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琺琅彩也叫“瓷胎畫琺琅”,彩料中含有硼。琺琅彩是康熙後期開始燒製的,當時工藝上單純模仿盛行的銅胎畫琺琅技法,尚未形成自己的獨立風格。康熙時琺琅彩瓷器除了一部分利用宜興紫砂胎外,一般都是在素燒過的、內壁有釉外壁無釉的瓷胎上,以各種色料分別做“地”,然後彩繪各種紋飾。由於素面無釉,料彩往往施的較厚,釉面上常常會有極小的冰裂紋,各種色彩也顯得不夠鮮亮明快。雍正時的琺琅彩瓷胎來源,一是景德鎮,一是直接利用雍和宮等處舊藏的白瓷,彩繪加工則在造辦處進行。但不論是新燒或舊藏,所用瓷胎均是質地細薄,內外施釉的上好白瓷。在晶瑩的釉面上施以各色琺琅料,不僅使所繪琺琅彩具有較強的質感,而且色釉細膩如塗脂,豔麗動人,這也是雍正琺琅彩較康熙琺琅彩有很大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松竹梅圖橄欖瓶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局部紋飾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琺琅彩雉雞牡丹圖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折枝梅花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康熙時的琺琅料全部是從國外進口的,當時產量及需求量均不大,所以琺琅料尚夠用。雍正以後,宮內需各種質地的琺琅器猛增,只靠進口琺琅料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的。迫於無奈,雍正六年二月下旨試燒造。僅五個月便試煉成功。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黃地綠彩橄欖瓶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琺琅彩黃雲龍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黃地綠海水白鶴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黃地紅彩雲蝠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黃地雲龍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琺琅彩瓷器少部分仍承康熙技法,在各種色地上加繪各種紋飾,但因雍正用的瓷胎均是內外壁有釉的上等白瓷,所以即使是色地琺琅彩,仍比康熙同類器物色彩顯得明快均淨。雍正本人對水墨山水和藍料山水頗為喜愛,多次令人制作,所以雍正時期這兩種琺琅彩器中不乏佳作。雍正一朝天下太平,各繪瓷高手紛紛到大內供職,其中譚榮等人技藝出眾,曾受到雍正皇帝的賞賜。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藍色山水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側面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木紋釉墨彩山水紋筆筒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胭脂紅地開光描金花鳥圖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側面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側面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瓷胎畫琺琅因胎體一般極薄,燒造艱難,就是內務府造辦處的能工巧匠也時有燒損的情況發生。雍正二年二月初,造辦處奉旨燒造五件酒杯。二月下旬就燒壞了兩年,剩餘三件,在雍正皇帝的要“爾等小心燒造”的嚴歷警告下,一直到五月中旬總算燒造成功,工匠們其間所費的心血和受到的驚嚇,是可想而知的。依當時內務府造辦處的條件,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儘管如此尚出現差錯,可見瓷胎畫琺琅燒造的艱辛。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百花紋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黃地蘭石圖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側面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黃地梅花圖碗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側面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雍正 琺琅彩黃地桃花杯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側面

雍正瓷器之琺琅彩

底部

雍正瓷胎畫琺琅的款式與康熙、乾隆兩代大致相同。雍正一朝的琺琅款式有藍、紅、黑三種顏色。藍色是常用款;紅色是吉喜字款;在喜慶時用。落有黑款之器,是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駕崩”後到乾隆元年以前這幾個月內專用的。三種顏色款用法嚴格,是絕不能隨便混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