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的十个人,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克里斯托夫金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四月初四庚申日,公元六二六年七月二日,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伏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而后李世民登基称帝,开创贞观之治,史称唐太宗。

在《旧唐书》里记载,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除秦王李世民本人外,另外还有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

当然,参与者远非这十个人,最起码常何也应当算在内。另外,别的史书说法是除了旧唐书中的十人外,秦琼,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张士贵,屈突通等人都曾参与在内,不过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疑点。

除秦琼外,在玄武门之变前,天策府中的主要部将已经被各种理由调任别处任职,正因为太子党的步步紧逼,才迫使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至于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到底有多少人,这恐怕就说不清楚了,但是长孙无忌肯定是有的,毕竟玄武门之变主要出自于他手。

依题所言,就以《旧唐书》记载为主来简单的说说玄武门之变中最主要的十个人的结局。

长孙无忌,唐太宗的这位大舅子就说了吧?一直以高官厚禄活到了唐高宗李治之时,可以说是权倾天下也不为过。唐高宗时期,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这件事上,得罪了武则天,被武则天怀恨在心。后来嘛,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斗不过李治与武则天这两口子的联手,虽忠心于大唐皇室,但他的权势确实是太大了,也难免为人构陷。主要原因也是引起了唐高宗李治的一定程度的不爽,结果被许敬宗诬陷谋反,后被贬黔州,途中自缢而亡,长孙一家被流放岭南,可见最是无情帝王家。

鄂国公尉迟敬德,也就是尉迟恭。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拥立之功第一人,这拥立之功说得只是这场从龙功劳。若论整体功勋,尉迟恭还是欠缺一些的,后来也参加了唐太宗时期的平东突厥之战,功劳不小。晚年嘛闭门不出,得以安享天年,所谓人老成精,也不要以为尉迟恭是个大老粗大老黑,人家聪明着呢。

陈国公侯君集,他的结局嘛不太好。因为性格上的一些原因,站错了队,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失败后被按罪伏诛。

郯国公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与作用可谓是不小的。独自守卫大门,阻挡前来支援李建成的薛万彻,冯立等人。后来随李靖伐东突厥,担任行军副总管,擒颉利可汗,可惜天命难违,于三十九岁时,病逝于襄州都督的任上。

襄武郡公刘师立,在玄武门之变后,因曾经与罗艺交好,在罗艺的叛乱被平灭后,受到牵连,被免职。好在唐太宗还是念旧情的,不久后被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参与防范抗击吐谷浑事宜,离间吐谷浑各个部落的关系,劝降依附于吐谷浑的党项赤辞拓拔部落,击败河西党项破丑氏,又在小莫门川击败吐谷浑,于贞观十四年时病逝。

东莱郡公公孙武达,这个人应该都不太熟,隋朝骁果卫出身,也就是所谓的天子御林军,忠勇悍猛不畏死的猛士。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亲信卫士吧,从归附唐朝开始,一直追随的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参与过平突厥,平吐谷浑等大小战役,于唐高宗永徽年间病逝在右武卫大将军的任上,属于天子保镖。

历阳郡公独孤彦云,玄武门之变中诸将中牺牲得最早的一位,在突厥颉利可汗与唐朝对峙中战死沙场,按历史所述及推断的话,应该是战死于唐初渭水之盟之时。

怀宁郡公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主要担任的就是宫城守将一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唐太宗时期能领军打仗的人太多了,担任天子禁卫军统领未尝不是一种看重。唐高宗时,随苏定方征高句丽时立功不小,斩首三万,后来在上朝之时因突发疾病病故。

同安郡公郑仁泰,玄武门之变后,由于唐太宗时期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少,所以他也只是因拥立之功被封了游击将军的这么一个杂号将军,不过有实封二百户。而在贞观时期唯一出场的机会,就是唐太宗征高句丽时,任五马军总管。让郑仁泰走向将领前台之时,是唐高宗时期,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平铁勒时。郑仁泰正是平铁勒的总指挥,薛仁贵是副总指挥,不幸的是薛仁贵大放异彩,而郑仁泰却是大败而归。但从此战的轨迹来看,这正副两帅间应是分兵而行,或许郑仁泰不如薛仁贵勇猛,但他也算是骑兵良将。而他的失败客观而言,也是他率骑兵追击铁勒残军,深入大漠数百里,遭遇了暴风雪所致,以至于一万四千余骑兵归来时已不到千人。因为他的这场自大唐立国以来的最大的一场失败,郑仁泰因此由三卫大将军被降职为左武卫将军。后来,在唐朝与吐蕃对峙备战初期,于凉州都督,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的任上病故。

汉东郡公李孟尝,在玄武门之变后,于贞观年间跟随并州都督兼通漠道行军总管李勣,在啧北阴山大破东突厥。又于黔州任上,平息治下骚乱。在唐高宗乾封元年时,病死于长安家中府邸,享年七十四岁,也算是长寿。

按正规说法而言,玄武门之变应当是九将,除了侯君集是因谋反获罪而死,独孤彦云最早战死之外,其余的人都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汉墨山河

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个人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后立下大功,凌烟阁功臣榜第一名,被封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赵国公等职,但后来因反对武则天立后,被许敬宗污陷谋反,被逼自缢而死。

尉迟恭,玄武门之变后被封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南征北战,屡立大功,后病死家中,享年七十四岁。善终。死后成为门神之一。

侯君集,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兵部尚书、陈国公,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但后来因为在高昌国私取宝物下狱,心生怨恨,劝张亮、李承乾等谋反,被杀。张公瑾,玄武门之变后官至代州都督、定远郡公、邹国公等职,随李靖征讨东突厥立大大功,后家中病逝,年仅三十九岁。

刘师立,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等职,曾大破党项、吐谷浑,后病逝。善终。

公孙武达,玄武门之变后官至肃州刺史、右武卫大将军、清水县公、东莱郡公等职,战突厥立下大功,后病逝,善终。

独孤彦云,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幽州都督、历阳郡公等职,在与突厥颉利可汗的战斗中牺牲。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官封开国县侯、怀宁县开国公、左领军大将军等职,曾大破高句丽,死在上早朝的任上。

郑仁泰,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代州都督、同安郡公等职,在与铁勒的战斗中失败被贬,后病逝。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官至武水县开国公、汉东郡开国公、右监门卫将军、右威卫大将军等职,破东突厥有功,后暴卒于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直接导致李世民在储位争夺中胜出,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哪十人?

关于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史书中的记载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部《旧唐书》中,也有出入。《旧唐书·太宗本纪上》:“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是:“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考虑到第二种说法中,长孙无忌率领的九人都是秦府武将,因此一般认为更为可信。

各自结局

采用第二种说法,让我们看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的结局。

长孙无忌:唐初名臣、政治家,凌烟阁功臣之首。公元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被许敬宗诬陷,遭流放,自缢而死。674年,长孙无忌官爵恢复,陪葬昭陵。

尉迟恭:唐初名将,凌烟阁功臣之一。公元658年(高宗显庆三年)病逝,陪葬昭陵。

侯君集:唐朝杰出将领、军事家,凌烟阁功臣之一。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岭南

张公瑾:凌烟阁功臣之一,唐初将领。公元632年(贞观六年)即病逝,谥号“襄”。

刘师立:唐初将领。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病逝,谥号“肃”。

公孙武达:唐初将领。永徽年间死于任上,谥号“壮”,陪葬昭陵。

独孤彦云:唐初将领,唐德宗时续图于凌烟阁。在与颉利可汗战斗中牺牲

杜君绰:唐初将领。公元662年上朝时去世,谥“襄公”,陪葬昭陵。

郑仁泰:唐初将领。后多次在西部、北部领兵作战。病逝

李孟尝:唐初将领。公元666年(乾封元年)暴病而死。谥“襄”,陪葬昭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