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奶茶刘若英所执导的青春爱情文艺片《后来的我们》,加入十亿级票房俱乐部,笔者在之前文章中也讲过,笔者也是奶茶十多年的歌迷,但是,对于奶茶的导演处女作,笔者也确实不敢恭维,因为笔者觉得这部影片无太多令人惊喜的地方,让人难免有些失望。在笔者看来,若是论青春爱情文艺片的正确拍摄方式,那部于六七年前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想必各位也非常认可。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唯美的電影畫面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由九把刀所执导,其本人就是影片故事的原型,相当于把自己的青春爱情往事搬上了大荧幕。这部青春爱情文艺片的大红大紫是全方位的,是多角度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一、票房方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在台湾本地拿下一亿多票房,成为台湾年度票房冠军;在香港上映后,《那些年》更是打破「双周一成」的票房神话,豪取六千多万票房,登顶香港票房史上冠军,直到几年后《寒战2》上映时这一记录才被打破;在内地上映后,《那些年》也拿下七千多万票房,成为当时台湾电影在大陆的最高票房作品。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電影經典橋段

二、口碑方面,《那些年》几乎获得两岸三地一致认可,豆瓣评分至今还高居8.1分,一部青春爱情文艺片能够让两岸三地观众都为之喝彩,这成绩着实优秀!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經典劇照

三、获奖方面,《那些年》得到金马奖与金像奖青睐,入围多个奖项提名,并收获其中部分奖项。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四、电影《那些年》让更多人认识了九把刀、柯震东、陈妍希等艺人,主题曲《那些年》更是成为传唱度超高的电影主题曲,并捧红了演唱该歌曲的歌手胡夏。而陈妍希在影片中所塑造的「沈佳宜」一角,更是成为了广大宅男心中的「女神」!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宅男女神「沈佳宜」

五、片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样的语言格式,被广大网友「玩坏」,分别以「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火锅」「那些年,我们一起游过的景区」等类似方式作为一种时髦语言而流行,可见该片的影响力。


笔者记得,曾有专业的影评人这样评价过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一部跨年的话题电影,票房成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青春爱情的巨大感召力,个体化的情感书写就像传染病,虽然每个人都病的不轻,但依然甘心被传染。作为青春片,该片摒弃了台湾青春电影过于浓烈的本土气息和边缘色彩,影片所专注的始终是具有共通性的青春情感。无论是热血兄弟还是青春初恋,所指向的都是对青春的膜拜和赞美,那些青春朦胧的爱恋、感伤和困惑,单纯而直接地点缀其中,没有刀光相向的残酷物语,有的是小清新里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像影片里的沈佳宜那样单纯向上。不过完全将影片归为“小清新”的行列显然有失偏颇,柯景腾们时常脱口而出的“污言秽语”,勃起、四脚兽、六脚兽以及课堂打飞机、集体看爱情动作片等等明显具有性色彩的名讳和场景充斥其中,在一向讲求清新风格的青春片里,这些标准的重口味场景可谓凶猛异常。但是,恰恰是对重口味的自信且合理地运用,才使影片脱离了单纯温情催泪的清新,这完全是自信爆棚的九把刀才敢做的事情。小清新与重口味完美结合在一起,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观众既为小清新所感动,也为重口味会心一笑,两者的结合,共同导向温暖的记忆,引发的青春感怀。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電影海報

《那些年》在内地上映时,因为某电总局各种龟腚的缘故,而被删减了将近五分钟,成为了「阉割版」的《那些年》,这些被删减的情节恰好是本片的精华和亮点所在,所以,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看完整版的!

论国产青春爱情文艺片的里程碑作品:火遍两岸三地的《那些年》!

經典劇照

这样一部在糅合了青春、爱情、校园、喜剧等元素基础上的电影,又加入了一些重口味的情节、不可描述的画面以及催泪感人的桥段,关键是这所有的东西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这就注定了该片会取得成功。当然,在内地目前的电影生态情形下,想要拍出一部这样高水准的青春爱情文艺片,是相当困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