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長者88歲,仍在工作!11位教授獲首屆“華西終身教授”榮譽


6月6日下午,首屆“華西終身教授”頒獎大會舉行。胡廷澤、閔鵬秋等11位華西教授獲得“華西終身教授”榮譽。

最年長者88歲,仍在工作!11位教授獲首屆“華西終身教授”榮譽

最年長者88歲,仍在工作!11位教授獲首屆“華西終身教授”榮譽

胡廷澤教授(右二)

胡廷澤:當醫生必須要鍛鍊,身體要好,你身體不好,有些六七十歲就不行了,眼睛不好了,耳朵不好了。耳朵不好,有的醫生病人給他講半天他不知道講什麼,所以必須要身體好。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工作,健康是第一的,沒了健康,一切都沒了。

最年長者88歲,仍在工作!11位教授獲首屆“華西終身教授”榮譽

黃明生教授(右二)

今年86歲的黃明生教授如今也仍會查房、看門診。在黃教授看來,“終身教授”的稱號既是榮譽,也是激勵。

黃明生:我自己覺得,既然你從事了這個職業,那就是說“生命不息,衝鋒不止”,就像我們這麼大年紀我們還是能幹。既然你搞了這一科,那你就要鑽研,就要有成績。

作為“華西終身教授”,今後,他們將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持續關注本學科國際、國內發展最新動向,為學科重點發展方向提供建議,指導學科發展;積極培養人才,指導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11位“華西終身教授”名單及簡介:

胡廷澤:

發表醫學科研論文200餘篇,含多篇SCI。主編出版了《現代小兒外科手術學》,是《小兒胸部外科學》主編之一,其餘參編十餘部專業書。“漏斗胸的病理生理及手術研究”及“小兒胃食管返流”均多次獲省市一、二、三等科技進步獎。其中漏斗胸的研究還被選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並獲證書。

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及證書;被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聘為“終身教授”;獲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終身成就獎”;經中華醫學會批准,全國小兒胸心學組授予:“小兒胸心外科終身成就獎”。

閔鵬秋:

1955年7月四川醫學院畢業留院工作至今。於1997-2001年擔任中華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兼腹部放射學專業委員會(當時曾稱學組)第二屆主任委員。作為負責人,1988-2002年,在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先後對國際腹部放射學界關於腹膜腔及腹膜後間隙放射解剖學中存在的爭議及熱點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發表論文160餘篇,參加專著教材章節編寫16冊,主編2冊。

在國內率先開展並推廣腹膜腔及腹膜後間隙放射學診斷這一亞學科,提高了該領域疾病放射學診斷水平,對我國腹部放射學事業的發展,尤其在腹部放射解剖學亞專業在我國的引進、創立、推動、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先驅者、引領者、促進者的重要作用,是我國放射學界公認的腹部放射學資深專家。

黃明生:

1993年黃教授被國家教委聘為博士生導師。直至2007年黃教授從教50週年時,黃教授已培養碩士生8名、博士生9名。由於黃教授是麻醉品專家委員會委員,其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大多從事藥物依賴方面研究,較為突出的一名研究生系國內最早研究興奮劑的學者,其“冰毒”甲基苯丙胺曾獲得兩項國家專利,並受邀出席了多次國際會議。另一名研究生關於海洛因基礎研究曾獲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文彬:

李秀鈞:

1961年6月畢業於四川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留院工作至今。1993年為國務院第5批博士導師。同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在國內外,首次從環境因素誘導肥胖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證明胰島素α細胞存在胰島素抵抗,同時證明2型糖尿病胰島α、β細胞胰島素抵抗及外周胰島素抵抗並存。首次提出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一元論”的學說。1993年創建我院內分泌學科博士點,為國務院第五批博士點和博士生導師,為我院大內科第2博士點。培養博士生17名、碩士生26名。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20餘篇。主、參編專著39本。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次獲省科技進步獎。 2009年獲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傑出貢獻獎,2013年獲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第二屆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四川省衛生和計生委醫療終身成就獎。

楊宇如:

已培養碩士14人、博士研究生24人。先後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或參與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主持和參與全國及部、省級有關泌尿系腫瘤、腎移植及男性生殖等方面科研課題十餘項,曾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雷秉鈞:

在學院/院從事傳染病領域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50餘年,為我院傳染病學學科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全國感染病學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作為全國知名的傳染病學專家,參與組織了我省乃至全國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鉤體病的防治獲衛生部科技一等獎。多次獲得國家級及省級表彰。從1985年始參加我國臨床流行病學的推廣及教育工作,並先後獲得四川省及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感染病學手冊,參編傳染病學統編教材及參考書。先後參加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等8項重點課題研究,並獲得多項國家級及省級獎項。先後發表論文50餘篇。

嚴律南:

獲多項國家級課題並取得大量科研成果: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十一五、十二五課題、臨床學科重點建設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研究。陸續共承擔了國家和省級課題共計69項。5. 發表SCI論文150餘篇,川大B級期刊論文9篇,最高影響因子達12分,主編出版了英文版"肝臟外科手術技術"等五本專著。培養博士碩士共100餘名。2003年四川省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四川省五一勞動模範、四川省醫療衛生終生成就獎。

張肇達:

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被國務院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衛生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匡安仁:

1984年華西醫科大學畢業後留院,作為第一研究方向第一學術帶頭人申請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是國內4個重點學科中唯一由核醫學牽頭的重點學科。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核醫學》第一版、第二版。作為副主編或編委參與10多部教材編寫。作為編委參與2010版及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編寫。《核醫學診療指南》常務副主編,《核醫學操作規範》副主編。獲國家自然基金科研項目8項。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4篇B級刊物發表。作為主研獲得科研成果省部級一等獎2項、2等將4項、3等獎2項。

裴福興:

主編人民衛生出版器官系統整合教材《骨骼運動系統疾病與損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教材《骨外科學》。主編專著7本,主譯專著4本,發表論文400多篇,SCI76篇,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個,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1個,主持申報科室成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骨科學》和衛計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歷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七、八、九屆三屆副主任委員和關節外科學組組長。


關注我們

關注四川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 FM98.1 / FM10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