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 打造龍江最具活力增長極最具潛力創新高地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哈爾濱,松花江北岸。

2015年12月16日,播下一粒“希望”的火種;兩年半以後,一擎“耀眼”的火炬熠熠生輝——

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區街一體化”改革試點,原區級1771項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類行政權力中的1073項以及公共服務事項39項一次性下放街道;

入區世界500強企業36家,上市企業49家,國家級產業基地19個,各類研發機構215個,23所高等院校、9個國家和省市人才基地,42個專業科技孵化器,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5戶,佔全省近一半;

在全省率先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外商投資准入、商事登記、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收窄政府審批範圍;

在全省率先推出戶籍制度改革,最大幅度放寬落戶條件,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

對俄經貿、金融、文化、科技等合作全面展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入駐中俄合作企業21家,中俄金融聯盟加盟金融機構68家,成立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

敢想敢幹勇於創新,先行先試有所作為。哈爾濱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實現“三區一極”為目標,書寫了多個“率先”,集聚了振興發展的全新動能。

2018年6月7日,當紅綢從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的牌匾上輕輕揭下,哈爾濱新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翻開新的一頁,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打造成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範區和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區——哈爾濱新區,向未來致敬,向精彩進發。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龍崗區與松北區舉行合作簽約儀式。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哈爾濱科技創新城一瞥。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創新創業廣場。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哈爾濱大劇院。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哈爾濱國際科技商務平臺。

先行先试 打造龙江最具活力增长极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行政服務大廳。

先行先試

強化“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簡政放權

■行政許可事項由109項減少到96項

■1073項行政權力和3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街道

創新體制

■黨政工作部門由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

■將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進行整合

優化服務

■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86個工作日壓縮到18個

■83個審批事項有15個實現“不見面審批”,33個實現“最多跑一次”

在“簡政放權”方面一是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2017年松北區行政許可事項由109項減少到96項。二是進一步下放事權。實施了“區街一體化”改革,將原區級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類1073項行政權力,以及3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街道,將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兩支執法隊伍、119名執法人員交由街道管理,同步向街道下放人權財權,人由街管、費隨事走。

在“創新管理體制”方面

一是實施了“政區合一”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3個國家級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與所在行政區區委、區政府合署辦公;對黨政工作部門進行大幅整合,撤併職能相近、配置重疊部門。整合後,3個行政區(開發區)黨政工作部門由原來的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二是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外商投資准入、商事登記、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收窄政府審批範圍。2017年1月1日在松北區率先實行,3月1日在其他兩個片區全面鋪開。將負面清單嵌入省工商審批系統,實現關鍵詞自動比對,對負面清單禁止或限制准入的項目自動提示告知,不在負面清單內的項目直接辦理。國務院“放管服”督察組對新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三是進行了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將建設、規劃、市政、房產等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進行整合,由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集中行使,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

在“優化服務”方面一是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

。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分散在7個部門、業務關聯度大、發生頻率高的47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統一劃轉、實行集中審批,並全面承接省政府下放的行政許可事項。通過實行“一個部門承擔多部門職責、一個崗位審批多崗位事項、一次現場完成多專業勘驗”,投資建設事項實現了“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86個工作日壓縮到18個。二是進一步改進審批模式。要求行政審批涉企事項除網上辦理外,一律進入服務大廳公開辦理。通過簡化辦事流程,精簡審批要件,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辦理的83個審批事項中,有15個實現了“不見面審批”,有33個實現了“最多跑一次”。三是組建了兩個服務型功能區。按照“法人組閣、全員聘任、企業化管理”模式開展了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著力解決以往產業園區多頭管理、粗放運營、服務缺失等問題,積極為企業服務。四是推行了以“降低門檻、簡化程序、增加依託”為特徵的戶籍制度改革。最大幅度放寬落戶條件,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戶籍制度改革實施一年來,僅松北區就新增落戶人口10992人,同比增長了6.5倍,目前這一改革措施已經在全省鋪開。2017年,松北核心區共推進各項改革28項。哈爾濱新區還積極學習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進行多方面改革嘗試。首批實施並落地了投資管理領域、金融領域、事中事後監管措施三大類61項改革經驗。同時,作為省級改革試點,正在推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證照分離改革。

對俄合作

重點打造七大合作平臺

提升對俄合作承載能力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入駐中俄合作企業21家

中俄金融聯盟加盟金融機構68家

近200名俄籍專家常年在新區工作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是哈爾濱新區承擔國家賦予“三區一極”功能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以來,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開展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申請闢建中俄自由貿易區,重點打造七大合作平臺,全方位提升新區對俄合作承載能力。

特別是2017年以來開展的對俄合作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駐中俄合作企業21家,在孵國際合作項目42項。中俄金融聯盟加盟金融機構68家;成立了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簽署銀團貸款合作協議總金額人民幣100億元。每年有30多名高校教師和學生到俄羅斯交流學習,有近200名俄籍專家常年在新區工作。

產業項目

加快轉型升級,主要指標再創新高

開復工億元以上市重點產業項目130個

40個優勢產業項目總投資272億元

2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87億元

55個現代服務業項目總投資965.8億元

圍繞新區定位,以產業項目為承載,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7年,新區開復工億元以上市重點產業項目130個,總投資1341.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分別佔全市的36.2%、38.5%和39.1%。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27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43.5億元,分別佔全市的46%、68.1%和70.4%。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7個,總投資8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3.9億元,分別佔全市的50.9%、42.8%和51.7%。文化旅遊、金融商務、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55個,總投資965.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78.7億元,分別佔全市的29.7%、34.8%和35.4%。2018年5月9日,哈爾濱新區產業引導基金首隻子基金——哈爾濱新區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基金也開始正式投資。

正是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實現“三區一極”為目標,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8年一季度新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集聚帶動作用更加彰顯,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新高,三項指標增速達歷史最好水平,繼續領跑全市、全省,實現“開門紅”。

創新創業

培育雙創沃土,躋身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優化 政策 供給

強化 主體 培育

加強 要素 集聚

營造雙創 生態環境

哈爾濱新區自成立以來,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大機遇,圍繞國家賦予的“三區一極”戰略定位,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引領,以完善平臺建設為支撐,著力優化政策供給、強化主體培育、加強要素集聚、營造“雙創”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發展。2017年6月,哈爾濱新區躋身國家雙創示範基地。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7年落實國家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地區予以督查激勵,哈爾濱新區榜上有名。通報中指出,哈爾濱新區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等方面大膽探索、勇於嘗試、成效明顯。

“雙創”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2017年,新區經濟總量突破76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實現了12.2%、12.1%、11.0%和26.7%的較高增長。今年一季度,新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5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分別高於全市、全省和全國2.1、2.9和1.7個百分點。

承載能力

完善城市載體功能,夯實綜合承載基礎

投入18.6億元

啟動科技創新城“二期”建設

投入10.7億元

建設松花江水源供水廠等基礎配套項目

投入13億元

哈爾濱新區通過提供公寓、通勤車等衣食住行服務人才的每個細節入手,以及創新生態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吸引大量人才聚集新區,人才引進的“鏈式裂變”效應,正在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內不斷上演。2017年,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引進各類人才2200多人,碩士學歷以上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高層次人才280多人,佔引進人才總數的13%;本科學歷人才佔引進人才總數的53%。引進人才總數佔戶籍人口比例位居全市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