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综艺节目想做出深度,常用的套路是:戳观众的泪点和痛点。

但是,相似的泪点和痛点一直被戳,也会长茧子。我们很容易就会患上正能量审美疲劳症”,你可以理解为:鸡汤喝多了,谁都会腻。

最近,有一档极其正能量的节目成功把我策反了!

能把鸡汤煲的大补且不腻,恐怕只有它了。

《朗读者》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去年,它就火了。轻松拿下了2017年上半年脱口秀节目第一,收视率和口碑皆飙高,线上视频和音频的点击量超过10亿,官方互动话题超16亿……

董卿说:“我以为《朗读者》会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没想到出生时满天星光。”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朗读者》何止是满天星光啊,简直就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小太阳,照耀并影响着全国人民。

在老妹儿看来,它像是披着一件综艺外衣,掀起了一场文化复兴运动点燃了全民的“朗读热”。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时隔一年,《朗读者》回来了,但是

外界明显冷静多了。

虽然播出后口碑不错,但是线上点击量远不及某选秀节目的十分之一;节目播出两期,依旧因评论人数不足,豆瓣暂无评分;节目话题热度更是今非昔比……

难道,第二季的《朗读者》要失去满天星光,直接唱《凉凉》了吗?

第一季迎来多少高口碑,第二季就会背负翻倍的压力。

节目录制时,董卿就半开玩笑的对台下的观众说:“真羡慕你们,只需要拍手鼓掌就好了。”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在第二季,她的身份变了。除了担当节目主持工作,她还以制作人和总导演的身份参与幕后制作。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董卿清楚《朗读者》想要再次获得大家认可,光靠煽情是不够的。观众不会在相同的泪点上,流两次眼泪。

第二季《朗读者》应该如何突破?

董卿说:《朗读者》目的不是让观众简单地屈服于流泪的意愿,而是能在流泪后产生思考。

感性与理性并存,既能让大家热泪盈眶,又能保持理性思考。

这个看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标准,而《朗读者》真的做到了。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第一期开场就是董卿的黑白大片聊初心,她言辞柔和,娓娓道来,把道理讲的热血沸腾,触动人心。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什么是初心?

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

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朗读者》的初心是继续“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整期节目下来,你会发现《朗读者》的外壳虽然没变,

但是初心却长大了。

它涉及的人物多元、读本更丰富、视野更宽广。

《朗读者》第一次尝试了古文,而且是“之乎者也”的鼻祖《大学》。

第一位朗读者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著名的物理学家。

他的团队世界上首个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中国本土实验室首个诺贝尔级别的实验。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他的初心是成为一个“为人类谋福祉”的科学家。回忆取得的成就时,他说:终于把年少时懵懵懂懂的理想实现了。

他为什么要选《大学》呢?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薛其坤选择《大学》致敬叶企孙先生(清华物理学奠基人),以及为我国物理学发展做了贡献的前辈们,恰如其分且铿锵有力。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朗读者》首次采用了“跨时空”朗读,让他与清华大学大师、学子们一起朗读《大学》,体现学者精神代代传承。

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被他们字字吐出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薛其坤的初心,而是无数个学者毕生的追求。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接下来,《朗读者》舞台来了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第三代守鹤人徐卓。她把《白色大鸟的故乡》献给自己的家人,

献给几代守鹤人的初心。

她成功的把我们的关注点,从一个真实的故事,拉到濒危物种保护的议题之上。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当初爷爷为了保护快要濒危的丹顶鹤,举家来了扎龙。后来,姑姑和父亲相继为保护丹顶鹤付出了生命,如今,她成了第三代守鹤人,继续坚守使命。

在几代人的守护下,扎龙的丹顶鹤已有800多只。

对徐卓而言,丹顶鹤是她对亲人的情感寄托,每当丹顶鹤迁徙归来,就像亲人回来了一样。

朗读时,舞美极其逼真,年轻的徐卓仿佛就站在扎龙的芦苇丛里,看着丹顶鹤或亭亭而立,或翩翩欲飞……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这个感动很具象,视觉和泪点双重冲击。

它逼得我们为这份真情泪眼婆娑,也让我们思考守候一个族群的意义。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我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家庭,不要地位,不要我应得的一切,甚至连命也不要了,但我不信女子不能干一番事业。——源自徐卓姑姑的日记

姚明是这期嘉宾中熟知度最高的,他的初心显而易见,

是他肩负的篮球使命。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竞技比赛时,他特别喜欢特奥运动会的誓言:让我去获胜,如果不能获胜,让我勇敢地去尝试。

退役之后,他担当了中国篮协主席,做起了上海大鲨鱼俱乐部老板。再谈初心,他说:

“我觉得初心就是为了寻求一种认同,这种认同不是地位也不是头衔,而是真正大家可以去模仿、喜欢、运用,并且对大家真正有益的事情。”

作为一个运动员,他的个人境界高了。初心从为国争光的个人志向,变成了改善中国体育现状的社会责任。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姚明朗读了海明威的《真实的可贵》,舞台上悬挂起他曾经穿过的11件球衣,每一件都是他在篮球梦上戎马征战的最好证明。

而这些荣耀都已过去,现在的姚明正在另一个赛场努力优于过去的自己。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真实的高贵》

企业家的初心是什么?

“布鞋老总”宗庆后是国民大品牌娃哈哈的董事长。身家百亿,但生活淳朴,到哪都穿着布鞋,出差坐二等座,一年的开销不足五万。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如今73岁的他,依旧是公司加班最严重的员工。在他看来现在工作已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曾经,他的公司和外资集团有了纠纷,民族企业都会担心与外资打官司。

但他认为我们国家强大了,不能再受别人欺负了。他自己写证词,不卑不亢赢回了主权。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宗庆后说:初心不变,服务人民,忠于国家。

他把季羡林的《八十抒怀》,献给正在学习、正在创业的年轻一代。

“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不想成为行尸走肉。”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八十抒怀》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贾平凹命定就是一个文人,做书之虫,笔之魂。45年间,他写下一千五百万字,写满了秦岭,写活了故乡。

谈起写作的初心时,贾平凹说:就像赛跑一样,刚开始得到的掌声或者嘘声,都不要在意。你只能不停地向前跑,最后获得的掌声才算掌声。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以赤子之心,热爱着故乡,执着于创作。

文化类综艺节目最基本的要求是雅俗共赏,面对文学大师,应该让其作品接入地气,食人间烟火。

《朗读者》不仅仅是一个格调极高的文学盛典,还是一个“以文会友”的文学分享平台。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太阳有升有落,人有生的当然有死的,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着。——《秦岭》

《朗读者》第二季已播出两期,无论是“初心”还是第二期的主题“想念”。人物故事和文学作品搅拌一起,最大的化学发应是感性,稍用力就矫情。

董卿像是站在感情与理性的跷跷板上,努力保持平衡。

第二季的《朗读者》依旧会让你热泪盈眶,甚至痛哭流涕。但是,它会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更多样的价值观,更深刻的人生意义…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比起这档栏目的名利,董卿更注重的是:大家接收到了多少。

《朗读者》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节目,第一季它唤醒了全民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意识,第二季的使命是持续引发大众思考。

在大家沉迷娱乐,疏于内心时,它持续以诚恳、深厚和朴素的态度,一次一次引发大家思考。

从8.6到无评分,董卿的《朗读者》是不是要凉凉了……

董卿说:初心,它关乎我们快不快乐,安不安详,从哪里来,最后走向哪里。

《朗读者》的初心没变,你的初心还在吗?

它怎么样了,是长大了,还是走丢了?

想看的爱奇艺、优酷、腾讯,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