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顛覆你我認知的史書

我們小時候是不是都聽說過,上古時候,帝堯因為大禹治水有功,把帝位禪讓給了禹;伊尹是賢相等等上古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這都是假的,你的三觀是不是都給毀了?今天,不才就來毀一毀大家的三觀,跟大家分享一本毀三觀的史書《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顛覆你我認知的史書

竹書紀年的現世,就有故事性,它不像其他一些史書是代代相傳的,它是盜墓給挖出來的!根據《晉書》記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準(音 Fǒu Biāo )的汲郡人盜墓,得到墓冢的竹簡數十車,皆以古文(比當時通用的文字還要古的戰國文字,或說“蝌蚪文”,或說“古文”,或說“小篆”,不一而足)記載,史稱“汲冢書”。這個被盜的墓也是大有來頭的,。墓主人是戰國七雄裡魏國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也就是說這批竹簡躲過了著名的秦始皇焚書行動啊!當時晉武帝讓中書監荀勗(潁川荀氏子弟,荀攸是他叔輩,荀彧是他祖輩,讀三國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家的分量)﹑中書令和嶠(曹魏太常和洽之孫。吏部尚書和逌之子不熟不要緊,總之名門子弟就好)奉命將散亂的竹簡排定次序,並用當時通用的文字考訂釋文。等翻譯出來,一幫子人有點懵,為什麼?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頗為特異,與傳統的正史記載不同,與漢儒董仲舒以來宣揚的價值觀大有不同。引述如下: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五帝紀,關於舜的記載。

“伊尹放太甲於桐,尹乃自立,暨及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殷紀,伊尹流放太甲在桐帝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來殺害。

簡直是毀了大禹和伊尹的聖賢形象有沒有?不是禪讓,是強行篡位;沒有太甲悔過自新的故事,只有強臣欺幼主被反殺!這讓儒生們怎麼編?“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尚書·商書·太甲》這話都是假的?晴天霹靂啊。

《竹書紀年》顛覆你我認知的史書

荀勖和和嶠的譯本稱為初釋本,後來永嘉年間秘書丞衛恆佐著作郎束皙考正竹,簡稱“衛束本”。

永嘉之亂,竹書紀年的竹簡亡佚,而初釋本、考正本傳世。歷經安史之亂、五代十國,初釋本、考正本漸漸散佚無存。宋代目錄書,諸如《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已不加著錄。現今流傳的只是後來考證出來的東西,我們所知道的,也許只是考證者想讓我們知道的,更多的內容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要說古代讀書人最愛的就是書,為什麼在宋代就沒了?我想,這與宋代的儒生們功不可沒。大家都知道,從漢代董仲舒開始,儒家為了迎合統治者,在自己的著作和對孔子孟子等先賢著作的釋義裡增加了許多利於帝王統治的內容,如果說他們宣揚的禮義、宣揚的聖賢楷模在真實的歷史上是另一番相反作為,他們的學說根本就被動搖了!所以他們乾脆就把這不和自己思想的內容給弄沒。就像當年孔子誅少正卯一樣抹殺掉!

我估計,說到這些就有人會罵我了。但是儒家的儒生們在歷史上怎麼對待意見不一樣的對手的,很多明白人都是知道的,肉體抹殺、思想抹黑等等,好比真實的武大郎,給幾個儒生給醜化了數百年。當然,儒家的仁善思想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好思想,只不過儒生自己能不能做到是另一碼事了。

最後,大家對這個數感興趣的可以上網查證一下,現在的網絡還是很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