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是否正在走向衰落?


用不景气等等词汇也许感觉好一点,但是究其实衰落是肯定的了,也不必避讳这个词汇。据不完全统计,黄梅戏最盛时曾经有40到50个专业剧团,现在大约只有10个专业剧团。

黄梅戏的衰落,是整个戏曲衰落的一个缩影,大势如此,一枝何能独秀?要想从根本上探究戏曲衰落的深层原因,还应紧紧围绕观众需求进行分析。戏曲衰落的原因是多种内外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然而其根本原因却是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 每个时代的观众,都有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方式与欣赏习惯。现代娱乐和文艺活动的内容多元化,关注戏曲的自然就少了,这本毋庸讳言;从黄梅戏本身而言,吃老本的感觉愈发强烈,《天仙配》、《女驸马》等等,老是这些没有推陈出新,再好也会厌烦。

现有剧团与市场对接的能力总体还是有所欠缺,很多时候“想看无处觅”和“想唱无处演”的窘境同时存在。总之,观众是黄梅戏等传统戏曲艺术的衣食父母,观众的审美要求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努力的方向和标杆,黄梅戏创作和演出应以观众为中心,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推广理念和文宣单纯从保护国粹遗产,弘扬孝道陪伴父母角度等入手,实际作用一定是有限的。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衰落还不至于,受市场的影响,不景气是有的,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黄梅戏戏曲事业也渐渐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黄梅戏这个剧种的颓软趋势还是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黄梅戏唱腔和剧目积累不够,虽然很多表演艺术家根据自己不同的唱腔特点和声腔艺术特色进行了新剧目的创排,但是新剧目大多流传不广泛,艺术特色不明显。也有很好的剧目,比如龙女,红楼梦,雷雨,徽州女人和妹娃,作为艺术家要把流派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发扬黄梅艺术。

二是后继力量不够,很多年轻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唱功上不去,基本功就更差了,艺术修养不够,真的是后继无人,作为戏迷,很难乐观。

三是演出票价太贵了,一场一场的戏都必须要靠观众来买票的,不是票价高到送票的,所以要以基础观众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