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考表明,

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就,,

和父母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

思考問題,有著很大關係,

一個家庭的父母擅長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問題,

他們的孩子,

更容易取得成功?

1

孩子考完試,興高采烈,拿著試卷回家,

“媽媽,我今天考了,85分!”

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說,

“什麼,才考了85分,上次不是還考了90,說,是不是上課偷懶了!”

孩子進門前的好心情,突然煙消雲散,

好幾天悶悶不樂

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同一天,另一個孩子,拿著試卷,怯生生的回到家,

”媽媽,我今天考試,不好,才85分!比上次少了5分。“

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

跑出來,拿著孩子試卷,開心的說到,

“孩子,你真棒,我聽說你們今天的試卷很難,你還能考這麼多,真棒!說罷,想吃什麼,糖醋排骨怎麼樣!”

剛剛還有些沮喪的孩子,

因為媽媽的一句話,變得開心起來,

學習越來越認真,成績越來越好。

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擅長換位思考,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說出的話,就會取得不一樣的效果。

第一位媽媽,

沒有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

她只看到了孩子沒有上次考的多,

但是她沒有看到,

這次的試卷要比上次難了很多。

班級中的很多孩子考的更差。

而第二位媽媽,

顯然是站在了孩子位置上,

來看孩子的這個成績,

她知道這次考試的難度有多大,

自己的孩子考出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了,

應該多多鼓勵。

同樣的成績,

兩位媽媽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說出截然不同的兩端話,

對孩子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2

孩子教育的成功,

往往是父母自身的成功。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什麼樣的父母,

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你在斥責孩子不愛學習的時候,

問一下自己是否愛學習?

一個下班之後,喜歡看韓劇、刷抖音、打亡者農藥的父母,

就不要奢求自己的孩子,

回到家中能夠安安靜靜的讀書學習。

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有著三個女兒的周爸爸,

特別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

以身作則去教育孩子,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絕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 。

下班,回到家的周爸爸,不在看球賽,打遊戲,

而是安安靜靜的去看書,

他從不要求自己的三個女孩去看書,去學習。

而是讓他的女兒看到,

他自己在學習。

漸漸的三個愛玩的孩子,

放學回到家中,會拿著書,坐在周爸爸身邊,

安安靜靜的學習,

早上,周爸爸自己去讀古文,去讀英語。

他的孩子也學著他去讀。

就這樣父母四人,一堅持就是十多年。

他的三個女兒也漸漸長大,

老大在國內一流的985就讀,

老二在美國哈弗,

老三在英國劍橋。

當地電視臺採訪他,問他有什麼秘訣,

將自己的孩子培養的這麼優秀,

周爸爸有些靦腆的說,

我自己都不去學習,

為什麼非要逼著孩子去學習!

3

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孩子,培養孩子,

讓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

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來說口才:是面向4-12歲幼少兒,以“領袖素質”為核心,讓每個孩子擁有領袖素質,點亮精彩人生”為願景目標,打造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有獨立人格的領袖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