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韩复榘,真的是“山村野夫”吗?有哪些关于他的民间段子?

灵安

韩复榘(1891~1938)字向方,河北省霸县东台山村人。中华民国大军阀,国民党将领,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要问韩复榘是不是“山村野夫”这个看完下面这段故事您就知道了,关于他的民间段子也很多很多。

韩复榘的祖上据说是个富户,早年韩家在当地还算是殷实之家,后来义和团运动爆发期间,韩家受到了牵连,从此家境败落。韩复榘的父亲名叫韩世泽,是一个秀才,为了维持生计韩世泽凭着自己有点文化,于是做起了教书先生,日子过得非常清贫,经常是吃了这顿没有下顿,无米打牙揭不开锅。韩复榘那会也就十来岁,无奈幼小的韩复榘没事就干些打柴,拣粪之类的农活。父亲韩世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跟自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一生,于是就让儿子韩复榘到私塾旁听,白天干活,韩复榘就利用晚上时间用心读书,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韩复榘不仅自己能作诗文,而且还练就了一手绝活,两个手能同时写字,左右开弓,挥笔自如。韩复榘虽然是个山野村夫,但是在写字这块决对不是一般人能及的。


韩复榘最经典的故事,就是在他刚满十二岁的时候就做了新郎。他的这段感情经历听起来还挺搞笑的。

话说当年韩复榘和一帮小朋友到县城里玩,正好遇见一个买艺的人,这个人叫陈才,耍了一会武艺之后卖起了狗皮膏药。韩复榘等人觉得没意思,就起哄要求卖艺的陈才继续表演武艺,于是双方就吵了起来。韩复榘这帮小子最终被陈才一顿臭骂还挨了打。韩复榘虽然是个十几岁的小孩,但是被欺负后不仅没有折服,而且还嘴里振振有词的,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样子,巧合这个时候被一位姓高的老者看到,老高头心里琢磨:这小子谁家的娃?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胆量,敢在习武之人面前逞强,这小子日后定会成大器。


这个姓高的老头,就是日后韩复榘娶的媳妇高艺珍的父亲,当时老高头事后拖人打听到了韩复榘的住址,因为自己膝下有个女人和韩复榘年龄相仿,于是老高头就认定韩复榘就是自己未来的姑爷。当即派人去了韩家说媒,韩复榘父母决得儿子整日游手好闲,到处惹事还不如早点成家,有个媳妇管着还能消停点,于是就满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韩复榘更是喜出望外,经过双方父母择定吉时良日后,韩复榘与高艺珍拜堂成了亲。年仅十二岁的韩复榘意外收获了一个漂亮的媳妇。

但是好景不长,开始的时候小两口还很亲热,但是也热乎劲一过,没过几年,韩复榘渐渐的感觉到没有什么意思啦,也厌倦了这种娶妻生子,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慢慢的韩复榘开始沉迷于赌场,变得更加游手好闲,后来一发不可收拾,还欠了一屁股债。就这样不知悔改,嗜赌如命的韩复榘成了一个地痞无赖。

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被韩复榘打破了,丈夫的一意孤行,妻子的无奈,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当时二十岁的韩复渠无颜面对自己的家人选择了离开,在一个夜色朦胧的夜晚,韩复榘与妻子告别后,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韩复榘的这一走,也成了他人生重要一个转折点,也铸就了一个军阀的诞生,至此韩复榘开始了他近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


任驰赢天下

韩复榘,应该是民国被黑的最惨的一个将军了,至今在网上流传着还有很多驴唇不对马嘴的段子的都说是老韩写的,而且他还被黑成一个毫无文化,毫无才干的“大老粗”的信息,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谬误,与真实的韩复榘大相径庭。

韩复榘是河北霸州人,笔者的老家也是此地,故而作为本地人对老韩的事情还是了解一些,韩家在本地算是个小康家庭,不是个破落户,家有大牲口及土地三十多亩,自己家盖了六间房瓦房。用现在话儿讲,也是有车有房了,而且韩复榘的父亲还是很开明的,自小就让他读书,那阵子兴私塾韩复榘足足在里面读了七年之久。加上他天资聪颖,自小就写的一手的好字(文末咱会发一些照片)。于是在某天,在霸州的北洋第二十镇部队招兵,年仅19岁的韩复榘就报名了,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

正是由于老韩有文化的底子,又加上他做事风格雷厉风行,打仗也是一马当先。他开始在冯玉祥的军队中屡屡被提升,由正兵提升为营部司书生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在北伐战争中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的将领。故而人称“飞将军”。后投靠了蒋介石,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他在蒋介石食言的情况下(蒋介石答应财政支持事后并没有拨款),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发展“新生活运动”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要"变鲁为齐",让他手下的这片土地成为欣欣向荣的乐园。结果此时日本入侵了中国,但老蒋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韩复榘大为不快,当他听说张学良的西安事变,他竟通电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行为,事后其密电被蒋介石破获,蒋韩矛盾加深。就在1937年韩复榘拒绝了日本人华北五省自治计划后,日本疯狂对山东进犯,韩复榘勇于抗日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结果此时还被蒋介石掣肘,(蒋介石调走韩部所属炮兵)经历了这些战役,韩复榘的部队已经损失过半,为了保存实力,韩复榘无奈只能放弃济南,并秘密联络四川主席刘湘,企图共同发动反蒋运动。就这样,蒋介石痛下杀手于1938年1月11日诱捕韩复榘并因此治罪,审判后被戴笠特务的暗杀终年47岁。

下面是蒋介石政府中的御用文人诽谤的韩复榘的书法,大家看看有这样的“大老粗”么?


老猪的碎碎念

大明湖 ,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不知道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读了这首小诗后会作何感想。

在我看来,这首风格奇特的小诗画面感很强,乡土气息很浓,有湖、有花、有蛤蟆,合辙押韵,就是,嗯,杀马特色彩太明显。

这么有个性的诗据说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山东主席韩复渠的代表作,他还有好多这类诗歌,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搜。比如: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

“韩体诗”很魔性,逻辑非常严密,道理无法反驳,阅读嘛……请慎重,呵呵。

韩复渠在山东当了七年老大,口碑不佳,后因抗战时期弃城逃跑,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处决。

看了他的创作和经历,我们大概能够断定:这小子就是个附庸风雅的土包子。

关于他的段子海了去了,比如有一次,他去学校演讲,开口就是相声:“同志们、老头子们、老太太们、大学生们,二学生们、三学生们、大姑娘们:你们好,俺也好,咱们大家都好。”

还有一次,他看到学生们打篮球,认为那么多人抢一个球不雅观、太穷酸,他要给学生们一人买一个。

整个一二百五啊。但是,这些段子都是真的吗?人性是多面的,且看看和他共事过的人怎么评价他。

1. 与梁漱溟一见如故

梁漱溟晚年对韩复榘有个评价:“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1922年,梁漱溟应冯玉祥之邀,在北京给军官们弄了个公开课,讲授儒家哲学。韩复榘成了梁漱溟的粉丝,拉着梁的手说:我不会改革,请梁先生帮我们改革吧!

后来山东邹平县成为梁的建设改革实验区 。韩对梁漱溟毕恭毕敬,以师礼待之,凡梁所提建议多被采纳。

2. 与洋学生成了莫逆之交

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留洋出身,作为韩的下属,秀才遇上了兵,但是,两人却成了莫逆之交。

本来何是蒋强行塞进山东的人,意在掺沙子、放眼线。但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发现对方都是爽快人,彼此钦佩,合作的也比较愉快。在教育方面,韩复渠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并且从来没有向教育界安插过一个私人,山东教育在此间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后来,蒋召见何思源,开口便问:“韩复榘欠你多少教育经费?他又是怎样卖鸦片的?”何思源直言相告:“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没有出卖过鸦片。”

3.重币赏残花

1936年,年过60的一代名妓赛金花景况窘迫,门庭冷落。韩复渠得知后,特意托人转赠给赛金花国币100元。

赛金花收到这笔资助后,专门给韩主席写诗发函致谢:

“赛花老矣,谁堪顾问?蒙赏洋百元,不胜铭感,仅呈七绝一章,用申谢忱。

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

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

怎么样?

虽然,这首诗也比较水,但比韩主席那首还是文雅多了。


饮水君

民国军阀韩复榘,真的是“山村野夫”吗?有哪些关于他的民间段子?

韩将军主政一方,也算是封疆大员。某日,心血来潮,派副官一干人马抬着八乘大轿去老家把韩老爷子接到将军府也好风光风光。

这韩老爷子原本就是个土财主,从未见过世面。这不,听说要见大世面,换换行头是必须。一袭长袍马褂,头戴毡帽,手挎文明棒,这八乘大轿一路走来煞是威风。

高堂驾到,韩将军自然得跪拜迎接。礼毕,父子俩也就扯东话西聊聊乡土人情。这一聊就是一晌午,该是吃午饭的时候,这韩老爷子挺纳闷,怎不见吩咐操办午饭呢?韩将军见老爷子有狐疑之色,心领神会道:别急,这就来。说着操起手摇电话机:喂,端上来。下人应声把酒菜端上桌,哇塞!煞是丰盛。

推杯换盏一番,这老爷子眼神总往电话机那边瞄。心想,这铁疙瘩硬是神奇哈,说“好菜来”好菜就来,速度之快,确实冒见过。

是夜,侍候老爷子洗个温水澡。新脸盆新毛巾外加一块香皂。老爷子毕竟是乡下土财主,他把香皂当作香喷喷的“糕点”狼吞虎咽大嚼起来。香倒是香,味口不咋的。

怎奈这香皂在肚子里作怪,加上中餐又多吃了点油腥,这肚子一拉就是大半夜,罢罢罢,这种洋玩意咱消受不起。

这老爷子在府上住了有些时日,许是生活不习惯,便闹着要回家。韩将军便问要带点什么喜欢的东西回家啵?老爷子说啥都不要,把你桌上的“铁疙瘩”(指电话机)给我便是。这韩将军心底发笑,许是人老了童心不改,拿就拿去吧,也好让老人家在家开开心。

老爷子回到家里,把众乡绅一干头面人物请来家里显摆显摆,顺便吃个便饭。

众乡绅坐定,老爷子便如此这般把去城里的所见所闻大体叙说了一遍。城里什么都好,就是“洋糕点”难咽,害得我拉了一夜肚子,此事也被他和盘托出。其间有晓事的乡绅说那不是什么“洋糕点”,其实就是洗澡用的香肥皂。众人哄堂大笑。

这不,晌午快到了,说是吃个便饭,怎么还没吩咐下人操办呢?众乡绅心底纳闷。老爷子看出端倪,别急,这就来啦。说着,端出那个“好菜来”(电话机),呜呜呜摇了几下。喂,好菜来。约有半个时辰,怎奈不见好菜上席,这老爷子便有点慌了神,这“好菜来”咋就不灵了呢?

其中有晓事的人便提醒说,这“铁疙瘩”不叫“好菜来”,是电话机。电话机没有线有毛用。这韩老爷子这时羞得无地自容,便有地缝都肯钻。


abCd6666和天下

说韩复渠没文化的段子,那是不是因为那些人没分清韩复渠与张宗昌的区别?两人都曾经主政山东,但不是同一时期的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更早期,号称“混世魔王”,那些搞笑诗词是张宗昌的,什么“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宗昌?三天之内不下 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这些没文化的诗词,跟韩复渠有啥关系?

相反,韩复渠是文化人出身,是冯玉祥帐下“十三太保”之一,就是因为有一定的墨水,才得以在一群大老粗里面脱颖而出。虽然两人都曾经是山东地区的大帅,但别把张宗昌没文化的段子,往韩复渠头上张冠李戴啊。


绿茵守望者

韩复榘,字向方,(1890一1938)直隶霸县人(今属河北)。1910年投军,入冯玉祥部,由书生到营长,系冯亲信。1924年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一军第一师旅长.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国民党军队"编造"后,改任暂编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师师长,河南省政府主席.讨进军第三路总指挥。后救冯援蒋。193o年中原大战时,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在山东境内与晋军作战。后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委,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不战而弃山东。当年冬又与刘湘等密谋倒蒋,1938年6月11日在开封被蒋介石逮捕,24日在汉口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论。韩复榘是国民党新军阀的一个典型代表。


毛毛1763559814629

韩复榘为保势力,临陣逃脱,被蒋诱杀,后编造了许多笑话谣言,广为流传,,仅侯宝林一相声"关公战秦琼"就影响很广,那些如"车子都右边走那左边留给谁","不要大家都抢一个球,一人买一个"等太多不列举了。他是河北灞县人,在山东发迹,往往被误以为山东人,他绝非大老粗,他读过小学,读过私塾,是秀才之子,举人之婿,因笔墨功夫被冯王祥看中,从文秘做起,直到手掌十七万大军,担任大省主席。大儒梁漱暝曾说,我印象中的他对儒学哲学颇为赞赏,曾读过许多孔孟理学。韩复榘听了梁的讲学后对梁很仰慕,極力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韩主政山东期间山东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瀚墨寻梦

我听过有关韩复榘的一个段子,说他和随从去泰山游玩,见泰山了有好多石刻、还有诗人题诗,下边有人知道韩复榘也喜欢卖弄风雅,就怂恿说自古以来凡是名人大家,帝王将相都在这里留诗留词,你是大帅又是主席,来到泰山自当留下墨宝。

韩复榘一高兴,说对,我也要题首诗。话说完,四下一望,张口就来,说:“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这两句刚说完,随从们一片叫好,谁知这叫好却把他想好的下两句给叫没了。

一时语塞,脸发红,浑身燥热,又怕随从们笑话,只好不加选择地道出两句:“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恼人梧桐

韩复榘,出身耕读人家,自身文化不低,且西北军在冯玉祥的要求下将领都注重文化学习。韩很多的段子都是某单口相声演员把张宗昌的事移植但韩身上的。那相声演员陪张家人打牌没少捞好处!看看韩复榘的尺牍就知道他的文化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