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8年高考数学?给2019年高考生又有何种启发?

如何看待2018年高考数学?给2019年高考生又有何种启发?

​2018年高考数学已经落下帷幕,但大家对高考数学的讨论却越来越热烈。各路高手对全国各地的数学试题进行全方位解答,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层出不穷,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不过,我们关注一场考试,特别像高考数学这么重要的考试,不能仅仅只关心解题方法,而要学会从题型分布看到命题老师的出题思路,从高考数学看到数学教育的方向等。如在一卷当中的概率题,命题思路比较新颖,一些平时数学学习只关注解题的考生,就无从下手,无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通过对数学试题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高考数学试卷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命题,不仅仅只是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学科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等,难度适中见新意,同时兼顾梯度。

如一些地区的高考数学题,渗透了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让大家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对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应用能力等提出挑战。

像在北京卷中,考查到了我国明代朱载堉对十二平均律的重要贡献,不仅仅加深大家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更让考生感受到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引发一股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学习热潮。

如何看待2018年高考数学?给2019年高考生又有何种启发?

基于这些“共性”,我们可以得出今年高考数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础和能力题搭配合理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同时突出能力立意,试卷结构稳定。对于基础题部分,考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训练到,基本上逃不出五指山。

能力题一般集中在数学的主干知识上面,如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内容。这些相关题型,都是大家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重点解决对象。

二、平稳中凸显创新,稳定中带新意

高考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分值等分配上,与往年相比区别不大。不过,一些题型关注考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程度,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等。

这些创新题型,题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同时“创新”不落俗套,题目不偏不怪等,回归到数学的本质,如体现了数学学科重视思维逻辑的特点。

如在高考数学试卷当中,一些题目需要考生用到归纳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形结合、综合法、等价转化、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看待2018年高考数学?给2019年高考生又有何种启发?

三、高考数学对我们平时的数学教育有何种启发

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创新”,区别就在于力度的大小,但这代表一种趋势,给我们的数学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要求数学教育真正的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

现在的高考数学已经远离那种偏题、怪题,特别是那种没有思想方法价值,只有一堆过于复杂和繁琐运算的题目,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对考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如用思维量来代替运算量,凸显出注重考查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高考数学加强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探索能力等考查,这与国家新的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综合今年高考数学以上这些特点,对我们的数学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家除了要掌握好扎实的基础,更要提高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努力学习数学文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