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五月,我於武夷山處理些許瑣事。

月未恰好趕上了它的雨季,淅淅瀝瀝纏綿悱惻的雨。

武夷山的夏天甚是悶熱,這時候的雨讓人歡喜,悶熱煙消雲散,迎來的是山水間朦朧的霧氣,萬物一洗之前的嘈雜焦慮,一場雨便都安靜下來。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武夷山的雨很長,如絲如線,朝著天地間刺入,絲絲縷縷,一下便是好幾日。

中間若是有所停頓,必定是在醞釀更加漫長的雨,忽如驚雷轉而變小,於是又絲絲縷縷的來個好幾日。

這個城市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大部分人以為武夷山是一座山,其實此山是群山,連綿不絕的山脈如翠綠屏障洋洋灑灑落於天地間。

看武夷山水便會不自覺想起《茶經》所云“天育有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這山山水水的搭配恰到好處所謂藝術不過是木石皆有情罷了。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武夷山產茶眾所周知,這於它的山山水水脫不了干係,雨季纏綿以至於武夷山雲霧繚繞,水分充沛,以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醞釀了山水一壺茶。

茶樹的枝幹上掛滿青苔,是時光的印記,亦是雨的印記。武夷山市很小,與其稱之為市不如叫小城,落於雲霧山間的小城,城裡最多的就是茶舍,不是成都茶館的江湖氣,武夷的茶舍多清淨,精而儉。

武夷山家家戶戶有茶具有茶桌,喝茶是最為日常的事情,孩子也是自小便會泡茶,學著大人模樣砸吧嘴品鑑“這茶火功太高”、“這茶山場不好”、“蘭花香”……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看這裡的孩子就大抵清楚了許多。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我喜歡下雨天,雨聲簌簌,是天籟。

我把住處的藍色塑料椅子搬到陽臺上,懶散的斜倚在上面,一面看天一面看聽雨,雨花四濺不時星星點點落在我的胳膊上,清涼的很。

翻閱閒書,書中雲“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聽雨必於空山破寺中。寒雨圍爐,可以燒敗葉,烹鮮竹。”

頓覺有理,要想武夷山的寺廟眾多,且神形巨佳,我大多是去過的,何不趁著這個時候來個空山新雨後,賞雨又品茗。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最為有名的莫過於天心禪寺,香火旺盛,年代久遠,與大紅袍有著頗深淵源。

本地人最喜歡去的莫過於白雲寺,山路崎嶇但是不足於險,人流量不算大,山石寺門盡顯古意。最妙還是白雲寺中的“極樂國”,藏於嶙峋怪石之後,匍匐過了山緣才能到達,相傳有禪師在此坐化,供有舍利。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我最喜歡的妙禪寺,地理位置極好,幾乎沒有外來遊客,而且離永生泉和遇林亭很近,寺中少人十分清淨。寺後有排天梯臨空掛起,下見草木熙攘,清風拂面,蟲鳴鳥叫好不自在,是聽雨的好去處。

再來便是最方便的止止庵,在武夷宮內沿著小道走個十來分鐘便到了,落英繽紛,羊腸小道,過山過水,柳暗花明。這處地方也很是隱秘,原本去止止庵要走水路,有個小小碼頭,後來為了方便於是便都走這小路了。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遠一些的便是瑞巖寺,位於吳屯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十分漂亮,不過因為交通不方便,所以人也不多。寺中處處透著幽幽古意,莫名就會想起那幾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武夷山的寺是極多的,大多藏匿於山間,寺裡環境清幽,僧人多著素衣寡言少語。寺中又都種有茶葉,往往可以喝到出世之茶。武夷山的茶與寺的關係不單單因為所謂的“茶禪一味”,還因為武夷山最初的茶是僧人所植僧人所制,素來有寺中茶最好的說法。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空山聽雨,是人生如意事

於寺裡聽一場雨,哪裡還有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再蹭一口茶喝,物我兩相忘。看書中有云“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墮;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出世入世不過都是觀世之角,如何看這世間,便是這出入間的學問了。

所謂世間的如意事,細細想來都及其平和溫婉,大悲大喜帶來錯落的心性,一場雨便也都沖刷乾淨。武夷山是為出世的好去處,處處是山,山裡可以聽風尋茶,可以禪茶悟道,亦可以無所事事任自歸去。我們於世所存在的種種因緣際會,種種關係,無論是父母還是愛人、子女,何嘗不是一場自我認識和尋找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