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考生高考前的焦虑,该如何复习?

家长和考生高考前的焦虑,该如何复习?

2018年高考即将到来,给考生准备复习的时间也就这么几天而已,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如何做好科学合理的复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到考试前的最后几天,其实是考生最迷茫的时刻,很多人突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特别是像高考数学的复习,一些人觉得要多做题、多刷题,而有些人觉得应该回归课本等。

不管哪种心态,其实都透露出家长和考生紧张的高考复习压力,此时,面对这些“高考综合症”,我们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乱”。如何把握好宝贵的考前复习时间,不仅仅只是做题解题那么简单,而是要及时回归课本,以模拟试卷为主线,进行查漏补缺等复习工作。

高考表面上是对高中三年学习成果的检测,实则是对小学、初中、高中共十二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因此高考即将来临,也就这么几天时间,考生再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刷题,追求解题的新鲜感,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为什么要以模拟试卷为主线呢?

在高三这一年,我们的考生都做了大量的模拟试卷,而这些模拟卷中有很多都是精品,甚至一些模拟试卷都是往年高考命题老师出的试卷。这些命题老师对高考有深厚的研究经验,对各地高考的动向、命题意图等都了解的比较透彻,因此,这些模拟试卷都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家长和考生高考前的焦虑,该如何复习?

同时,在模拟试卷中存在着一些错题,这些错题都集中体现考生在某一块知识上的薄弱或学习问题。经常错的题目就是你的学习重点,在模拟试卷经常出现的题型就是考试重点。

此时,考生更需要把这些错题重新多做几遍,在“重做”的过程中,分析分析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会想错了?现在会做了没?解题方法掌握好了没等。当考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错在哪,然后掌握好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你才能保证下次不会再错。

经过模拟卷的“错题重温”,考生都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计算失误、审题不仔细、基础知识不扎实、方法技巧不熟练等多种原因,如果是你对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坚定造成的解题失分,那么就需要考生及时回归课本,把其中的知识概念及时弄清楚,甚至要把这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其他知识也要复习巩固。

考生通过模拟卷的纠错工作,再结合课本,努力把自身的“漏洞”补上,把“做错”变成“做对”,成绩自然就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就有了保证。

家长和考生高考前的焦虑,该如何复习?

高水平的考生,并不是比其他人做更多的题目,而是思维水平得到更深的训练。思维水平的高低,跟一个人做多少题目是没有关系,取决于一个人解题的质量,如是否会解题反思、提炼方法等,做到解一题会一类等等。我们强调考前复习,以模拟考试为主线,回归课本,意图也就是让考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训练,不断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等。

相比盲目的复习,考生更需要知道自己哪里不会,通过错题纠正,再想想自己在某一块知识上是否存在着不懂的地方等,这样你再去看书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考生针对最后几天的冲刺复习,一定要以模拟试卷为主线,回归课本,整理好自己的知识脉络,查漏补缺,针对性的做一些习题,保持信心,这样你的考前复习就一定会取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