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哲學很難向西方推廣?

飲水先生

中國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也衍生了一些人生哲理,做人道理,比如 方圓之道。

方,是規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圓,是圓融,是老練,是處世之道.生

無方,做人沒規矩,便無約束;無圓,處理不圓滑,將不能自理.

為人處世,當方則方,該圓就圓.方外有圓,圓中有方,方圓相濟,人才會和諧自然.然

“方”是做人之本。我們從小在家庭、學校受的教育,就是做人要善良正直。

可當我們走上社會後卻發現世態炎涼,最初的純真在無情的現實前碰得粉碎。於是我們猶疑、彷徨,懷疑之前所接受的思想,

“做人方正”不是一種迂腐。

接著,老祖京提出要懂得“處世之圓”。

可什麼才是傳統文化真正的“圓”?

“圓滑”在字典裡解釋為“形容人善於敷衍討好,不負責任”。

但“圓滑”並不一定是貶義詞。

以《周易》來看,儒家是以“陽”面做人,那麼道家就是以“陰”面處世。

老子是主張用陰、用柔。但是,不要忘記,他和我們固有的文化,遠古的源流——陰陽五行與《易經》、諸子百家等,都是同一個源頭。陰與陽,是一體兩面,只是在用上,有正面與反面的不同而已。

換言之,無論儒家道家,還是什麼家,是方的、還是圓的,都要用活的,不用死的。

所謂用陰柔,即不用剛強,不是勉強而為。一件事物的成就,講究順勢而為的。

因此,他是用順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過去文字的表達,常用“陰”字來表達“順道”。

人自在方圓中,是老祖宗傳下教導我們人生的主題,說明人生的巧妙就在於方圓合一的道理.

方,是為人之本,做人不能失去了基本的準則,書中用做人要方的事例,講述了做人不能丟失應有的方正和根本的道理.然後,用大量的篇幅,從處世、人際、愛情、家庭、職場、商場以及人的心靈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強調了方圓結合用人生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華夏有5000年的歷史,我們以唯心主義講道德文化,處理事物;

而國外歷史較短,以唯物主義做人做事,處市場經濟。

國外人做事古板,嚴謹,不懂我們的圓滑,認為那是慮偽。

中國人同外國人為人處事在思想上不一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易,改變一國人的思想難!

現在隨道時間、世界的發展,中國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接受,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也會接受我的的思想吧!

我是小江怪是奇!歡迎轉發閱讀同關注哦!



小江怪是奇

你自己都沒有弄懂,怎麼推廣呢?你自己那麼鄙視自己,如何推廣呢?

中國只是沒有成系統的哲學,並不是沒有好的哲學。中國最成系統的哲學大概就是《道德經》了,它有一個核心論調,就是逆向思維。有點像相對論,有點像參照物位移關係。看到了善良是因為你的社會有罪惡,如果沒有罪惡,那看到善良也只是看到了日常。《道德經》作為一個相對系統的思維體系,確實也被西方引用學習。

然而《道德經》並非是唯一有價值的哲學,其實中國很多好的哲學只是一句話,但就憑一句話已經可算是大哲學了。很多人認識不到是因為沒有好好思考,沒有褪掉有色眼鏡去看待。你自己都不認識,如何推廣?

中國的大哲學,比如敬鬼神而遠之。我一直都說世俗是第一制度,沒有世俗社會基礎,什麼都免談。沒有世俗,哪來後來的西方文明?中東沒有世俗就算選舉了也會走向神棍,走向全面宗教化。歐洲文藝復興的本質就是迴歸世俗。敬鬼神而遠之,並沒有否定有神論,它還是一種度的哲學。真理幾乎都是在拿捏把握一個度,一般情形是不能極致化的。

天人合一,我估計只要聽見大家都會面面相覷,因為這個詞已經被用濫了。說天人合一的人自己搞不清楚,聽的人,尤其知識分子更是會嘲笑。因為不僅不懂,還不願意琢磨。其實天人合一的大哲學。人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孕育造就了你,你的每個細胞,甚至基因都是符合這個自然的。否則你根本生存不了。依據天人合一完全可以否定移居外星球這件事,因為沒有可能,你適應不了,環境改變,你的肉體無法天人合一。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些節奏、旋律有感覺,那就是天人合一,因為宇宙對於人有規律的節奏存在於你體內,當出現時它就會共振。黑人節奏感強是因為他祖先是叢林生活,跟野人一般,天人合一很多,自然就能有天生的節奏。黑人在那方面天人合一了,但在別的方面就不同了。是不是每個人百分百天人合一呢,肯定不是,但通過修煉可以高度接近天人合一。


國病

西方人十七十八世紀興起過“中國熱”,當時西方上流社會以瞭解中國文化為榮,以擁有中國元素的瓷器、繪畫等裝飾品為傲。

這股熱潮最初起始於十六世紀,利瑪竇翻譯了“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金尼閣翻譯了“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滿清代明之後,傳教士們繼續不斷來中國,翻譯中國文化,寫介紹中國文化的著作,如衛方濟的《中國哲學》、基爾契的的《中國》、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志》等。

這些著作掀起了歐洲文化人對中國的極大熱情,出現了一大批中國粉絲,著名的有伏爾泰、萊布尼茨、歌德等。

距離才能產生美,當西方人對中國一知半解朦朦朧朧的時候,是中國在西方聲望最高的時候。瞭解加深後,開始用西方人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哲學。

孟德斯鳩是西方最著名的社會學家之一,曾閱讀過大量關於中國的著作,如《中華帝國全志》、《耶穌會士書簡集》等,並和來自中國或去過中國的人進行廣泛交流對話。他就認為:

滿清是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

認為中國歷史上的政權普遍建立在國家對平民的各種恐嚇基礎上。

黑格爾倒沒有批判孔孟學說,只是瞧不起,認為檔次不高,是一些低層次的常識,當一個社會常識需要升高到官方學說的地步,可見這個社會有嚴重問題:

“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

出現這些批判是難免的,人們必然會對不同的學說加以比較。比較的結果就是,歐洲人從“中國熱”變成只有專業學者和少數愛好者才關心中國文化。


尋常味

這個問題裡有錯誤的說法,我先指出來:1,西方哲學並不比中國晚,如果我們說中國哲學始於孔子或現在爭議很大的老子,那麼古希臘的伊奧尼亞學派和愛菲斯學派都早於二者;2,中國哲學不是沒人推廣,國外漢學家研究中國文獻的學者很多。

現實中很多人喜歡引用外國哲學家的名言跟哲學無關,而是跟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自卑情結有關,有些人講話,如果你用純英文來討論問題,那這說明你是碩士或博士,是學術訓練的需要,但如果只是為了顯擺,一句話裡面夾兩三個英文或德文單詞,就很成問題了。

現代西方比較熱門的主要是儒家學說,其次是道家和名家學說,這裡面尤其是名家學說,西方和國內大多從知識論和邏輯學的角度進行探討,屬於現代學術的主流之一。可以說,這就是現狀,至少在哲學界和漢學界,西方不是沒有人研究中國古代文獻。前些日子美國的南樂山受邀來到國內在華師做了演講,還專門提到國內學界今後的方向,我覺得比較不錯。

他的建議是四個方向:形而上學、宇宙論、人性論和社會政治。當然,他認為中國的傳統是儒家式的,故只談儒家。他所謂的形而上學,指的是新的形而上學,而非被現代哲學激烈批判和捨棄的古代形而上學,宇宙論指的是現代科學方面的宇宙論,而不是古代哲學的宇宙論,人性論和社會政治方面是希望對西方政治制度和人性構建提出新的批評,來參與到實際的政治和生活領域裡面。

這四個方向都比較有建設性,但實行起來很困難:從科學宇宙論而言,西方哲學家也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從形而上學的角度看,南樂山給出的觀點符合現代學術的一種傾向,即對於“non-being”(非存在)的關注,最早或許出自於波普爾的提議,他說西方的傳統一直在關注“being”,那現在為什麼不去討論一下“non-being”呢?不過,這個“non-being”跟老子的“無”還不是一回事,南樂山的提議,仍舊是巴門尼德-高爾吉亞-柏拉圖那種思辨式的;人性論和社會政治方面,在當下的國內是很難有建設性可言的,因為敏感。

中國哲學真正難以推廣到西方,其實就在於南樂山所言——當代哲學還沒有太大進展。政治社會上我們受條件所限貢獻不出來力量,形而上學和宇宙論上我們沒有一個既是牛筆科學家且又立志跨專業到中國哲學上的人物——這一點我覺得就是做夢,西方哲學也沒有做到這一點,試問當代哪位科學大牛願意成為一個哲學家的?又或者我們捫心自問——我願意成為那個在哲學和科學上做出極大貢獻而不是靠耍嘴皮子要求別人來努力的第一人嗎?


肥嘟嘟的小不理

其一,我們要明確中國哲學的流派及其嬗變。

關於中國哲學,它確實不像西方,誕生了那麼多的哲學家,每個哲學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的理論,像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費爾巴哈、尼采、康德,等等,都是閃耀世界文明史的哲學大家。而中國的哲學大家在哪裡?從古代到近代,好像找不到一個專門從事哲學研究的名人,所以,中國的文化裡,哲學領域是缺乏系統總結與全面開掘的旗手的。

但是,這並不表明中國沒有哲學,事實上,中國哲學從先秦開始,就呈現出朝代更迭、鮮花次第的喜人景象。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文化學說異常繁榮,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強調仁、禮和中庸,這些核心思想,雖然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的個性,但有助於禮儀社會的建立,左右了中國人的心靈達兩千多年,至今不絕。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清靜無為”,有利於調節人與外界的衝突,追求內心的超脫與自由。

宋代的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固然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但對人性的壓抑更甚。

明代的王陽明就很了不起。他創立的陽明心學,強調“心即是理”,主張“知行合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清代的王夫之等人,在哲學上的貢獻也不小。


其二,我們要明白,中國哲學為什麼很難跨出國門。

中國哲學的根本在哪裡?我以為,就在一直尋求人與外界的和諧。其中的精華所在,就是中庸。用句俗話說,就是適可而止。這就要人控制自己的慾望,學會知足,學會謙讓,學會敬畏。中庸之道讓國人禮讓三分,知足常樂,讓國人左右逢源,逢凶化吉。

可是西方世界的哲學,根本在哪裡呢?我以為,在於渴望對外部世界的征服與佔有,並企圖獲得心靈的救贖。


比如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黑格爾,他的辯證法思想,對後來薩特的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黑格爾對自由主義和人的價值的肯定,為西方國家對世界的擴張與掠奪,提供了理論依據。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裡面的本能理論、人格理論、焦慮理論,都是試圖為人的種種不合理的行為找出其合理性,為世上有罪的人正名。

由上可知,東西方兩個不同世界的哲學思想,是迥然不同的兩個系統,融合的難度極大。中國哲學,誕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浸潤了中國人的性情與民族特色,是直來直去急功近利的西方人所難以理解並接受的。


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交往與文化交流的深入,隨著各國人民的接觸越來越頻繁,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復興,古老的東方哲學一定會走出國門,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因為,任何一個民族,都渴望人與世界的和諧,渴望人自己內心的寧靜。


月牙島主1

我們祖先所創立的哲學體系確實很強大,雖然有很多的人在研究,但推廣卻很少,甚至有的被蒙上迷信的陰影。我接觸過一些研究易經的人,從笑而不語到感興趣,從驚訝到佩服,原來我們祖先留下的被我們稱之為封建迷信的東西,有很多是真實有效的,也不可否認有些確實用現代的科學無法解釋。而這些寶貴的知識財產,卻只在少數的人圈中流行,並被一些人當作了賺錢的工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中國發明的八卦計數法,被國外運用在計算機上,以二進制的計算體系就是以中國的八卦計算理論而來,為什麼在中國沒有很好的發展,在國外確被很好的運用

中國古代發明的火藥,指南針等引領世界潮流的東西,但是在中國確沒有很好的利用,外國掌握後加以改進,反過頭來欺負我們

中國古代利用人的心理創造的哲學理論,在中國視為迷信,在國外確發展成為心理學,我們反過來還在學習人家的心理學,有幾個人知道,現在西方的心理學基礎理論就是運用的中國古代的哲學理論。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傳統哲學文化和思維方式,確實是存在很大很大的缺陷!所以中國曾經在科技上遙遙領先於西方,卻被西方趕超。

這個缺陷在哪裡呢?中國人古代科技發展乃至哲學發展走了一條歪路,我們自己放棄了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引導實踐這麼個螺旋上升的道路,選擇了實踐到理論,但是理論如果和實踐不符,那麼就放棄實踐這種縮頭烏龜做法,於是我們幾千年來的實用科技領先就沒有誕生出科學的理論,而一旦失去尋找科學理論的動力,技術的進步自然也就陷入停滯乃至倒退。

比如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中醫的發展,中醫很早以前,在三國時期就已經發展到了使用麻醉藥和外科手術的高度,這時候中醫的技術水平是碾壓世界任何國家民族的,然而我們卻很遺憾的看到,這麼領先的東西,特麼居然失傳了!而且失傳之後上千年,中醫也就滿足於口口相傳關雲長刮骨療毒這個故事,就沒想過要重新把這技術給撿起來! 這是為什麼?

答案其實很殘酷,因為外科手術是和中醫傳統五行理論相牴觸的!外科手術再繼續發展下去,就應該是現代解刨學、生理學這些東西了,而這些東西一旦出來,什麼經脈理論還如何存在?於是中醫就選擇了放棄技術進步和科學探索,縮回去繼續搞自己的偽科學理論去了。

這裡面有太多太多的遺憾,做為國人,在驕傲的同時必須反思了。


巍嶽欽禹

西方哲學比中國哲學低一個檔次。他們的哲學只是停在矛盾或叫做陰陽的雙方上的思辨和邏輯推理。孔子和老子的哲學早就跳出了這個圈外。不要認為帶有邏輯和推理的就是哲學,一個錯誤的認識論,無論怎樣推理,都是一個悖論。

比如黑格爾的對立統一,全世界共認他是哲學集大成者,然而,稍有一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矛盾的雙方,也就是陰陽的雙方怎麼能對立,又怎麼能統一呢?父母能對立嗎?,心物能統一嗎?看看老子是這樣說的: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孔子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你千萬不要把道比做陰陽。那樣你就又回到了西方哲學的認識論上。在兩點上的推論,只能推出我正確你錯誤的鬥爭。而老子的無爭就是讓人們去掉這種鬥爭。鬥爭實際上就是強者對弱者的凌辱。其根基是動物的狼性規則。

大名鼎鼎的相對論被認為是科學的里程碑。其實它的原理也是建立在兩點論上的推理計算。推出宇宙大爆炸和時空彎曲也就理所當然了,難怪愛因斯坦後來喜愛神學。

其實邏輯推理方面的專著,歷史上也是有的,公孫龍子的白馬非馬?可惜也是一種悖論,馬的悖論克住了我們的思想。

在西方認識論成為霸權哲學的現在,中國哲學要衝出國門,在世界哲學領域有我們的話語權。我們必須明確,現在我們的認識論必須轉到中國傳統文化上來。如果仍寄於兩點的邏輯推理悖論上,我們真的對不起宗宗。


東方白林

哲學思想說白了其實就是個詭辯思想,就是一種辯論學。但是哲學有它的脈絡和根莖。西方的哲學是建立在神性基礎上的理論學說,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等。而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後來的近代哲學也是根植於道家思想上的理論而來的。而道家思想、道派是在皇帝時期就大盛其道,是人神同在時期,一直到商周時期都是最鼎盛的道家主導時期。以後就逐漸衰落,直到明朝中後期徹底衰敗了。雖然衰敗了但它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根,還有點神性在裡面。現代的哲學思想已經沒有了神性,有的是政治因素色彩很濃因素摻雜拼湊起來的一種詭辯論,缺乏普世的內涵,不容易被人接受。說到底其實還是唯心論與唯物論的辯論,誰更能使人接受。西方國家的人多數是有宗教信仰的,對有神論很認同所以很難接受唯物論,也就很難接受唯物辯證法的哲學理論。


迴歸896

話說一個唯心主義、一個唯物主義!一個崇尚精神文明(包容性),一個崇尚物質文明(自私性)!兩兩相對的文明!你讓崇尚物質文明的西方,如何能打破長久以來建立的規則,推翻自己的一切,而去接受與己相悖的文明呢?又因物質文明的自私性質,也決定其無法接受融入其他文明的事實!真相是,只有崇尚精神文明的中國能包容、接受西方的物質文明!俗語有云“無中生有”,這是老祖宗告訴我們的至理、真相!代表物質文明的“有”,是來自於代表精神文明的“無”!也就是說,物質文明註定被精神文明融合,從而主宰!(如今社會諸般的混亂無常的現象,也是因在近代始入的西方物質文明猛烈衝擊下而造就的亂相,不可否認的是,避免不了的初始混亂!不過,相信,在接受第一波浪潮時的措手不及之後,定會逐漸趨於平靜,迎來改觀!中國會很好的融合這兩種文明的!)


悟在吾心

從1840年之後,我們一直在向西方學習,所以我們中國的固有文化,反而慢慢的淡化了甚至不為人知。可能

小朋友知道愛因斯坦與三張小板凳的故事,但不一定會知道孔融讓梨。這是一個比較可悲的,這就是俗稱的香蕉人,外黃內白。這還是當年新加坡和香港,這兩個亞洲四小龍在互相比對的時候出現的一個名詞。

提問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是錯誤的,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有一個著作叫做道德經,它是僅次於聖經在世界上被傳譯最廣的。它的作者就是咱們的老子。

中國並不是沒有文化輸出,只是中國引進了太多的西方文明,所以使得受教育者不自覺的感到自己固有文化好像非常的弱小,事實上並不是我們的文化弱小,而是基本上對我們自己的中華文明不太瞭解,所以

現在才提出了文化復興這個概念。

現在最要緊的事情不是談文化輸出,而是讓本國的人儘快的瞭解自己本國的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而不是文化自卑。你對中華文化了解的越多,你就會越覺得中華了不起。這就是文化自信。

該重新熟悉祖宗的時候到了,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