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毫无疑问,近期的武汉成为关注焦点。

武汉今年上半年可谓是好消息不断,从1月底英国首相梅姨访汉、4月中旬加拿大总理访问武汉高校到五一劳动节前的印度总理在汉进行非正式会晤等。

新一线城市排名 武汉第4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武汉在“新一线城市排名”中位列第4,仅次于重庆。

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武汉铁四院 助力城市建设发展

5月8日,由铁四院设计的全球首条智轨示范线路——株洲智轨A1线首期工程,在株洲启动为期3个月的试运营。

线路首末站配备的列车充电装置采用了短时大功率快充技术,当列车进站发出充电申请后,充电装置自动切换为供电状态,充电10分钟能保证25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是我国第一条建成并开通运营的智轨线路,正线全长约3.057km,铁四院承担了线路、车站、通讯信号、停车场等系统集成设计。

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3年左右在技术上实现无人驾驶,未来将逐步形成智轨行业标准

这是继去年10月,智轨列车亮相示范线试跑后,中国中车与株洲市合作推进智轨列车商业运用的又一关键里程碑,标志着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制的智轨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能力。

武汉将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第一方阵

根据铁四院制定的武汉地铁远景规划,至2023年武汉第四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完成后,武汉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超过700公里。据预测,届时武汉地铁客流量将达到959万乘次/日,全市约656万人实现只需走800米就可以乘上地铁的愿望,地铁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50%。

同时,铁四院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先后与美、法、德、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美国、墨西哥、印度、泰国等国家的高铁前期研究工作,成为让中国铁路发展成就惠及全球的重要力量。

3家企业,同日上会、同日过会,过会率100%

近日, 长飞光纤、天风证券、明德生物等3家武汉企业同时接受发审委首发审核,同时成功过会。

在去年下半年以来IPO审核通过率不足50%的背景下,实属难得。

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在光谷30年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总部都位于武汉光谷。

长飞光纤

目前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与光缆供应商,曾两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中国光通信行业唯一一家两次获得该奖项的企业。

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天风证券

券商IPO大潮来袭,天风证券成为今年第五家。

天风证券则于2000年成立,在2017年举行的新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天风证券和人福医药等15家企业入选光谷2016年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后者为天风证券的第二大股东。

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明德生物

2008年成立的明德生物是一家主要从事POCT快速诊断试剂与快速检测仪器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近年来,这家光谷生物城的明星企业的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均呈现不错的发展势头。

明德生物成为继万孚生物和基蛋生物之后的第三家以POCT为主营业务的A股诊断试剂公司。

武汉已成功站在世界巨人的肩头 武汉吖你们准备好了吗

截止目前为止,武汉上市公司中,来自东湖高新区的企业有38家,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站上风口,光谷上市公司将增至40家,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然而,作为500强企业目光并不止于武汉光谷

4月26日,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启动会在武汉烽火科技园召开。该中心是“中国制造2025”正式授牌的第二批创新中心之一,也是设立在华中的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据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将承载解决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并“实现首次商业化”的战略任务,成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落地的主体力量,破解我国信息光电子产业“缺芯少魂”局面。

5月3日,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美国康宁公司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正式签署协议,开启建设10.5代显示玻璃基板项目,这意味着武汉造的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将有望走入全球家庭。

这也是继京东方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工后,武汉再迎显示技术“龙头”。美国康宁公司创建于1851年,主要生产特殊玻璃材料和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消费电子、电信、生命科学、移动排放控制领域,是当今 TFT-LCD玻璃和其它先进显示产品界的领军企业。

79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相关项目的建设

根据长江日报5月8日新闻显示,仅2015年以来,武汉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企业创新政策清单》等政策文件20余件,每年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今年市级财政将安排79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相关项目的建设。

据悉,武汉市在积极做好存量调整,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突出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四大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努力做好增量文章。

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措施,引导以“四新经济”为特征的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15.5%;限额以上无店铺零售额增长37.4%,对社零额增长贡献率达23.5%。涌现出5家独角兽企业,总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武汉市发改委建议聚焦四大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质量变革:

1、聚焦传统产业瘦身提质,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为优势产能发展腾出空间;

2、聚焦优势产业强身健体,支持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5G产品等应对未来竞争,加快四个国家新基地建设;

3、聚焦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研究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充分整合各类公共资源、行政资源引导和支持服务业提速升级发展;

4、聚焦创新主体成长,建设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成长机制,加快培育瞪羚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武汉“好消息”越来越多的背后是人才聚集的集成效应,在产业建设升级的背后,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武汉,每天不一样!

让更多的好消息改变我们的城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