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严重股指还将下行

周五股指全线收跌且跌幅均大于1%,两市个股与前一交易日一样近八成收跌,盘面基本未能形成上涨热点,大盘股跌幅列前所以上证、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跌幅相对大一些。

昨天是富士康(工业富联)敲钟上市首日交易,超级大盘股的上市像是在给市场敲响丧钟。很快还有两个大盘股要上市交易了,宁德时代和中信建投。这类个股刚上市交易时流通盘占比虽然还不大,但上市三个月后会解禁一批,上市满一年后会解禁一大批,按这种解禁节奏正好就是在新股上市股价被爆炒拉高之后配合解禁股的分批流通稳稳的套住追高的散户,散户套得越多则市场场内资金失血越多,这也就是市场成交量持续逐渐萎缩的几个因素之一。还有小米作为第一个C股也很快就要上了,快的话可能本月下旬,迟的话也就7月份。目前比较明确的、即将上市的大盘股预计有二十几个,未来这些热门资产的入市会明显挤兑市场中现有的其他资产、特别是那些基本面较差的股票。

熊市周期市场本来就一直处于失血状态,只要你有坚持每天看上市公司公告的习惯,你就一定会留意到每天都会有不少上市公司公告大股东以及高管的减持,这些减持行为与新股上市一样对二级市场抽走资金并增加股票供应。

杠杆资金也在逐渐缩水离场。前段时间有相关机构披露5月份信托资管的减持额环比4月份增加超110%,近期我则注意到两市融资余额在逐日减少,这些场内杠杆资金在逐渐缩水。平时看财经新闻时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民间借贷利率走高”以及“民营实体经济流动性紧张”的报道,显示场外大环境也是缺钱,或者说在前几年过惯了流动性宽松并持续加杠杆的日子之后这两年随着中央货币政策的收紧以及去杠杆政策的落实让很多玩杠杆者难以适从,加杠杆容易去杠杆难,这跟“吸毒很爽戒毒很难”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上述这类资金面的不利因素之外,非资金面因素在这个6月份也是处于对市场不利的格局。比如贸易战结局还未最终水落石出,本月美联储的加息还未落地,还有世界杯也即将开幕......因为A股市场投机性质偏重,场内玩家常以排除风险为第一要则,只要存在明显风险威胁的话即会直接影响市场做多行为和气氛并促使场内资金选择出局观望、让市场形成失血效应。

总的来讲,目前市场各方因素处于失血状态,大盘股IPO抽水效应严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倾向利于空头,且周五股指的收盘技术形态也很差,所以下周两市股指越过前期低点应是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