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有一比的詩

歷史的邊緣,遺忘的民間,關注聊史補丁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有一比的詩

獨坐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暖風燻細草,涼月照晴沙。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這首詩的詩題為《獨坐》,意境極為幽靜、寂美,然而既不是出自詩人輩出的唐代,也不是出自詞人盛行的宋代,而是出自明代一位哲學家李贄之手。

李贄,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別號有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後來棄官不做,寄寓於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慕名而來者多達千人。李贄是明末著名的“異端”思想家,他自己也以“異端”自居,公然向封建正統思想發起猛烈攻擊。後來為了避免家人(家族)的糾纏,不僅棄官不做,還拋開了妻子兒女,獨自隱居在山林中,靠一些官員的饋贈生活。最終被人誣陷,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被捕入獄。在獄中,以剃髮為名,奪下理髮師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有一比的詩

李贄

特立獨行的李贄,在生活中是一個很善於觀察生活的人,而且細膩入微。就《獨坐》這首詩而言,精準地表達了晚年過著半隱生活的李贄的生活狀態。詩中隱隱透露著李贄“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寂寞,內含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無限感慨。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運用青白眼的典故,表達了有客到來時的喜悅,李贄眼中的客,得是和他理念一致,能深入交談的人,顯然為數不多。有這樣的來客必欣喜不已,故曰“開青眼”。若無這樣的人來訪,就只能寂寥獨自問“落花”了。所以從“問落花”就可以看出他大多數的時候是多麼的孤獨寂寥。落花歷來給人歲月飄零,時光飛逝之感,故也含有感嘆時光易老的傷感落寞。

“暖風燻細草,涼月照晴沙”:短短10個字,濃縮了早晚的更替和四季的變化。春天有暖風,秋季有涼月。可以看出作者終日獨坐觀四季變化的情景,把主管感覺融入客觀事物之中,細膩、輕柔的筆觸,描繪了山間淡雅平靜的氛圍,看似心境平和,但以李贄的為人,更多的是無奈和獨守。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客居他鄉久了,就有了不真實的感覺,如同夢裡回到家中。唯有共同語言的朋友來了,方能一抒胸懷,從而暫時放下久客他鄉的愁緒。這裡運用了反襯手法,這裡的客即是首聯的客,也是所謂的朋。變換之間見出文勢起伏之感。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有一比的詩

晚霞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一天的時光就在遐思冥想中悄悄地溜走了,想起該回去了,收拾琴和書的時候,不經意回頭看見了天邊絢麗無比的晚霞,讓人深深陶醉其間。但這晚霞再美,只有自己獨自欣賞,無人可分享,那是多麼的寂寞寥落呀。此兩句寫得極妙,琴以娛情,書以勵志,古人攜琴帶簫是一種高雅的時尚,常有攜帶書童出遊,故攜琴帶書也不是難事。這種風氣在明代以後更甚。在這裡,隨著一天的結束,詩句也順勢收尾,恰到好處。晚霞隨著夕陽,也將漸漸消逝,其中既有美,也有傷感,還有冉冉落下的夕陽也讓人一望無際,回味無窮。當然,這兩句的意境和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有區別的。陶詩更突出閒適自在,而李詩更突出寂寥落寞。不過,都寫出了一種幽美的意境,這一點上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