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然而自建國至今近6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並非那麼一帆風順。建國後前兩個五年中,中國農業無論是糧食產量,農民種植熱情空前膨脹,土地制度深受歡迎。但是也出現了許多弊端。集體主義路線下,土地歸合作社,從播種到收穫由政府統一調度管理。農民下地勞動掙得是工分,所生產的糧食由社裡平均分配。受當時生產技術和設備的影響,糧食產量低下,人民的溫飽問題難以全部解決,再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十年的文革,全國重點是階級鬥爭,農民種地是幹多幹少一個樣,生活貧困到要靠吃草根剝樹皮充飢。高粱面,玉米餅,地瓜是那個時代的主食,如果有一個饅頭全家分著吃,一件衣服老幼輪著穿。再這樣的條件下還有多少體力和熱情工作種地。

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你 就是在這樣的危機關頭,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農業的轉折點。聯產承包責任制,讓土地迴歸到農民個人手中。農民種地除了交公糧剩下的不僅夠全家生活還能買點錢,生活質量得以穩步提升。農業欣欣向榮的同時刺激了農林牧副漁各行業的全面復甦。80年代萬元戶屈指可數,今天十萬的家庭隨處可見。過去自行車是奢飾品,現在家庭轎車走進千家萬戶。這些擺在眼前的事實相信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所以奉勸那些憤青噴子們不要做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孃的白眼狼。若沒有當初的改革就沒有中國農業,農民的今天。幸福來之不易,做人要懂得感恩。

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當然中國農業在今天又遇到了新的發展瓶頸。因為過去我們是與天鬥,求溫飽,自給自足,今天確實走出國門與全世界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農業生產還在小農意識裡。中國農業無論是種植經營模式,生產種植技術,生產成本控制,機械設備轉化率等諸多方面我們都遠遠落後。這也是中國農產品在市場上缺失話語權,糧價傷農,菜價傷農事件屢見不鮮的原因。中國農業又到了必須改革的時期了。

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盤活農業這盤棋,應成為新時代農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等靠要的思想只會在市場競爭中被動挨打。如何實行新的農業生產模式有效挖掘生產潛力,如何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規避風險和抵禦 風險的能力,如何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業附加值,至關重要的是如何保證農民在這場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和應得利益。畢竟土地還得靠農民自己種,怎樣生產銷售,農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激發農民自己的熱情才能根本上改變。

中國農業的三次危機影響力三代農民的命運

作為新時代的農民面對市場風雲變換,其實不必妄自菲薄。今天的農民無論從能力,財力和魄力都已不是過去的農民,所缺乏的是打破小農意識,實行聯合,擴大規模,在種植成本銷售流和深加工上做文章。新的時代就要有新的面貌和方式,轉變是痛苦的,可是為了活的更好卻是必須的。相信幾十年後,今天創新者和開拓者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史上令人銘記的閃光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