,只有经过失败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强大的抗打击力,一帆风顺并不是什么好事。

曹操每次打了败仗都反而更乐观,有时候还故意跟手下开开玩笑,以此鼓励下属,这种强大的内心才是曹操最终胜出的保证。赤壁之战不仅没有打垮曹操,反而让曹操更成熟,随后发生的潼关之战,曹操亲自指挥,打得行云流水,堪称经典战例。

最后说说刘备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结果遭受惨败,刘备虽然打了一辈子仗,但也深受刺激,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刘备之前也常打败仗,他的心理素质相当不错,为什么也这么不经打击呢?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年龄比较大了,此时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大概因为平时爱喝酒,所以消化系统有病;另一方面,夷陵之战几乎打光了刘备的的老本,刘备有翻不过身来的感觉。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迅速恢复了状态,也有一个很大原因是,赤壁之战对曹操造成的损失其实很有限,曹操在赤壁被消灭的人马是他从江陵带去的几万人,而更多的人马还在路上,并没有损失。

上面说的这还只是荆州前线的人马情况,南下荆州之前曹操拥有的地盘在此战也都没有损失,所以曹操并不是很在意。


南门太守

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因为袁绍、刘备、曹操三个人的格局不同,袁绍、刘备输不起,而曹操则拿得起放得下。我们看得见的因素,往往不是决定事物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才是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刘备

刘备尽管是帝室之胄,但是却是苦孩子出身,属于标准的穷二代,他的父亲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权力和财富。因此刘备从幼年到成年,一直过着苦日子,东奔西走、寄人篱下,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最后才有了一点基业。

因此对于自己所获得的利益,他是十分看重的,毕竟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对于失去自己既得的一切,给刘备带来的打击就尤为严重,夷陵之战的失败,基本上消耗掉了蜀汉的家底。刘备内心的负罪感十分强烈,加上失去关、张的悲痛,对于他来讲无法承受。

袁绍

袁绍四世三公,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以说袁绍自幼就生长在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的贵族家庭。见惯了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权力金钱对他并不构成诱惑,而他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性格的。多谋无断、狂妄自大、心胸狭窄的个性,决定了他不能接受失败的打击。

对于这个官二代、富二代来讲,挫折是不能承受的痛,对于他来讲没有失败的概念。因此袁绍面对失败时才一蹶不振、吐血而死,在临死前也没有安排好后世,导致袁氏彻底沉沦。

曹操

曹操从小也没受过什么委屈,家里的条件虽然不能和袁氏的四世三公相比,但也属于高干子弟。但是曹操懂隐忍知进退,知道获得的不容易,也是道舍弃的道理。

他知道眼前的逆境只不过是暂时的,只要本着一颗初心不变,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成为失败者,因为他的内心就没有失败两个字。在他看来,所谓失败与成功,不过是达成最终目标前的一个过程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那是志得意满,有鲸吞天下之势,虽然打败了,反到是清醒了。而且,曹操精锐还在,随后击败马超,韩遂,荡平关中,拿下汉中,这就是题主说的活蹦乱跳。曹操之所以能放下赤壁之战的阴霾,关键是他的初心是消灭东吴抓二乔的梦想,虽然破灭了,无非是梦醒了。


(曹操)


但是,袁绍和刘备发动战争的心态和曹操不一样,这两位当时都带着满腔怒火,失去理性的。

袁绍。


(袁绍)

先说袁绍,袁绍和曹操关系本来还不错,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袁绍开始觉得没面子,这时心里就有火。曹操借汉帝之命,封袁绍为太尉,袁耻于曹操之下,拒绝了。后来发动官渡之战,田丰沮授左右劝,袁绍要么不听,要么生气,除了他本身刚愎的问题,也跟面对曹操不淡定,带着怒火有关。

所以,袁绍带着大军,精锐尽出,就是一场豪赌,况且整体实力在曹操之上。最后,官渡之战却打败了,名将精英或死或降,骄傲和愤怒的袁绍自然忧愤而死。

刘备。

发动夷陵之战的刘备,更是一场大豪赌。而且,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年被追着打的“小强”,已经是兵强马壮。

刘备一方面是有本钱了,一方面是对盟友背叛,关羽荆州皆失的熊熊怒火。刘备此时已经失去理智,无论赵云,诸葛亮,甚至东吴的诸葛瑾怎么劝都没有用了。结果就是夷陵之战的惨败,比袁绍的失败还过之而无不及。


(刘备托孤)

这场惨败也让愤怒的刘备清醒了,但从怒气满值到英雄之气全消,这样打击,没有几人受得了。

另外,袁绍临时前,还能指挥平叛。而诸葛亮直到休养生息了三年,才入南中平叛。可见,夷陵之战是多大的惨败。


大飞熊ヽ骑士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情况不一样,后果不一样。

袁绍经官渡之战,被曹操亲率五千骑兵斩杀袁绍的运粮大将淳于琼,危急之时袁绍不思救护粮草,妄想险中取胜,派大将张郃、高览突袭曹操大本营,结果曹洪等死命守住,等张郃等人得知淳于琼被打败,投降了曹操。袁军兵败如山倒,袁绍、袁谭弃军逃跑,仓惶渡过黄河。不久,袁绍发病吐血,到夏五月一命呜呼。



刘备是在夷陵之战后,在永安城报销的。赤壁大战起,刘备好不风光。先是孔明游说孙吴成功,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刘备在荆州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随后挥师入川,虽折了军师庞统,但毕竟降伏刘璋,荡平益州;随后又和曹操争夺汉中,又一次打败天下第一军阀曹操,老将黄忠还顺便干掉了曹操堂弟夏侯渊,革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刘皇叔正有模有样地当起了汉中王,称孤道寡和卖草鞋不可同日而语。谁知,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后,形势大变。关羽先水淹七军,诛先锋庞德、降大帅于禁。后遇老朋友名将徐晃,开始落败。东吴吕蒙又趁机偷袭,取了荆州,关羽走麦城兵败被杀。刘备失去荆州所有地盘、兵马,刘备倾全国之兵,进攻吴国。结果夷陵之战,刘备四海精锐、多年积蓄的粮草丧失殆尽。刘备逃往永安,卧床不起,后托孤给孔明。



袁绍、刘备气得一病不起,主要原因是几乎拼光了老本。袁绍官渡之战,纠集青、冀、幽、并四州主力,他的期望值很高,自以为打败曹操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结果把老本几乎拼光,想东山再起无异于白日作梦!

刘备夷陵之战,后果也十分严重。先是关羽失去荆州集团全部兵马、人口、地盘,后是夷陵,拼光了刘备的几乎一生积聚,刘备赚这点家底不容易了,当年闹革命,多次丢了老婆、儿子、女儿,现在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新生的蜀汉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中!他能不又气又羞吐了血?

而曹操赤壁失败,原因有多种说法:一是被火烧、二是爆发严重瘟疫,曹操手下官吏士兵死亡众多。要知道:曹操已占领天下十分之七,兵强马壮,据说赤壁之战中,伤亡的大都是刘琮的降兵降将,曹操根本不在乎这点小损失,财大气粗呗!



二、个人性格不一样。曹操诗人气质,心胸更为豁达。

袁绍三代四公,即便到了董卓乱汉,袁绍照样凭家族威望,连董卓也让他三分,成为军阀后,一路顺风顺水,他的耐挫力是三者中最弱的。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出生名为帝胄,实为底层,比袁绍耐挫力强一些。

曹操征战几十年,有胜有败,死里逃生寻常事:曹洪让马时、张邈偷袭时、吕布、马超都让他吃过苦头。更主要的他是大诗人,他有诗人的浪漫情结!你看主席,秋收起义一万起义军打得只剩下八百,照样在井岗山干得风生水起,辛苦攒了点家业,(到长征时全国红军三十万),到长征结束剩下四万多,继续干,八年打成百二十万,再三年消灭国民党军八百零七万,解放全中国!再说曹操已是超级大国的实际主宰者,赤壁这点损失还不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一碟?


苍茫大地顾炜斌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都是进攻者败。然而,他们的主人公从此都走向了人生的拐点。

在这三大战役中,最有意思的要数曹操,他既幸运而又不幸,别人一辈子都很难碰上这样的战役,而他一生中竟然碰到两次这样以少胜多而又关乎命运的战例。


官渡之战是弱势方的曹操和强势方的袁绍对决的。失败对于袁绍来说是不能接受的,首先是倾尽全力去战曹操,最后军队丧失殆尽,加上文臣武将反水,众叛亲离,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败于己手,大势已去。曹操和田丰都看出他性格的弱点,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导致他忧郁而死。

夷陵之战是在强势方的刘备和弱势方的陆逊之间对决的。出征东吴之时,蜀国很多人都极力反对。一则刘备刚刚称帝,国家刚刚经过连年战乱,南方少数民族的暴乱此起彼伏,百废待兴,强敌曹魏虎据在北,不宜对东吴用兵。但是这些意见丝毫改变不了刘备的想法,刘备力排众议,一意孤行,集全国之力对东吴用兵。兵败之后他知道自己把国家拖入了万劫难复之地,他惭愧地说:“我竟被陆逊打败,岂不是天意!”所以屯驻白帝城,实在是无颜再见蜀中父老。这对于暮年的刘备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遂一病不起。



赤壁之战是在强势方的曹操和弱势方的周瑜之间进行的。曹操轻易地收复荆州之后,又击溃刘备。携余威下江南。军队上下都有了骄傲的心理,被周瑜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曹操虽然败了,但是失败没有影响大局,对于他来说只是不能荡平江南,大不了回去重整旗鼓,还可以再来。所以留下了曹仁守卫襄阳和樊城,自己回北方开始励精图治去了。赤壁之战的失败对曹操来说影响不大,只要保住老命回去,就是胜利。最后他成功地回到北方,所以他高兴欢天喜地活蹦乱跳。



战争的失败,对于袁绍和刘备来说都是致命的,他们几乎倾其所有进行了一场关乎命运的决战。本来都是兵强马壮,优势巨大,可以说胜券在握的,可是战局的结果令他们都难以承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失败对曹操来说,只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