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通訊補貼,為何一發就是兩年?

這句話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智能手機現在如此普及,村級通訊費支出照理應當逐年下降,但檢查發現,這部分支出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一些村一年的通訊費高達5萬元。

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臨時”通訊補貼,為何一發就是兩年?

個人手機通訊費竟“搭便車”報銷

圍繞通訊費的疑點,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立即前往通信公司調取通訊費明細。同時,實地走訪村(社區)幹部、群眾,瞭解具體情況。

“每個月這幾十筆手機費用是怎麼產生的?”檢查人員拿著通訊費明細找到長安鎮虹金村黨支部書記楊某。

“在全市‘兩違’整治專項工作期間,考慮到村民小組長義務協助鎮裡開展工作,我們村民代表大會集體通過了每月補貼村民小組長25元手機套餐費的決議,這是當時的會議記錄。”楊某的回答十分鎮定。

“可是,這筆費用連續報銷了2年,‘兩違’整治專項工作開展了2年嗎?”

“村民小組長平時工作挺辛苦的,村民有事找他們,電話也確實打得多,為了方便聯繫就沒有停發……”楊某辯解道。

隨著通訊費賬目的深入核查,檢查人員很快發現了更多問題。“為什麼每個月還報銷3筆399元的手機套餐費,這是給誰報銷的?”

面對質疑,楊某一時語塞。他的態度引起了檢查組的懷疑。於是,檢查組對3個手機套餐對應的電話號碼一一核對,發現就是楊某和村主任許某,以及另外一名村幹部沈某的手機號碼。

原來,3名村幹部藉著給村民小組長報銷通訊費的機會,“搭便車”報銷了手機通訊費。而根據通信公司的充話費送手機活動,訂購399元的包月套餐,三名村幹部分別免費得到了一部品牌手機。

整改,全市村級通訊費支出下降30%

通過摸排,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發現,這樣的問題在全市並不在少數。隨後,海寧市對全市200多個村(社區)的通訊費支出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經過全面深入核查,檢查組發現,有的村在支持鎮裡開展專項工作時給村民小組長髮放通訊補貼,但專項工作結束後依然不停發;有的村辦公電話捆綁了集團彩鈴、移動E管家等非工作必需業務,每月多支出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還有的村固定電話已經廢棄使用,但電話號碼未及時註銷,仍產生費用。最終查實,全市各村(社區)共計有6名村幹部違規報銷通訊補貼,11個村的370部手機、14部座機、4條寬帶存在嚴重超支情況。

5月下旬,長安鎮虹金村、新民村的6名村幹部陸續退回了3年來違規報銷的3.13萬元移動通訊補貼。因所在村通訊費用違規報銷問題嚴重,虹金村黨支部書記楊某被黨紀立案調查,虹金村村委會主任許某、村委會委員沈某被誡勉談話;新民村黨支部書記陳某被誡勉談話。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針對“漏洞”,海寧市各村(社區)立即開展整改和規範。截至目前,該市各村(社區)所有違規通訊補貼與不合理服務項目已全部取消關停。各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數據顯示,整改後,全市村級通訊費支出總體下降了30%以上。

“針眼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小小的通訊費,也會損害每一名村民的利益。我們要緊盯群眾身邊的每一個問題,嚴糾‘四風’。”海寧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馬彩萍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