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何表现?

小树叶岑

有网友问: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何表现?在南京保卫战当中,以第88师任右地区雨花台及城南之守备任务。简单说,12月10日,日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

12月11日,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

12月12日自拂晓起,日军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对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城南方面,战斗至10时前后,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

日军占领雨花台后,居高临下,加强了对中华门的火力袭击。第88师第262旅部分官兵坚守城垣阵地,奋力阻击。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下,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数处倒塌,一部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由缺口突入城内。第88师遂即撤走。

我们再来看看,担任攻击的日军第6师团战史的说法,日军第6师团战史关于攻击第88师的记录是,12月10日,日军第6师团,所属4个步兵联队从左右两翼攻击雨花台第88师,另外,野战炮第6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1个大队,独立山炮第2联队,独立机枪第8大队,独立装甲车2个中队担任火力支援,工兵第6联队支援。

雨花台阵地高度为90米,山脊平缓,反坦克壕沟到处可见,还有机枪掩体,在各个要地都有水泥碉堡,布满了铁丝网。第88师的迫击炮炮弹呼啸而来,机枪猛烈扫射。以至于,步兵第13联队军旗的旗杆都被机枪子弹打断。

在12月10日,日军占领了安德门附近阵地,当天夜里,第88师发动了十几次夜袭想要夺回阵地。双方彻夜激战,在击败第88师的反击以后,日军发现在山上的碉堡全部都被反锁,里面的守军只能战斗到死。

12月11日,战斗再次开始,日军工兵爆破敢死队,105毫米榴弹炮全部进入战场,准备攻击第88师的碉堡。到下午,日军已经基本控制了阵地,到12月12日,日军第6师团和第114师团联手突破了第88师据守的城门。

12月12日夜里和13日凌晨,第6师团开始追击撤退的第88师。整个战斗非常混乱,日军炮兵开始拼命开炮,还导致冲在前边的日军遭到炮击,师团所有预备队都投入战斗,通信兵,辎重兵,传令兵都已经参加战斗。

2个装甲车中队掩护1个步兵联队,向河边冲进,紧紧追踪第88师。2个装甲车中队一个晚上向江边撤退的第88师发射15000发机枪子弹,导致撤退的第88师损失极大。12月13日,日本海军第11战队朔江而上,与在陆地上的日军炮兵,机枪和装甲车一起围攻,退守在江边的第88师,此时的第88师已经没有还手之力。


深度军事

孙元良的88师几乎在南京保卫战中全军覆没。该师下辖的3个旅中,在中华门外的2个旅基本拼光了,只剩下2000多伤员,2个旅长朱赤、高致嵩殉国。

孙元良让辎重营在长江边准备了200多艘小渔船,帮助部队撤退。

但这2000人撤退期间出现问题,被其他部队拦住。无奈之下,孙亲自前往交涉,最终才得以放行。

这被人曲解为孙要逃走,正是笑话。

令人震惊的是,这2000多先行撤退的伤员,竟然是88师唯一成建制撤退的部队。

在12日17点下达撤退命令后,孙元良仍然奉命在中华门继续防守。

在日军的攻击下,孙元良又死撑了2个小时。于是,该师剩下的部队又伤亡极大,日军认为中华门内的88师官兵遗体就有1000具。

该师剩余部队约一二千人,从中华门向南到中山码头撤退时,日军已经封锁了长江。

最终,这些部队几乎都没有撤退成功,连孙元良自己都被裹在城中,差点死于大屠杀。

至于有些家伙黑孙元良,说什么孙元良放弃部队逃走。

那么请问,国军在南京有差不多10万军队。其他那么多军长都撤退成功了,只留下孙元良一个人没走成,差点把命都送了。

都逃走了,为什么就他一个没走掉?这符合基本逻辑吗?

88师最终成功突围出去的仅仅二三千人,师长也险些送命!

之所以黑孙元良,是因为他说明一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日,真是天理难容!


萨沙

淞沪会战中,孙元良的88师已元气大伤。但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依然十分顽强!

淞沪战场的上海,国军与日军的巷战打得非常惨烈。


淞沪战场

1937年11月,从淞沪战场撤离的孙元良带着第88师残部4000余人到达南京,驻防尧化门一带。部队随即补充了两个团,合编为一个补充旅。因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损耗颇大,部队没有恢复正常的战斗力。

淞沪战场

在淞沪抗战中国军营级以下的基层指挥官伤亡率极大,这就造成了在南京保卫战中新的基层指挥官一是缺乏实战经验,二是不熟悉自己的士兵,士兵不认可自己的长官,指挥系统发生了一定的紊乱。同时由于时间仓促,补充的新兵训练严重不足,一时也难以形成战斗力。

11月26日,南京卫戍部队战斗序列颁发,72军88师奉命防守雨花台、中华门等城南地区。

孙元良

孙元良以264旅527团、补充旅扼守雨花台,528团为预备队,前线并附工兵一营、通信营两个连、辎重营两个连;以262旅守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城垣。

图为日军战车向南京中华门发起突击。

在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的88师表现依然是很顽强的。

负责防守雨花台的右翼阵地是88师262旅,负责左翼阵地是88师264旅。从12月9日到11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262旅和264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殉国的第262旅长朱赤

88师朱赤的第262旅还担任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的城防。12月10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开始进攻中华门,第二天上午,城垣阵地多次出现险情。当晚11时,雨花台守军高致嵩的第264旅请求增援。朱赤留下第262旅第523团由孙元良直接控制,自己率领余部出城增援雨花台守军。

殉国的第264旅长高致嵩

战斗进行到12月12日凌晨,第262旅第524团阵地被日军突破,团长韩宪元阵亡。天亮后,日军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262旅阵地,激战至最后时刻,朱赤身中数弹浑身血污,甚至连肠子都出来了,仍手持两把驳壳枪继续指挥战斗......守军262旅全军覆没,旅长朱赤少将殉国。朱赤牺牲后,口袋里还放着几张结婚照片和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国民政府追赠朱赤为陆军中将。

南京保卫战后的中山门

264旅坚守到12月12日下午,高致嵩命令士兵把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进攻上来时,几百枚手榴弹瞬间引爆,冲在前头的日军被炸得血肉模糊。在日军重炮和飞机的联合打击下,264旅阵地最终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高致嵩为陆军中将。

至此,孙元良的88师已基本拼完了。

日军占领后的光华门

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雨花台取得制高点后,继续重新向中华门进攻。至12日,守军74军51师302团团长程智殉国。但中华门守军依然死战不退。

12月12日下午,262旅上校副旅长华品章率残部一百余人杀伤大量日军后因弹尽全部殉国。

最终262旅全旅官兵尽数壮烈殉国。华品章时年35岁。

国民政府追赠华品章为陆军少将。

12日,光华门也再度被日军突破,被87师守军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将第二次入城的日军悉数歼灭,并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

12日下午5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

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撤退,失去了指挥的撤退转瞬间就成了溃退。

在大多数部队溃退之时,光华门上谢承瑞团仍然在竭力反击。当撤退令下达到谢承瑞团时已是13日凌晨。谢承瑞团撤退下关途中,身负重伤体力不支的谢承瑞被溃散人群踩踏而亡。

12月13日,日军攻占中华门。日军第一一四师团步兵第六十六联队从南京中华门突入城内。

图为日军第一一四师团官兵在中华门庆祝。

读私家历史,品黔台美酒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全师几乎全部阵亡,孙元良侥幸逃脱


其实在南京保卫战之后,有大批的人开始黑孙元良,主要聚焦点在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孙元良率残部消极出逃。然而孙元良部逃出去了吗?没有,几乎全军覆没。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第88师的情况。

1937年12月11日在接到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后,然而最后除了陈广东的两个军和宋希濂撤了下来,其余几乎全军阵亡。而关于孙元良逃跑,是来自宋希濂所说:

88师负责的雨花台沦陷后,又全部转去中华门,之后孙元良率领2000残部向下关退去,企图过江逃跑。最后在宋的堵截下,孙又不得不率部回中华门,最后因为敌人火力太猛,撤离中华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被阻的88师是因为雨花台沦陷后,又无法从中华门进城,所以部队是绕城而走。而当时孙元良还在中华门的城楼上,在这之后才与部队汇合。并不是孙元良率部从下关撤退,而是该部队无法入城,又无法按计划从雨花台突围才走下关,这就涉及到了突围路线。

南京军的突围计划是在12日按照铁心桥――古里村――路廊桥的路线,中间必经之地是雨花台。 当时雨花台已经沦陷,冲上去是白白送死。而下关位置是留给长官部队的位置,孙是正面雨花台突围无望才走的下关。



总而言之,88师没有临阵脱逃,全军所有官员洒尽最后一滴血。该师的两个旅长,几乎一半的团长全部战死。除了廖龄奇率领残部2000人从下关坐船突围外,其他所有人全部死于雨花台与中华门。8000多人被日寇所杀,孙元良未能跟部队撤离,后隐藏民间。


史之策

“我辈既已为军人,生死便已置之度外,今日奉命守此阵地,则无弃地保命之由,古人云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今日我88师的命是和南京在一起的,否则有何面目见南京数十万民众。”——高致嵩

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的过程中的所做所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纵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孙元良的部队都有参与,而这支部队的表现是可歌可泣的,这支部队的功劳是用血泪写就的。

1937年11月30日,刚刚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第88师接受了保卫南京的任务,他们的阵地是雨花台朝中华门方向,这是南京守卫战中最重要的部分,丢了这个阵地南京就丢了一半。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凭借强大的炮火优势再加上两百余架飞机的空中支援向雨花台阵地发起攻击。88师下面的两个旅只能凭借防御工事守卫阵地,但到了11日阵地工事全部被毁,此时的88师是既无弹药又无援兵,士兵的伤亡极其严重。

大家都认为雨花台阵地是不能再守了,再守下去88师就交待在这里了,然而此时有一个人说了开头的那句话,那就是高致嵩,这是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

但情况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气节而好转,到了12日凌晨,雨花台阵地已经到了守无可受的境界了,第88师减员到8000人。日军调来飞机,大炮,坦克猛烈进攻,第88师523团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到了上午88师指挥员几乎全部死亡,再也不能组成有限抵抗,只能撤退到南京城里。


当日殉国的高级将领有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少将,88师262旅少将副旅长华品章(黄埔四期)、88师264旅少将副旅长兼527团团长李杰(黄埔一期)、88师524团上校团长韩宪元(黄埔三期),还有中校参谋赵寒星、少校参谋杨华龙等高级将领。

撤退到南京城内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好多少,因为此时的唐生智下达了总退却令,除了南京卫戍司令部的警卫人员从下关突围,其余的部队一律向正面突围,88师在正面突围的过程中被打散,损失更加严重。


后来统计88师12000多人打完南京保卫战以后只剩下800多人,两个旅长全都战死沙场,六个团长除了528团团长幸运存活下来以外其余的也全都阵亡,营排长伤亡率高达90%。

所以我说南京保卫战88师是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整整一个师差点就把全都交待在了南京,想想都不免让人伤心难过,他们都是好样的,历史没有那些士兵的名字,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一树梅花一放翁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会员 冯杰

1937年11月,孙元良带着第88师残余官兵4000余人到达南京,驻防尧化门一带。部队随即补充了两个团,合编为一个补充旅。11月26日,南京卫戍部队战斗序列颁发,72军88师奉命防守雨花台、中华门等城南地区。孙元良以264旅527团、补充旅扼守雨花台,528团为预备队,前线并附工兵一营、通信营两个连、辎重营两个连;以262旅守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城垣。

孙元良

12月12日,日军猛攻雨花台,朱赤、高致嵩、韩宪元、华品章等旅长、团长先后殉国。据第78军军长宋希濂回忆:“自雨花台陷落后,第88师全部守备中华门,受敌军重炮的轰击,敌步、工兵逼近城垣。第88师师长孙元良率所余2000余人向下关方面退却,企图过江。唐生智得悉,命我负责堵阻。我当力劝孙元良万不可这样擅自行动。

八十八师单兵

孙为情势所迫,乃又率所部回中华门附近。”另据时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程奎朗回忆:“孙元良在中华门城楼上看见由雨花台退下来的本师官兵,在敌战车追击下无法入城,又无长梯、绳索等上城工具,只好沿护城河两岸退,在敌火力尾击下,牺牲伤亡不少。”南京沦陷,按照孙元良自己的说法,他带着600余人钻隙向东面的山地撤退,先从栖霞山龙潭车站间跨过铁路,南向进入山区,然后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渡江突围。

然而,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另有说法,孙元良先是在紧急时候藏身某国使馆,后又躲到云南路336号避难,以后才化装成马车夫助手,通过下关先到苏北,然后转到汉口的。事实究竟怎样,扑朔迷离,但据成文于1946年12月的“陆军第88师京沪抗战纪要”记载,该师零星撤退渡江官兵总计不过四、五百人。孙元良一次率600余人突围的可能性不大。


季我努学社

1937.11.8.一早,美龄号飞机载着蒋介石夫妻在南京城上空盘旋二圈后沿着长江西行武汉,几十架塗滿血红膏药旗的日军飞机开始狂轰乱炸南京外缐阵地。潮水般的穿着土黄军装的日军沿着所有通往南京的道路狂追,蒋介石一看情況凶险,急令刚到安徽的五万川军正面阻击,川军从人数、装备根本无法抗衡日军,但是,迟滞了日军,赢得了宝贵的三天佈置时间,此时,川军再也支持不住了,阵地失守,145师师长饶国华自杀成仁。11日,南京外线所有阵地丢失,唐生


智重新布置,72军88师仍然坚守雨花台,而桂永清在7号时就在蒋介石大笔一挥而领了几十万军饷,自然向蒋介石啪一声一个立正:坚决守住紫金山!桂永清教导总队4万多人,又有大洋揣着,自然抗击着谷寿夫第六师团等的狂攻,巍然不动,于是把攻击点转向孙元良任师长的88师,该师只有部份老兵在淞沪会战中有实战经历,而二千多新兵缺乏实战经验,当作战重心大部压上雨花台阵地时,孙元良親历一线,想起前不久国府主席林森视察雨花台阵地时,林森老涙纵横:我是永远回不到南京拜谒总理了⋯

⋯十几架飞机丢下一颗又一颗炸弹,燃烧弹,二百米的防线火海一片,三个旅长二个殉国,一个战伤,下级军官更是死亡枕籍,
12号唐生智接到相机撤退的命令,由于战況激烈,加之所有官兵没有预料到要撤退,于是拼死扺抗,因此,有的军官得知情況后组织队伍集团迎敌南冲,反而成建制保存了队伍,而有的军官却已控制不住队伍,局面十分混乱,要说高级官员都丢下部队不管,这个情况有,是唐生智司令部成员,因为36师宋浠廉提着大刀执法岸渡,任何人不得北渡过江,所以只有唐生智司今部官员渡过了江,包括丘清泉等军官都一直在地下室未走,而孙元良对撤退后自己的事情一直讳莫如深,连他儿子秦汉98年到南京拍摄电影《南京.南京》都拜会南京保卫战研究专家,可见当时孙元良的脱逃是有苦衷和故事的,但是要说孙元良丢下部队各自逃命,的确无具体事实佐证。


良人执戟2

先来介绍一下孙元良。孙元良,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曾任国民革命军88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1944年,率29军在独山阻挡日军进攻,这里也成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1949年后退去台湾,2007年在台北去世。



在南京保卫战中,乔装难民逃出南京

1937年12月12日,孙元良率师参加南京保卫战,是所在部队伤亡最为惨重的,阵亡朱赤,高致嵩两名旅长,阵亡韩宪元,李杰,华品章三名团长,另外还有旅司令部参谋主任赵寒星,工兵营营长王鸿烈以及十一名步兵营营长,全师百分之八十的排长连长殉国。1937年12983月13日还师撤退的时候,已经不足千人。在撤退的时候,孙元良与部队失散,后来乔装改扮难民,混迹于金陵女子大学难民营,躲藏一个多月才逃离险境。辗转经泰兴,淮阴,徐州,郑州等地,1938年3月到达武汉,觐见蒋中正时,蒋表示,你不要灰心,我立刻给你部队带。第二次见面时,蒋说,有人说你在上海军纪不好,发通行证给老百姓,你自己到军法处去证明。4月3日,就被撤职了。被关押在武昌银元局街军法执行总监部监狱,拘押了四十二天之久。时常有同窗好友去看望。后来经调查控告不实,获得军法判处释放。



孙元良也算是一个大人物了,基本上不会做出当逃兵这件事来了。只是因为师部死亡人数过多,其师部都已逃走,在进行抵抗也没有什么意义。只好离开。以图后志。且不论怎么逃。首先是要保命了。所以那些说孙元良逃跑将军的。只能说孙元良逃跑技术不咋地。


别人叫的大师

孙元良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是蒋介石的嫡系干将。孙元良是个很矛盾的人物,既有东征陈炯明血战惠州率先登上城头的英勇,也有北伐期间不听号令一溃千里的懦弱;既有贪财好色的一面,又不鱼肉百姓、欺凌下属。而孙元良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是国民党部队中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抗战初期的王牌。

1936年淞沪会战爆发,孙元良率领八十八师冲在了最前面,将士用命,奋力拼杀,战争初期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节节败退。只可惜国民党高层的错误指挥使得将士的牺牲白白浪费,日军增援到达,局势对中国军队不利最后不得不全线撤退。

蒋介石曾打算让88师留守闸北以期获得国际社会的注意和同情,孙元良力荐称不能做无谓的牺牲,留少数精锐固守一两个据点就行了,这才有了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的壮举。

看到上面是不是觉得孙元良不错,但在淞沪会战的关键时刻孙元良也没改贪财本色。当时财政部为88师拨了26万元经费用来修筑防御工事,孙元良看到防区现成的仓库、钢铁,直接就地取材拆房建工事,这26万元就落入了孙元良腰包。还有全国民众送给88师的劳军物资也被孙元良变卖换钱贪污了。

南京保卫战前夕孙元良天天泡在戏院、青楼里玩乐,根本无心管理军务,88师在没经过休整,毫无准备下就再次投入了血战,负责守卫南京的制高点雨花台和南京城南。

南京保卫战名义上的指挥官是唐生智,实际上是蒋介石遥控指挥,孙元良身为蒋介石的嫡系也算尽忠职守,带领88师血战两昼夜,伤亡惨重。但当1937年12月12日撤退的命令下达后,孙元良跑得比谁都快,直接抛弃了在前线血战的88师262旅官兵,带着师部直属部队和262旅部分官兵用事先藏起来的木船跑路了。

南京保卫战中88师的三个旅长阵亡两个(高致嵩、朱赤),六个团长阵亡三个(韩宪元、李杰、华品章),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占全员的十分之八,全师仅剩两千多人。


当狗容易做人难

孙元良——有名的飞毛腿逃跑将军!

我们广东粤军在抗战中很出色能打的,但我们从不吹自己,祖父在粤军部队里当兵吃粮超过10年,听他说南京保卫战,当时所有国军部队都一窝蜂挤在江边过河,满岸都是人,施展不开,自相践踏者死伤无数,83集团军军长邓龙江将军(茂名人),当机立断,相信自己部队的袍泽之情结协作,一句“丢那妈,从正面冲出去”,率部从日军正面突围,是唯一的一支从正面成功全建制突围的部队,突出重围之后,不忍扔下落散的子弟兵,还各个方向派出小分队搜索,救援,收容病伤散兵。更厉害的是,一星期后,撤退到芜湖,邓将军了解到日军也是刚刚占领芜湖不久,立足未稳。召集所部154,156两个师的师长,参谋,又来一句“丢他妈,南京撤退好湿柴,在此打一仗振奋士气”,巧妙指挥展开攻击,一举收复芜湖,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粤军各部在抗战中打遍淞沪,兰封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万家岭大捷,雪峰山大捷,粤北大捷,豫湘桂,雷州半岛.....可惜这一支善战之军,不为蒋光头所容,借故裁撤,拆分到各个部队中去,越之能打的将领越不被重用,如蔡廷锴,邓龙江,华振中等等。反而忠心的草包们却能重掌兵权,官越做越大,比如台湾著名歌星秦汉的老爸孙元良,便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国军众将都戏称他为“飞毛腿”,南京战事吃紧时,他连部队都不敢回,只是打电话叫部下撤退,自己躲在妓院里一个多月,等风头不紧之后才辗转回到部队,蒋光头不但不责怪,还官职连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