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轉型 深耕天津邁向國際

两度转型 深耕天津迈向国际

两度转型 深耕天津迈向国际

從一家支線航空公司,成長為天津市場佔有率第一、擁有30餘條國際航線、100餘架飛機、年旅客運輸量超過1300萬人次的大型航企,天航只用了9年時間。

的確如此,2017 年天津航空榮獲國際大獎AirlineRatings——進步最快航空公司獎。這一獎項,只頒發給那些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航企。天航是國內唯一入圍的公司。

在2016、2017 年間,天航連續兩年,蟬聯全國十大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第一,這在民航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回溯2009年,天津市政府與海航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成立天津航空,天津自此有了第一家本土航空公司。天航也因此成為自帶天津血統的航空公司。

彼時的天津民航市場,優質成熟的黃金航線早已被國、東、南等第一梯隊航企佔據。處於第二梯隊的上航、廈航、深航等航企也已在天津市場站穩腳跟。

剛剛成立的天津航空,避開鋒芒,採取差異化市場戰略,將自己定位於支線航空公司,專注運營100座級的E190和50座級的E145支線客機,並逐漸在天津、內蒙古、新疆等地區獲得了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支線先行策略,也為日後天航干支結合的全國航線網絡佈局埋下伏筆。

在支線市場深耕細作之後,天津航空自2011年逐步引進A320客機,開始了由支線專營向干支結合的第一次轉型。

“天航每一次戰略轉型,都是在發展過程中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的調整。”劉長青說,雖說座位數少,飛行距離短,但支線飛機的飛行員、機務、航油成本、起降費等都與幹線飛機無異,如果沒有幹線網絡的銜接支撐,支線很難取得更好的運營效果。

那時,天津航空運營的機隊已經有空客A320,以及E190和E195支線飛機,並在國內建立了包括天津、西安、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多個運營基地。“我們當時的策略是,用100座級以下的E190、E145支線飛機將旅客從二、三線城市運輸到一、二線樞紐城市,再通過150座級的A320實現旅客在一、二線省會級樞紐城市之間的運輸。”劉長青說。

此後,隨著國家“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等倡議政策的相繼出臺,以及天津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二、三線城市潛在的出境遊市場需求日益增強, 天航再次審時度勢,將目光瞄準國際市場,開啟中、遠程洲際航線市場,一改天津本地旅客只能從家門口飛往日、韓、東南亞的窘境。

2016年,對於天航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天津航空引進3架A330寬體客機,並開通了倫敦、奧克蘭、莫斯科3個洲際新航點。

在劉長青看來,天航的國際化戰略轉型,除了市場發展需要,更體現了天航的擔當和使命感。作為天津首家本土航空公司,天航的企業發展戰略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時刻保持一致。

“經由這些二、三線城市的航線網絡,連接國際一線樞紐機場,就形成了國內二線直達國際一線城市的獨特運營模式。”在劉長青看來,天航獨闢蹊徑的成功商業模式,今後也很難被其他航企複製和超越。

獨家對話天航總裁劉長青:

未來長航線市場 實現低成本運營

問:天航發展速度超乎外界想象,下一步發展目標是什麼?

答:目前,國內民航市場競爭激烈,幾近飽和。一個強大的、不會被行業淘汰的企業,它的增長率應該保持在行業平均增長率之上,這就牽扯到紛繁而複雜的企業成本管理。小到辦公室文件雙面打印,大到航油的使用,都直接影響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下一步,天航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就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爭取在長航線市場,實現低成本運營。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中國民航旅客對“低成本”有認識誤區。低成本,安全方面的投入不會低,同時,也並不意味著服務水平的下降。舉例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優化飛行高度、減重等措施,降低航油成本和航時成本。國際航線,則可以通過招標選擇境外代理商、地服等,降低海外市場運營成本。目前,歐美髮達民航市場,低成本航空公司佔據航企比例高達3-4成,我們國家只是個位數。一定會有一個切換和適應過程,而且不會太久。

問:未來,國際市場開拓計劃是什麼?

答:國際市場的擴張步伐取決於航線經營狀況和經營水平。目前,天航已經開通的國際航線基本都達到了市場預期,我們會穩步推進國際市場。未來計劃開通天津→圖盧茲、天津→巴黎、天津→洛杉磯、天津→舊金山、天津→馬德里等國際熱門城市航線,從而推動天津國際航空樞紐及國際旅遊目的地、集散地的建設。

問:北京第二機場建成在即,天航如何利用好這一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