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首发于西窗记

首先肯定他们都是所在时代的强军,都有很明显的个人烙印。

但这属于一般人的看法,那么从历史学角度来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共同点是:” 他们都是国家正规军已经在战争中被摧毁或者被证实无用,国家面临危机,由地方上或者帝国下级人士独立建立的新型军队。很快力挽狂澜起到了作用。

我们看看一组数字:

宋朝建立于960年,在169年后的 1129年“岳家军”成立。

明朝建立于1368年,在191年后的1559年“戚家军”成立。

清朝建立于1644年,在209年后1853年“湘军”成立。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王朝一般持续300年左右,通常情况在开国时期,国力强大,在军事上也是开疆拓土的时期,但一般在王朝中期时,在财政和军事方面通常会出现危机,这是一个坎,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除了少数边军外,驻扎在内陆和首都的京军开始衰败。

先说宋朝,宋朝开国实行的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即集中全国精兵于中央,在边境等地仅仅驻扎少量禁军和地方部队,这种设计是想把军队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以免形成唐朝那种 精兵掌握在各个藩镇手中,一旦造反,中央军完全无还手之力的情况。

这种政策确实避免了藩镇之祸,减少了内战的可能性,但却导致宋朝在国防上较弱反映迟缓,到宋朝中期政治腐败到极点影响到军事。今天的历史学家发现,当时的宋朝中央并不掌握自己军队的准确数量。

宣和七年,南下侵略的金帅说“闻南朝有兵八十万,今在何处?为何不迎战?

宋官沈琯回答:”散在诸路,要用旋勾唤,汴京左右约有四五十万。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四五十万这个数字其实也是故意夸大的。一般认为北宋全部的军队实际人数不会超过70万,而且其中大约只有一半人能算得上士兵。

后世说张宗昌是“三不知将军”,但张是文盲,宋朝皇帝像徽宗就个人来说都是优秀的文人,但他们组成的政府却一直搞不清军队的准确数量。

金国入侵,核心军力只有12万,宋军就在混乱中崩溃,唯一有战斗力的西军几乎耗尽,岳飞就在这时脱颖而出。

岳飞出身只是普通的农户家庭,靠自学和冬学自己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他还是练武天才,无论枪术还是箭术都能快速掌握。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为谋生,他参加的第一支军队是地方组织的“河北敢战士”是一种地方武装力量,但很快被遣散,由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先后跟随了7个上司,虽然不只一次被一撸到底。但还是稳步上升,最后在1129年岳家军正式成军。

一般认为,岳家军属于历史上的异类,属于不可重复的奇迹,当时的“中兴四将”中,其实刘光世,张俊,刘光世,吴阶等人,都过着穷奢奇欲,喝兵血的富豪生活,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正常规则。比如刘光世,用8千人回易(全军5.2万)。他的士兵只能领到日常口粮的一半。民谣称“健儿不如乞儿”。

韩世忠部名义上有4万人,但实际是3万,吃了一万人空额。

张俊喜置田产,每年田租收入达60万石,军队号称“自在军”,纵暴记录最多,被民间称为“其酷无异金贼”/。刘光世驻守淮东时,置田 择利便膏腴者取之,致民间多失旧业。

中国历史上无论名将庸将,其实大都是如此,哪怕是卫青霍去病都差不多,“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默认武官贪财并没什么,从朝廷到武将到士兵都是这样。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但岳飞却是个异类,他在个人才能和个人道德方面算得上独树一帜(无论是戚继光还是曾国藩其实都做不到他那样)

岳飞遇难后,秦桧派人抄家,发现他家离没有一件金玉珍宝,却存有价值9000贯的 布,绢,米麦等物质,显然是把自己的俸禄换的,准备贴补军用。确实是“家无胜财”

比如一名幕僚看到他麾下一名士兵,盛冬只穿一件单布衫,就问他:你怨恨吗?

兵士回答:不恨,别的军队里所得的军饷都会有减扣,或者所谓换成纳袄发下来,自身虽暖,家里老小却要冻饿,而宣抚则不是这样,所得的粮食和钱不会少一分钱发下来,完全由自己支配,我这样是因为自己家里负担重,不是因为上级克扣,怎么可能有怨恨?”

岳家军部众大都是”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岳飞在尽可能善待部下的同时,还要用铁的手段对这些人进行管理。岳家军是那个年代军纪最好的军队,践踏民田,在市场上强买商品,都是“其死无贷”,“取人一钱者必斩”。因此岳家军行军途中,铺张草苇便夜宿民户之外,百姓请这些子弟兵进屋休息,都没人敢答应。

岳家军在泰州护送数十万百姓撤退江南,号称二十万的金国大军穷追而来,军中粮草已尽时,岂知友军刘光世部却不动如山,不给任何支援,导致粮道断绝。因此在不得已下,岳飞便下令「刲尸继廪」,就是刮死人肉充饥,就靠这种极端行为,撑过了危局,将百姓护送回了江南。

军队每到一地,岳飞必定率领十几人骑巡视军队,在他严格管束下,“冻死不拆屋,饿杀不打虏”的超时代军队出现了。


这种超时代的军纪(后世戚家军和湘军都做不到)有什么好处呢?由于禁止随意杀戮俘虏,因此原本金兵中的大量汉人俘虏愿意加入。不克扣军饷,让大量士兵愿意加入。

但岳家军存在的在历史上是昙花一现,因为军队的强大来自纪律性,纪律性则来自岳飞的个人魅力。岳家军存在只有十来年时间,岳飞死后,宋朝重新派人接管这支部队,战斗力就急剧下滑了。

可以说,岳家军是靠岳飞的个人魅力存在的。没有了岳飞,岳家军只会逐渐沉沦成那个时代一般的部队。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接下来说戚家军

明朝军队的问题在于,开国建立的军事制度是模仿元朝的卫所制度,分给军户土地以自食其力,从而节约国家财政开支,但这一制度很快开始衰落(实际上元朝也一样,蒙古军户甚至要把儿女卖给汉人商人来换钱生活)。军官们往往会剥夺军户原本的土地,却让军户继续服兵役----所以军户们当然不愿意,-要么去打工为生,要么逃亡。

这一问题,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严重(越是富裕地区军户越有别的活路),而穷困的边疆地区,军户反倒没处逃亡。所以明朝在帝国最富裕的江南,军力反倒是最弱的。

实际上倭寇问题一直贯穿明朝开国到末年,朱元璋非常讨厌日本人

倭扇行》: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

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弁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辩。

  王无辩,折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他还因倭寇下过最好玩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但是总的来说。在明朝前期,倭寇不是大问题,

永乐二年,即1404年,郑和督师10万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附近)东渡出使日本。

主要使命是什么?《明史·戎马志》记载,只做了两件事。

一件,晓谕明成祖旨意:“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

二件,“许以贸易”。双方签订《堪合贸易条约》,“堪合”乃明朝朝廷颁发的执照签证。日本人在条约下,与明朝进行“朝贡贸易”。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当时的日本统治者 足利义满杀了二十多个海盗浪人,将首级送给大明使者。并接受了明朝封号、金印、冠服等,表示臣服,按属国的名分向明朝皇帝呈递国书,奉明正朔。

请注意,这是日本立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向中国称臣,隋炀帝时期日本来使致书“东天皇敬拜西皇帝”激怒隋炀帝。唐朝时日本是朝贡而不称臣。元朝更为不愿称臣打了两仗,在明朝这是日本第一次称臣。

但日本很快反悔,并因为朝贡问题在自相残杀影响到宁波,爆发了宁波之乱。于是明朝实行了严厉海禁,其实就是断绝和日本的贸易。

但越封锁,走私利润空间就越大,最后形成明朝人为主,日本人做打手的走私集团。最后发展到不光是走私,开始直接进攻明朝城镇,甚至长期占领像官府一样介入民间司法。

最有名一次事件,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一批小股倭寇大约70人,一直在南直隶的周边地区流窜,当他们来到徽州府时,壮丁五百多人竟一触即溃,丝毫不作抵抗。之后,倭寇转入旌德县,典使蔡尧佐领兵一千余人与之交锋,竟然还是未能获胜,于是,倭寇们冲进了县城南门,在城中纵肆意屠掠。

这群倭寇逐渐逼近南京城,逼得明朝这一副首都关门戒严,而南京地区的驻军几万人,最后歼灭这部倭寇时,明朝已经损失了数千人和不少中高级军官。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出现,戚继光先祖是朱元璋亲兵,家里是军事世家,父亲是神机营军官很有操守,他在山东管过军户,所以富有管理经验,到浙江后他发现当地军户实在太烂,于是干脆就想到重新建立一支军队。

大家都知道,戚家军的来源最初是矿工,那原因是矿工比军户凶悍吗?其实不是,当年明月写过这个,但他不懂军事说不明白。

现代工业强国一般都是军事强国,一个原因是构成军队主体的工人和农民不同,农民一般都是家庭小规模劳动,所以无纪律无组织,而工人却不同,需要开机器就必须有纪律有时间观念,且讲求班组间工作配合。甚至还需要懂技术会操作机械。这些和近现代军队的需求完全一致。

而古代的矿工也是如此,他们在井下作业是十几人一个小队,有领导者,做事要谨慎,习惯冒着生命危险。所以他们打架时也必然是成小队的讲求配合。组织性非常强。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组织性强到什么地步呢,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讲到浙江其实就是4个地方的兵员可用,一是处州(丽水),二是义乌,三是台州,四是绍兴。

戚继光评价最好的兵员是处州,其次是义乌,再次是台州温州,最后是绍兴。

处州的矿工有什么问题呢

在每次作战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要求必须知道作战对手和人数,然后自行内部商议:如果认为能打就作战,认为不能打即使费尽口舌他们也绝不会卖力。

戚继光用高薪发工资吸引来的戚家军,也是用这种方式来作战,戚家军的鸳鸯阵说起来玄妙,其实你看看矿工小队其实是一样的,同样是十来个人一小队,用各种武器长短配合作业,不过把武器换了而已。换句话说,戚继光把矿工武装了起来,给高薪高奖金让他们像采矿一样和倭寇打仗。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1568年,戚家军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戚继光被调到明朝九大北方军区的 蓟镇做总兵,蓟镇靠近北京,曾经属于全明朝最强的军区,军员最高时达到10万人。

在戚继光之前,边军的士兵来源是就近补充,因为“边民骁勇,习见胡虏,敢与战斗”,但随着一代代血缘相近,沾亲带故的边民进入军队,原本严苛明确的军法,变得逐渐松弛乃至荡然无存。

在戚继光之前17年里,蓟镇军区换过10任长官,而且这10任居然全部都是获罪被免。每任长官上台都是战战兢兢忧心于自保,当然无从顾及军纪,蓟镇的兵力规模和装备水准在九边军镇中排名前三,而实际战斗力恐怕要垫底。

蓟镇边军还养成了奇特的军队文化:由于十几年时间没有接受过军法管束,甚至已经无人能记得军法内容。在无事时尚且还能在表面上尊奉长官命令,但一旦有战事时,对命令却明目张胆的推托,能躲就躲,能挨就挨。甚至连应对长官的对答都毫无尊敬之意。

“不谈军纪,连军令都可以不遵守的“军队”,即使天天操练又有什么用?不过是浪费银两罢了。”戚继光说。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戚继光为了改变这一切,从南方调来3000名亲手训练好的火枪手,做为教导总队,到来的时候,戚继光在校场检阅蓟镇十万大军,突然天降大雨,北方士兵们根本不听命令直接一哄而散,而三千浙军则在暴雨中从早上一直到日落一直矗立不动,北方士兵们大为惊讶,从此才开始遵守军纪。

戚继光在蓟镇位置上一直坐到1582年(14年)最后因为靠山张居正去世而去职,这14年他把蓟镇新军变成什么样了呢?

他彻底改变了明军的战略思想,把一支中世纪的军队推进到文艺复兴时代

一是 大量使用冷兵器与热兵器配合,即肉搏步兵,弓箭手,和炮手。三种兵种密切配合,在作战时,蓟州新军会依附在堑壕和战车后作战,这和地球另一端最强的西班牙方阵部队很相似。

二,他把军队战场纪律的强调推进到一个古代很少见的程度,即不仅仅是平时军纪,在战时不遵守命令擅自出击,哪怕获得了胜利回来也要受罚。

三,他建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代兵书的选兵,练兵办法:戚继光指出现在的时代已经和古代不一样了,在唐朝以前由于战争频繁,很多平民都有军事经验,所以不需要那么注重选兵练兵,而明朝却不一样,人民已经习惯了和平,如果照搬古代兵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所以需要要在 选兵练兵上付出更大的精力。

戚继光死后他的军事遗产得到了检验,1591年,刚刚开始统一的日本全面入侵朝鲜,在2个月内就从朝鲜半岛南部打到北部,并扬言威胁明朝,明朝在争论后出兵,第一次援朝的军队中,就有戚继光创制的 蓟州新军,即戚家军。

戚家军在攻取日军把守的平壤城时首先破城,在众多明军中让朝鲜君臣印象深刻。

朝鲜官史《宣祖实录》中记载:3400名明军在朝鲜君臣面前进行实兵军事演习,表演从听令,行营,夜营出奇,围剿获功到奏捷等步骤,并表演了各项武器用法。朝鲜国王感叹:天朝的军阵居然严整如此。

相应的朝鲜军士也表演了剑术和站在马上,及倒立在马上的骑术,而朝鲜国王却不客气的说:“我国阵法有同儿戏。”

朝鲜君臣在当时决定,直接以明军南方新军为样板,以戚继光留下的“纪效新书”为教材,并留用了上百名明军基层军官作为教官。重新改造朝鲜军队。虽然限于国力和传统束缚,朝鲜新军的规模从未超过两万,但是确实带来了朝鲜军事力量的提高。纪效新书在朝鲜军事的影响一直持续了200年,一直到甲午战争前夕,才被另一个中国人袁世凯取代。

总的来说,戚继光本人和岳飞相比不那么完美,他熟悉官场规则,也行贿,比如派精锐火枪手充当张居正的卫队,送海狗壮阳药给张居正等等,但戚家军对中国的影响却比岳家军持久得多,这大概是因为他引入了一套不同于古代兵法的新军事制度,从选兵,训练,作战思想都实现了一场军事革命,把中国军事从中世纪水准提升到文艺复兴时代。直到200年后的湘军,其实也没有超越。

没有戚继光,戚家军仍然能凭借领先于那个时代的军事制度持续下去,哪怕戚家军最后在浑河之战中被消灭,但戚家军的军事制度仍然持续到200年以后。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接下来我们讲湘军

湘军的建立,是曾国藩根据纪效新书的选兵,练兵法而创的,当然也加入了自己的东西,比如戚继光是选择 矿工为兵员来加强士兵的组织性,而清朝是禁止开矿的,所以没有大规模矿业,也没有那么多矿工,曾国藩采取了一种新方法。

他的军队组织方法其实现代人很熟悉,类似传销,就是从熟人开始发展,比如曾国藩找了自己的5个朋友,让这5个朋友做营官,然后让营官们去找5个百长,5个百长再去找50个十人长,这样每一级都有很熟悉的关系,这是把“任人唯亲”做到极点了,在清末时期至少比那个时代的军队强大。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代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绿营,即汉族军队,大约有80万人,清朝为了预防汉人造反,刻意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假设你当上了绿营总兵,你会发现你的官职地不是武汉,而是北京,而你却不需要真的去北京上任,而是随着兵部的安排四处搬迁,到你手上的士兵基本你都不认识。

所以我们看湘军在这点上和绿营完全是两个极端,绿营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而湘军则是兵和将本来就是熟人,也许将就是地主公子,兵就是下面的佃农,已经有几代的关系了。

湘军其实非常类似今天的民工队,民工队的组成,总是一个乡村里很牛很有号召力的人,接到了工程以后,就去老家招人,然后这批人都跟着他在外地做工,过去几十年我们中国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都是这批农民工造出来的,可见这方法其实有用。

有趣的是,不仅仅是农民工会被欠饷,连湘军也一样,湘军的大部分军费,清政府不能负担,需要曾国藩自己想办法,曾国藩想办法在地方上开征了新税,即“厘金”,即在日用百货的通行,销售中全部征税,因为一开始只征收1/100而得名,但这样还是解决不了全部军费。

所以湘军是被准许抢劫的,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其实爆发过很多丑闻,比如最后攻取南京时,造成了几十万平民的死亡,据当时的记录说,有力气帮湘军背担子的可以活命,老人和女人则被杀死,最后湘军没有一分钱交给清朝中央。

我们说,军队的强大,除了纪律,武器,训练,后勤以外,其实还有一件东西,就是精神,在今天叫思想教育,解决的是军队为何而战的问题,所以今天西方国家军队有牧师,我们军队里有政委,岳家军的精神来自于岳飞本人,他的赤胆忠心以及“打回老家去”感动了部众,戚继光的军事教育很朴素“兵是杀贼的东西,你拿了百姓的血汗钱,不为百姓卖命,就像养狗不能看家一样。”

而湘军的精神是什么呢?

湘军的精神是“守护儒家传统,守住被太平天国破坏的孔孟之学和上下秩序”但这些只是针对于他的军官阶级,对下层士兵则完全是用钱来拉拢,所以湘军组织性不强,每打几年,就有一批人赚够了钱退出,和今天农民工每年的更替一样。

由于和戚家军及岳家军不同的是,湘军更像是一只雇佣军,所以他的战术偏保守,以减少本方伤亡为主要目的,移动缓慢,步步为营,曾国藩号称“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每天行军只有十几公里,然后早早安营扎寨,等着敌人来攻。

湘军的武器装备和 戚家军时代也变化很小,虽然已经过了200年,但打法还是冷兵器结合,不同于同时代西方已经全火器化的军队。

如果失去了岳飞,戚继光,曾国藩,他们所创造的军队还会强大吗?

湘军的后继者淮军很大程度上模仿了湘军的上述模式,不过强的地方是李鸿章通过和上海洋人的接触,全面引进了西方武器,引进了某些西方军事训练。

但他同样也继承了湘军的问题:本质上士兵是为钱而战的雇用军,而军官阶层老化丧失了理想,淮军本质上是一支拥有19世纪武器的17世纪军队。最后淮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暴露出与19世纪列强的差距。

最后总结一句话,没有曾国藩,湘军不会存在,只能打散重编,不仅仅是曾国藩本人,曾国藩部下的各营官,队官也是如此,因为下级的忠诚仅仅只对上一级军官。如果没有了上一级军官,下级就无法指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