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熊孩子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各地层出不穷的熊孩子们也越来越多了。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恶意损坏他人财物,随意打骂他人等熊孩子事迹屡见不鲜。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人们开始感叹,“人之初,性本善”难道已经变成“性本恶”了,这些孩子生下来是为了“坑爹”的吗?

坏老人

过去,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是让人尊敬的长者和智者。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而最近这几年,老年人形象却发生了惊天逆转,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2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不料被老太太骂了15分钟。

于是,很多人把老人变“坏”归咎于社会发展,或者是“坏人变老了”。老人变坏似乎变成了社会常态。

熊孩子与坏老人真的已经变成了社会常态吗?

标题下的真相

在自媒体当道的年代,熊孩子、坏老人远比好孩子,好老人要更加吸引人眼球,这就不可避免的使熊孩子、坏老人频繁出现在标题上。制造出了熊孩子与坏老人变成普遍社会问题的假象。

其实抛开有色眼镜,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与老人都是如此。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前段时间,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辆三轮车飞驰而来,将其中一个小孩子撞倒。肇事司机逃逸。路上来往的车辆只是避开躺在地上的小男孩,却没有人停下来帮忙 。这时候,一个红衣男孩独自来到受伤同伴身边,双手把受伤小男孩抱起,拖到了旁边安全的地方,又找来纸巾为他擦拭。

重庆万州,有一位老人穿着游泳裤,背着救生袋,在淤泥中拣被浪花冲击到岸边的塑料瓶子。据说老人经常拉着自己的孙女走到满是淤泥的岸边捡起垃圾并带走。

甘肃省一位老人,想让寸草不生的荒山坡变成绿洲,用时14年,亲手植树近万株。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精神压力巨大的如今,抨击批评远比夸赞要容易,这也就造成了这样子的新闻总是一闪而过的现象,而无论熊孩子,还是坏老人,其实说的都是同一回事——过于自我。

老小孩、小小孩

通过上面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新闻中所说的熊孩子,与坏老人,事情本质无非几类:

1、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无论公交车占座,还是抢占篮球场跳广场舞等,都如同孩子在守护自己的玩具。

2、 易冲动

记得一次路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被年轻人撞了,年轻人非但不道歉,还骂老人不长眼。老人毫不惧怕,直接露出结实的胳膊架上去,揪着对方的领子推着走了好几米。让周围人都为老人捏了一把汗,事后老人说,他只是不高兴别人说他不长眼。我不仅想到了姐姐家的孩子在公园与小朋友打架

3、 知错即犯

爷爷年纪大了,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多吃。爷爷总是表面答应的好好地,如同孩子偷吃糖果一样偷吃。

可见,从某种角度来看,老人与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随心而为,容易冲动,那么为什么孩子与老人不容易控制自己呢?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这句话在电影播出后,一度成为各大榜单的热门词汇,被众多人奉为经典,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只看利弊吗?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从科学角度来讲,分对错与利弊的的不是小孩子与成年人,而是大脑在搞事情!

人的行为主要由大脑控制,大脑功能随年龄变化呈n型,认知的本质是大脑功能核团之间的动态协调过程,包括皮层和皮层下功能区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

大脑各脑区之间配合度越高,工作协调性越好,大脑的认知功能越强,特别是大脑皮层和大脑深部之间的协调。

小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大脑协调性不强,认知功能不全,选择性的关注一部分,直观,非黑即白,所以用刻度尺一般的准则来衡量,那自然是只考虑自己;当你长大,独立,认知自我能力,变强,对大脑自我控制能力得心应手,自然可以全方位考虑,而老年人大脑认知功能退化,大脑协调性减低,认知功能也随之退化,因此,老人许多事迹越来越像小孩子。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内专注指数:大脑中非理性思维强度,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搞事情,而我们对于老人与孩子一直在从社会角度,教育问题,素质问题找原因,忽略了老人与孩子本身的大脑控制能力。

所以当遇见熊孩子与坏老人,请多一份耐心与宽容,换一种角度,也许你只是遇见了一个老顽童。

如何规避成为熊孩子与坏老人

鲁迅曾说:“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我们既然知道,熊孩子与坏老人很大一部分是大脑在搞事情,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教育大脑呢?

大脑拥有很强的自学习功能,以脑功能状态测量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实时云计算和生物反馈技术,通过脑控自主学习游戏、脑控专注机器人、脑控感知床等多种形式的居家云智能系列家居,改善大脑功能,增强大脑协调性。

老人和孩子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

(利用脑控专注机器人加强大脑能力的12人先后数据对比)

无论孩子还是老人,通过进行训练,找回大脑的巅峰时期,自然就会回归青年时期的鼎盛时期,将大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同时,给予其他人更多的宽容与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