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5月17日下午,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期间,由影视文化进出口企业协作体举办的“中国影视的国际化之路”论坛,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论坛上,来自影视制作、金融、传媒界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对影视文化进出口企业协作体(以下称协作体)成立半年多以来的成绩给予肯定,并针对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海外市场如何看待中国影视“出海”?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投资大、制作精良的国产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掀起中国影视剧出海的浪潮。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中国影视剧“出海”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面对加快步伐“走出去”的中国影视作品,海外市场持何种态度?他们对于中国影视作品的需求和喜好又是什么?

作为海外方的代表,美国AEG娱乐集团的Charles Hirschhorn表示,美国的电视市场对世界各地的各类内容都是非常开放的。在他看来,电视是非常简单的业务,观众会根据个人兴趣来对内容进行简单选择,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只要是好的内容,不但是电影、电视作品,包括动画片、真人秀、纪录片和一些体育节目,在海外同样会非常畅销。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Charles Hirschhorn

他希望,协作体应该多组织国际沟通活动,让海外的观众和合作伙伴共享中国的优秀创意和内容。

来自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联席总裁应旭珺也认为,影视文化创意资源是一个全球流通的市场,未来影视内容的生产一定会是在全球化的背景驱动下,有一个趋同和求异的格局。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应旭珺

所谓趋同,是影视内容生产内容本身必须要立足本土市场,才有可能面向世界;存异则是说未来全球的创意人才的资源会是一个全球流通的市场。华人文化的国际化布局思路是遵循这个理念分合作和投资两种形式。

尽管Charles Hirschhorn表示了美国的开放态度,能够接受一切优质内容,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国影视剧出口主要还是面向东南亚、日本、韩国等文化相近的周边国家,或“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欧美市场出口则相对疲软。

以《琅琊榜》和《欢乐颂》为例,“出海”期间在YouTube的海外播放量分别取得了1.54亿和超过2个亿的优异成绩。但作为这两部剧的制作方,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认为“还是全世界的华人贡献了最大的份额。”这两部剧海外发行的收益,也均来自港澳台、周边国家及东南亚地区。

侯鸿亮表示,目前,中国影视对周边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比如在《琅琊榜》和《伪装者》播出后,韩国由过去的卖剧方第一时间成为这两部剧的买方,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同。但在欧美国家,目前国产影视作品还没有真正达到主流地位,因为国产影视作品的工业水准、播出方式和制作方式都与欧美不同,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未来,他期望能够与更多国家有合作。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侯鸿亮

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当然不会止步于东南亚国家,但希望拓展欧美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文化能否在西方国家也得到更深度的认同;另一方面也需要内容制作方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考虑全球化的需求,多挖掘与国际市场更加接近的内容。

出口之外,中外合拍也是影视作品“出海”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虽然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合作日益增多,但电视剧因为本土化的内容倾向,制式、长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合拍仍存在很大难度。

对于如何提升中外电视剧合拍的机会,Charles Hirschhorn坦言,有了移动观看、数字观看、点播观看等更多元的形式后,更短的制式在美国会更有吸引力,也需要更大的卡司和更高的质量。所以,未来较成熟的情况下,针对这种制式的国际合作会出现。此外,在一些真人秀、动画片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合作潜力。

应该“抱团出海”还是坚守本土阵地?

在国家支持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产内容走出国门,为了能够形成合力,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和出口方式,“抱团出海”成为当下许多影视公司的最优选择。协作体应运而生。

在论坛开始前的领导讲话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对协作体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她表示,协作体成立半年多以来,在国际化影视内容的精品创作、国际影视交流交易平台建设、海外影视节展联合参展等方面,均取得了务实的成效,创造了1+1>2的聚合效应。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马黎

对于影视剧“抱团出海”后,究竟能否带来叠加效应、增量效应、聚合效应?论坛嘉宾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侯鸿亮对“抱团出海”的形式高度赞同。他认为,协作体是促进中国交流的桥梁,一方面,他们把中国最优质的影视公司资源整合在一起,组成“国家队”的规模,将有助于提升文化产品出口的规模、品牌、专业性和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可以通过这个联盟,对中国进行集中、深入地了解。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我觉得国际市场确实有很大的空间,但因为文化、市场的差异,以及大家沟通的不够密切,导致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在他看来,由经验最丰富的海外发行公司来组织大家“抱团出海”,是目前最优的出海方式。

同时,他也希望协作体能够对出海作品有一些筛选,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有目的的投放。

应旭珺也对“抱团出海”表示赞同,她希望协作体本身发挥平台和服务的作用,以平台身份与世界各个大平台建立一个对等的关系,才能提供一个最好的输出介质。同时,她也表示,出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团结,不能搞恶性竞争。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对影视“抱团出海”却持不一样的看法。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中国影视的“出海”之路引热议

马中骏

他坦言,“尽管我对协作体非常支持,但是对于‘抱团出海’一类的口号,却极力反对。”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出海“抱团”与否是没有实质作用的。以印度电影为例,印度文化产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和形式,导致很多国家对其作品都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他们在出海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抱团”,却以自己的方式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去年以来,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有了惊人的增长。

所以,他认为影视作品要坚守本土阵地。就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马中骏辛辣指出,中国影视要“走出去”,“首先把自己的功夫练好,第二是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到位。”

很多年前,影视行业经历了资金匮乏、创作人才不足的困境,经过多年发展,影视行业得到了迅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的目光。在能量富足的情况下,中国影视行业希望以更团结、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出国门。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海”,在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路上,除需要国家政策提供相应的保护外,如何做好内容生产、拓宽发行渠道、做好文化融合等问题,都是内容“出海”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文/小熊星】

The End

出品 | 北京独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监 制 | 李星文

主 编 | 杨文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