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稀里糊涂“被理财”的经历吗?

明明是去银行存款的,被大堂工作人员一番劝导,就“存了个理财”。手续办完才发现给你的根本不是存单,而是分红型保险的保单,或者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的认购书。

你有稀里糊涂“被理财”的经历吗?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当你走进银行营业厅,工作人员笑容可掬问你办理什么服务。得知你是来办存款业务时,她们的脸立即笑成了菊花。接着就是时刻跟在你身边,不厌其烦地劝你“存个理财吧。”当你稀里糊涂以为是银行新推出了什么高息存款产品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麻利地帮你办好了手续。你才发现给你办理的根本不是存款,你拿到的也不是存单,而是分红型保险的保单或者信托、基金、企业债券产品的认购书。

你有稀里糊涂“被理财”的经历吗?

一直以来,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的宠儿,因为销售理财产品能给银行带来高额的佣金回报。很多营业部都会安排专人负责推销理财产品。为了出业绩,这些推销人员会人为地混淆概念,把购买理财产品说成“存理财”,让储户误以为买理财产品是在存款。对于理财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他们也绝对不会告知。即便告知是理财产品,他们也会利用储户对银行的信任,隐瞒这些理财产品“只是委托银行发行”的真相,让客户错误地以为这些理财产品是银行发行的,就稀里糊涂“被理财”了。

你有稀里糊涂“被理财”的经历吗?

这一现象即将得到彻底改变。3月2日,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在银监会发布会上表示,银监会将对银行理财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今后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必须充分披露信息,提示风险。确保客户在充分知晓风险的基础上购买理财产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销售“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你有稀里糊涂“被理财”的经历吗?

在此提醒朋友们注意,在银行销售的产品不一定就是银行发行的,也不一定是用银行的信用为担保的。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认购条款,明确发行人是谁,并对风险情况进行理性判断。特别是信托产品是没有“刚性兑付”的,一定要做到明明白白买理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