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告別“過山車”式波動

進入2018年,國際原油價格延續去年末的強勁勢頭,一路上揚。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升至每桶65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突破每桶75美元。就在一些業界人士討論原油價格是否有望重回每桶100美元時,油價又出現小幅回落。

6月初,世界三大產油經濟體均報出正在或準備增加產量的消息。美國原油產量今年以來持續增長,3月突破日產量1000萬桶大關,對亞洲等國的出口更是進一步擠佔了中東和俄羅斯等傳統產油國的市場份額。於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俄羅斯坐不住了。在年度會議召開前近一個月,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就放出口風,可能不再延續執行一年多的減產計劃。

“美國產量不斷增長,每週都在刷新歷史紀錄,這對短期油價來說可不是個令人興奮的消息。”美國波士頓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如此分析。

的確,就是那個經歷過上世紀三次石油危機的美國,現如今已經躋身世界能源生產大國與出口大國行列。

對美國經濟打擊最嚴重、影響最深遠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那一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幾個主要產油國宣佈,將海灣地區石油價格提高了17%,國際石油市場頓時一片恐慌。緊接著,幾個阿拉伯主要產油國先後宣佈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短短三個月,國際油價從每桶3.11美元飆升到11.65美元。

中東產油國以石油為武器,令美國大吃苦頭。當時,美國每天石油進口減少200萬桶,許多工廠因此關門停工。美國政府不得不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一系列節油節電緊急措施,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燃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閉。時任總統尼克松還下令降低總統專機飛行速度。在這場危機中,美國工業產值下降14%,經濟增長明顯放緩。

此後,因伊朗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世界範圍又發生過兩次石油危機,每次都造成全球石油產量驟降、油價暴漲,引發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衰退,美國經濟也因此頻受打擊。

吃盡苦頭的美國將石油儲備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嚴格限制原油出口。進入21世紀後,這一切悄然發生著轉變。隨著水平打井、壓裂等新技術開發和應用,以往無力開採或沒有開採價值的大量頁岩油噴薄而出,美國頁岩油革命正式吹響集結號。

一組數字可以說明頁岩油給美國能源現實帶來的巨大改變:在頁岩油革命尚未出現的2005年,美國石油淨進口數量為每日1250萬桶,如今只有每日400萬桶。

2015年底,美國政府解除了長達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頁岩油開發讓美國從最主要的石油進口國搖身變為石油出口國。美國油企目前每日出口150至200萬桶原油,到2022年可能提高到每日400萬桶。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10年全球石油供給增長預料有80%以上來自美國。

今年3月,在被譽為“能源達沃斯”的業界高端會議“劍橋能源周”上,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裡提出“能源新現實主義”概念。他認為,隨著頁岩油氣開發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美國頁岩油氣產量不斷增長,成本逐年下降,這使美國逐漸摒棄上世紀70年代所形成的“化石能源短缺”的悲觀觀念,進入“能源獨立”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