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

序跋 方誌體裁之一。序又稱敘、緒、前言、前記、導言、緒論等。置於志首,為介紹和評述方誌的文字,借鑑史書的序發展而成。始於晉,宋代方誌普遍設序。此後是否設序並無定規。新方誌有設序的,也有不設序的。序一般是在志書完成之後撰寫,有自序、他序、代序之分。自序如晉裴秀《禹貢九州地域圖序》、常璩《華陽國志序》等;他序如唐權德輿為賈耽《貞元十道錄》作序、宋司馬光為宋敏求《河南志》作序等,也有後人為前人志書作序的,如宋洪邁為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作序等;代序是選用一篇與志書內容相關的文章代為序文,或代別人寫的序,在方誌中較為罕見。自序一般陳述志書編纂宗旨及成書情況,也有闡發方誌理論的。他序大多是對志書內容、體例等進行分析和評價,也有的闡發方誌理論問題。古代學者往往把修志實踐中的經驗和體會,或者對方誌編纂的認識,在序中予以闡發。舊志序中佳作有楊篤《山西通志》序、章學誠《荊州府志》序、戴震《曲沃縣志》序、羅願《新安志》自序、林則徐《大定府志》序、洪亮吉《徑縣誌》序、高佐廷《重修崇陽縣誌》序、梁啟超《龍游縣志》序等。新方誌大多請黨政領導和有聲望的專家、名人作序。志書中除了有置於書前的序言,還有殿於書後的後序。後序又稱跋、書後、題跋、跋語等。內容大多屬於對志書的評價、鑑定或考釋之類,也有涉及志書刊刻等情況的。始見於唐代,時稱“題某後”。宋代始稱跋,且多是後人為前人之書作跋,稱他跋。如清杭世駿、厲鶚分別為乾道《臨安志》作跋,羅振玉為《貞元十道錄殘卷本》作跋。跋文由作者撰寫,稱自跋。如章學誠作《湖北通志檢存稿》跋等。舊志跋文寫得最多、影響最大的為清週中孚,共撰各類志書跋文近三百篇,皆收入《鄭堂讀書記補逸》。

(摘自:《方誌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