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这已经是国家连续3年将“爱眼日”主题聚焦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而对于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倪海龙主任带领的总计50多人的眼视光团队来说,向全社会传递更多的眼健康及近视防控知识,已是他们15年来坚持公益科普的工作常态。据悉,受益学生已逾10万。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图 | 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倪海龙主任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昨天,11点50分,浙二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匆匆吃几口饭,快速穿过中心一楼大厅,一头钻进车里。他下午还约了患儿复查,中午不能小憩,得抓紧赶往7公里之外的杭州江心岛小学。

平时一号难求的眼视光专家,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的中午,专门为341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准备了一堂“爱眼公开课”。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爱眼日的一条热搜

让眼科医生很焦虑

倪海龙主任带着一脸微笑“亮相”,不戴眼镜,而讲台下,平均10个小朋友,就有1个鼻子上挂着一副眼镜,有的甚至才7岁,近视就已达150度。

最新数据统计,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其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30%,大学生约为90%。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这组数据,在爱眼日被刷上热搜,面对“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的消息,全国上下流露出作为“近视王国”成员的焦虑。

作为眼科医生,倪海龙主任更担心的是,如果6~10岁的孩子发生近视,那么他们成年后,很可能就是高度近视者(近视度数超过600度)。随之一生将伴随着患上诸如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重疾的高风险。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像个操心的家长,全程站立,充满激情而又生动地对着台下的小孩子讲解,近视的预防要从2至3岁时开始,做定期屈光检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平时多去户外,最好在每堂课间离开教室,到走廊或操场走走,争取每天有户外活动或体育课。

“尽量避免太长时间太近距离的不良用眼习惯。阅读书写距离至少要一尺,每阅读书写20~30分钟,应该中断下,起来走走及眺望远方。”

他算了一笔账

到学校讲座之前,倪海龙主任刚刚送走几个特地给方便约来复查的病人。

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8岁,近视已达200度,按照每年增加100度的速度,等到成年,近视得有上千度。妈妈不让他玩手机、平板,但他和现在大多数孩子存在同一个问题——阅读时眼睛离书过近。

小孩子心不在焉,直到倪海龙主任说话,他才集中了注意力。显然对孩子而言,

比起家长填鸭式的教导,医生系统的科普会有10倍的效果。然而,从观察孩子、与家长交流,再到找准孩子近视原因,直至最后检查,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0分钟,为了“保质”倪海龙主任不得不长期控制门诊挂号量,半天门诊最多看30个号子。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同时,他利用周三相对灵活的时间专为一些疑难屈光问题及近视进展快的孩子加设门诊。

他算过一笔账:我一周看3个半天门诊,一年最多看5000~6000个左右病人,若当30多年医生,也只能接诊近二十万孩子,而且很多都已近视。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32小时往返杭州、大理

只为公益

从事眼视光工作超过20年,

认真、细致是倪海龙主任的标签,做公益科普,他也是个“拼命三郎”,15年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开展了150多场讲座,惠及十万名青少年。

仅过去的2个月时间,他带着团队前往省内外10个学校或单位进行讲座,场场人数达300-400人。仙居没高铁,就开车去,来回7个小时,当天往返。衢州一所学校提出,希望在晚上做讲座,让家长参与进来,倪海龙主任很支持,他和同事毫无怨言地牺牲休息时间。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杭州距离大理2000多公里,没有直达飞机,需在昆明转机。4月23日下午5点半,倪海龙主任结束门诊,从浙二眼科中心出发赶飞机,等到了昆明,已是深夜10点,已无前往大理的飞机,为了不耽误第二天9点半的讲座,他赶到火车站买了凌晨班次的火车。

早晨8点半到达大理火车站后,直接坐车半小时赶去,他如约参加云南大理护理职业学院的讲座,当地学生特意穿上少数民族的衣服,对这位公益“热心人”表示欢迎和感谢。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

女儿基本不近视

对于爸爸的工作,女儿有时并不理解,她曾在日记里写道,父母都是医生,每天早出晚归。近几年,父亲更因为开会和公益讲座很多,经常到处飞,所以我和父亲相处,缺少的是时间。

如今研究发现,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这是造成目前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但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孩子每天能有2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吗?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倪海龙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以女儿为例——现在很多家长开车送孩子上下学,但我的女儿用自行车接送,这也相当于在户外活动,来回有1个小时。她回到家,我们不要求马上做作业,而是鼓励她先到户外玩一个小时。每年寒暑假、小长假,她都会去旅游,多接触大自然,而不是“宅”在家里。

这个方法,很有效果,直到高一,小姑娘才有50度的近视。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不过,从女儿六年级起,倪海龙再也没时间陪她旅游。因为女儿的寒暑假,也是他最忙的时候——寒暑假,浙二眼科中心迎来日均最高3000人次的门诊高峰,排队堪比“春运”。

创作漫画版《护眼宝典》

联手钱报推进爱眼公开课

今年的全国爱眼日,全国各地很多的眼科医生或老师,送给了孩子一个特别的礼物——今年1月,由倪海龙和国内两位专家共同创作出版的《孩子的护眼宝典》,这是一本以漫画形式来讲解眼保健知识的图书。

“文字非常少,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用眼负担,而是让他们一看就喜欢、一读就能懂、跟着就能做”。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这本书出版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欢,短短5个多月,已连续加印4次,出版7万多册,被孩子们互相传阅分享,直接或间接影响已达百万人。

许多孩子在看书的同时,自觉纠正自己的坐姿、握笔姿势、看书距离等,主动要求家长们多陪伴多去户外活动。一些学校老师们反馈说,这本书比我们每天念十遍都管用。

倪海龙不拿出版社任何稿费,而是将这部分收益置换成书籍,赠送给孩子。5月9日,深圳文博会横岗分会场上,他与国内热心公益事业的友好人士将《孩子的护眼宝典》赠给横岗镇教育部门,数量达5000册,覆盖到全镇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孩子。

眼科专家倪海龙主任创作《护眼宝典》15年,开讲150场受益超10万

“明天,我及团队主办、云集500余位国内外知名眼科专家参会的西湖论坛,将在杭州举行。我们将与钱江晚报一起,进一步推进爱眼公开课,形成全社会护眼的共识。”倪海龙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