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四招識破非法集資

當前資金市場供需矛盾較突出的情況下,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吸納社會資金,編造一些所謂的“投資機會”,而廣大群眾一邊面對的是“高額回報”的利誘,一邊則是判斷非法集資的把握力不夠,有沒有明確且直接的判斷方法可以有效識破非法集資呢?為了給市民提供路徑能夠及時防範非法集資犯罪,警方提醒四招可簡單辨別非法集資。

第一招:核實吸收資金業務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公眾可通過政府網站和工商等部門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准的合法的機構或公司,是不是可以吸收存款、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理財產品,如果不具備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貸款業務的主體資格,就涉嫌非法集資。如各類“投資公司”、“投資諮詢公司”、“擔保公司”、“經紀公司”、“拍賣公司”、“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這些公司國家法規政策明令嚴禁吸收公眾存款,它們就不具備吸收存款的主體資格。至於以“預售房”、“好項目”等為名吸收存款的公司,就更不具備主體資格。廣大群眾如果把錢存進這些公司,其利益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和損失自行承擔。

第二招:看回報是否過高

面對形形色色的投資品,廣大群眾判斷到底是不是非法集資,其中重要的標準之一是看其承諾的回報是否過高。最簡單的方法是對照不同時期的銀行存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利率。目前,正規金融機構銷售的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其年收益也不會超過10%,如果企業或個人未經權力機構批准以超過10%的年收益吸收存款,就有非法集資的嫌疑。事實證明,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內蒙古鄂爾多斯石小紅、包頭金利斌非法集資案,其承諾回報都在30%以上。按照我國相關規定,超過國家規定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護,可作為判斷回報是否過高的參考。廣大投資者和居民一定要增強分辨能力,不要被所謂的高回報所矇蔽,要理性投資,避免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錢受到損失。

第三招:看是否陽光操作

通過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註冊的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等。如果主體身份不合法、不真實,則有欺詐嫌疑。非法集資往往具有隱蔽性,其主要方法是通過親戚朋友互相介紹,再發展下線,形成一個吸收存款的網絡,吸收存款行為不敢公開,沒有簽訂正規的或經過公證的合同和憑據,其存款一開始按承諾返利,其後不履行承諾。或編制所謂“好項目”在地下操作,不敢在市面上公開出售,讓一些群眾的財富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損失。廣大市民投資理財一定要堅持陽光操作,購買那些在市場上公開發售的理財產品,千萬不可參與“黑市交易”。

第四招:瞭解投資的資金去向

正規的投資項目都清楚地說明吸收資金的用途,投資者也能夠了解自身的錢投出去到底幹了什麼。而非法集資吸收的資金,存入資金者很難知道其投資的錢幹了什麼,不知去向,在朦朧中就中了高回報的圈套。所以廣大市民在選擇投資時,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仔細商量、審慎決策,防止成為其發展下線的目標,不要盲目聽從。

簡單四招識破非法集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