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前言

眾所周知,在“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開行之前,我國列車以普速列車為主,為了區分速度、停站數等,採用了不同的字母加在了車次前面以示其等級。

正文

就目前的普速列車等級來看,我國的普速旅客列車使用過如下字母:

-:無字母,純數字旅客列車,多為狹義上的 22B、25B 型“綠皮車”,由於運行線路設計時速的問題,絕大部分最高時速為 60km/h(不排除有諸如 1152/3、1154/1 這樣走寧西這種相對標準較高的線路,時速可以達到 120km/h):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K:讀作“快”,快速旅客列車,刷綠前車廂多為“紅皮車”,25G 型,最高時速 120km/h: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T:讀作“特”,特快旅客列車,刷綠前多為“藍皮車”,25K、25T 型,最高時速大多為 140km/h(不排除有諸如 T325 等時速 120km/h 的“偽 T”):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Z:讀作“直”,直達旅客列車,相對於 K、T 字頭旅客列車停站少甚至中途不停站。車底同特快旅客列車,最高時速 160km/h。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N:讀作“內”,管內旅客列車,使用車底視其最高運行時速而定,字母目前已停用。

Y:讀作“遊”,旅遊旅客列車,多使用“綠皮車”車底,運行時速多在 60km/h~120km/h 不等。

L:讀作“臨”,臨時旅客列車,由於其為臨時使用的特殊性,車底一般不好,以使用“綠皮車”較多。字母現已停用。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和諧號”動車組列車最早出現於 2007 年的全國第六次鐵路大提速,速度快、外形科技感強的動車組列車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由於當時動車組列車的速度等級只有 250km/h 一個級別,同時為了區別於之前的所有普速列車,賦予了其新的字母――D,讀作“動”,即“動車組”的第一個字的首字母,表面上看起來言簡意賅。隨著 2008 年~2009 年京津城際和武廣高鐵等高速鐵路的建成通車,動車組列車的最高運行時速向 350km/h 邁進,中國鐵路開始走向高速時代,動車組列車也開始了從“既有線動車組列車”向“高鐵動車組列車”的過渡。這些列車也被賦予了新的字母――C、G,分別讀作“城”、“高”。

然而在這個“過渡”期間就出了一系列問題。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目前鐵總官方的購票軟件 / 網站:12306 上將 G/D 對應的中文寫作“高鐵 / 動車”,在這裡如果“強行解釋”的話可以看作是“高鐵(列車)/ 動車”。

中國目前修建的高鐵線路中有至少四種設計時速,分別為 250km/h、300km/h、350km/h 和 380km/h。其中,在後三者上可以做到達速運行的動車組列車中,長途被賦予了 G 頭,短途溝通兩個城市之間的被賦予了 C 頭,而在 250km/h 的高鐵線路上運行的動車組列車為 D 頭。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後者速度慢,當然不能用 G 頭,這個說法看似正確,但別忘了“高鐵”的定義:

坐火車,K 是“快”,T 是“特快”,Z 是“賊快”吧?

國際鐵路聯盟(UIC)1962 年將舊線改造時速達 200 公里、新建時速達 250~300 公里的鐵路定為高鐵。

中國國家鐵路局的定義為:新建設計開行 250 公里 / 小時(含預留)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初期運營速度不小於 200 公里 / 小時的客運專線鐵路。

無論是 UIC 還是國鐵,都將設計時速 250km/h 的線路納入在了“高鐵”的範疇,而現實的情況在於凡是在這些 250km/h 高鐵線路上運行的動車組列車(不包括跨線偽 G),大多以 D 開頭,就這樣被悄無聲息地從“高鐵列車”中“開除”了。

然而鐵總在高鐵線路開通之前是如何設定的 D 字頭列車的:運行在既有線上(畢竟當時高鐵還沒修好哪來的高鐵線路給跑),採用動車組列車車底,運行時速在 160km/h 及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